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建平  罗羽茜 《当代医学》2021,27(12):141-142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先给予患者行CT与MRI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CT与MRI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以评估MRI的应用效能.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60例患者均确诊为脊柱结核,MRI检查对椎间盘受累、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脓肿以及脊髓受压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对附件侵犯与椎管狭窄征象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MRI检查的准确性(98.33%)、敏感性(98.33%)均明显高于CT检查(80.00%)、(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且能准确辨别患者的脊柱结核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起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5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X线、MRI、CT、PPD试验、血沉、胸部CT等检查。在确诊后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显示50例患者椎体内有一些比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以及死骨,其中20例患者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检查发现30例患者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脊柱结核患者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患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CT能够显示骨质破坏、死骨等脊柱结核病变。MRI能显示锥体骨炎、终板破坏等现象。把CT和MRI手段结合起来,能够较早地诊断出脊柱结核,从而及时接受抗结核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MRI在脊柱结核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 对60例脊柱结核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脊柱结核患者60例,病灶部位涉及颈椎、胸椎、胸腰椎、腰椎、腰骶椎、骶椎;CT检查死骨阳性率明显高于MRI影像(P<0.05),MRI检查脊髓及硬膜囊受侵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椎间盘破坏 、椎旁软组织肿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MRI检查方法各有其检查优势,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9年2月在我院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及特征。结果36例脊柱结核共69个椎体受累,20例椎体变形,14例椎间盘破坏或椎间隙消失,33例见椎旁软组织影,23例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雎隋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低场MRI表现及其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0.35T永磁开放式MRI检查,分析椎体、椎间盘破坏及椎管内情况。结果45例脊柱结核患者共发生椎体病变70节,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病变,15例附件发生病变,38例有寒性脓肿,33例累及椎管。结论低场MRI作为一种敏感的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较好地为临床早期提供理论依据并及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X线平片、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判断死骨形成方面,CT占优势;相比于X线平片和CT,MRI在脊柱结核的显示敏感性方面更优;MRI在显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和椎管受累及椎间盘受累方面准确度更高.结论 :在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方面,多种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势,为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当对三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26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脊柱结核,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三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6例脊柱结核患者,X线平片诊断的准确率为61.5%、CT诊断的准确率为76.9%、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6.2%,X线平片对脊柱结核显示患椎的敏感性为56.5%(26/46)、CT为73.9%(34/46)、MRI为100.0%(46/46)。结论: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三者各有特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王盼 《大家健康》2016,(1):45-45
目的:研究比较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X线平片、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判断死骨形成方面,CT占优势;相比于X线平片和CT,MRI在脊柱结核的显示敏感性方面更优;MRI在显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和椎管受累及椎间盘受累方面准确度更高。结论:在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方面,多种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势,为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当对三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9.
高龄脊柱结核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32例CT检查,同时21例MRI检查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结果:高龄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溶骨状、虫蚀状、碎块状骨质破坏。骨破坏位于全椎体、椎体上下缘的前方、侧方的外1/3区域。16例可见硬化环、19例见沙粒样坏死骨、7例可见椎旁脓肿。MRI表现为相邻椎体上下缘的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16例见椎间隙狭窄,6例见椎旁脓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高龄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临床治疗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脊柱结核患者MRI表现为椎体和附件骨质破坏、信号异常,椎旁脓肿形成,椎间盘形态、信号异常及椎间隙变窄、消失,椎管内结构受压。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程度及椎旁脓肿等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