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 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另选30例削痂条件相似而且按常规在伤后4~6 d行削痂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休克期补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尿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休克期的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休克期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或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 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Huang L  Wang J  Li Z  Qiu X  Liu L  Wu Q  Ma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910-9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20年烧伤总面积≥50%成人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资料,探讨适合广州地区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方法选择1991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烧伤面积≥50%烧伤总面积(TBSA)9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前10年(1991年~1999年,A组)和后10年(2000年~2010年,B组)2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总量及晶体、胶体和水分各成份补液量,尿量,以及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及伤后第2个24 h晶体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均较A组患者显著增多。B组患者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69%及2.56%,较A组(27.3%,18.1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地处广州地区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需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强调个体化补液方案,适当增加烧伤休克期内胶体、晶体和水分补液量和比例,以降低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选择42例Ⅱ度烧伤患者,将同一创面不同区域或同体对称部位的创面分为治疗组(rhEGF组)和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7±2.5)d,(18.5±2.4)d;对照组愈合时间则为(11.4±3.3)d,(21.6±2.0)d,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Ⅱ度:t1=4.2268,P<0.05;深Ⅱ度:t2=6.4307,P<0.05)。rh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促进表皮生长作用,可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Ⅱ度烧伤创面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小儿烧伤患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法,试验组加用rhEGF,对照组不加,同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局部刺激、全身毒性反应等.结果试验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9±2.1)d、(15.7±3.4)d;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2.7±4.3)d、(20.9±3.1)d,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rhEGF有促进小儿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快速补注对烧作休克延迟复苏病人脏器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病人脏器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37例TBSA>40%的烧伤病人按复苏方法不同分为A(n=17)和B(n=20)2组进行补液,观察休克期内(烧伤后48h)出入量及伤后当日,3,7,15和30d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B组)快速补液2h内补进液体(为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8.8±6.1)%)显著超过(A组)传统补液方法(为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6.5±2.1)%),B组第1个24h补液总量为公式计算量的(131.4±14.3)%,尿量也显著增加。伤后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各指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B组显著低于A组。结论对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病人采取快速补液可以减轻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干性暴露法治疗深度面部烧伤的疗效。方法274例面部深Ⅱ度新鲜烧伤患者分为湿润烧伤膏组(140例)和磺胺嘧啶银组(134例),观察2组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23±3.21)d,磺胺嘧啶银组为(25.36±3.25)d,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磺胺嘧啶银组(P<0.01)。烧伤创面愈合后,湿润烧伤膏组创面瘢痕明显增生6例(4.29%),磺胺嘧啶银组18例(13.4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面部烧伤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瘢痕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烧伤创面换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11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采取的不同护理方式开展分组研究,观察组56例患者在其烧伤创面换药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烧伤创面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10.25±2.31)d、(15.69±3.05)d,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9.6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86%、73.2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患者的创面换药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影响.方法 选择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按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充足液体补充,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补充.对两组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1294.5±25.1)mL、(346.1±17.6)mL、(51.3±12.3)mmHg、(79.1±8.5)次/min;对照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2894.5±42.9)mL、(599.3±22.8)mL、(71.3±7.5)mmHg、(129.1±9.6)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6.3%,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补充可有效提高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烫伤消疤膏治疗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烫伤消疤膏治疗 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7例 度烧 (烫 )伤住院病人 ,采用烫伤消疤膏与京万红烫伤膏作比较 ,观察烫伤消疤膏促进烧 (烫 )伤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 :浅 度烧伤创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7d愈合率分别为 (6 1.35± 36 .2 6 ) %和 (5 1.2 1± 37.4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0 .5 6± 3.4 3)d和 (11.98± 4 .13) d,P<0 .0 5。深 度烧伤创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14d愈合率分别为 (6 2 .9± 36 .0 ) %和 (5 3.9±32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9.4± 4 .9) d和 (2 1.5± 5 .5 ) d。伤后创面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为优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烫伤消疤膏外用于小面积 度烧伤创面疗效可靠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 摘要 ]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在烧伤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107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分为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36例、单纯NPWT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35例。入院后患者创面均常规清洁消毒,尽量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物。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行半暴露治疗,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至肉芽组织基本覆盖创面床。单纯NPWT治疗组患者采用持续式负压吸引模式,负压值为-16.6kPa,持续负压治疗13~15天。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后联合持续式负压吸引,治疗9~10天。单纯NPW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压引流堵塞情况则及时更换负压材料。于清创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统计细菌清除情况;记录3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或者换药次数。之后3组患者均行植皮手术,记录3组患者创面移植皮片成活率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9.7±1.2)、(23.1±1.8)d,均明显短于单纯NPWT组的(13.9±1.1)、(27.8±2.0)d和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21.3±2.4)、(37.1±3.7)d,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明显少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患者换药次数及单纯NPWT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0.0±2.9)%,明显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84.2±4.2)%,P <0.01,与单纯NPWT组(90.9±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清创前,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36、36、35处创面检出细菌;治疗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18、5、5处创面检出细菌。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与单纯NPWT组相近(P >0.05)。 结论 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可快速清除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和细菌,负压引流堵塞发生率低,缩短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优于单纯NPWT或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是一种较佳的准备植皮创面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谭军强  吴中强  邓立柱  谢广富 《吉林医学》2013,34(12):2302-2304
目的:总结32例小儿烫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进行烫伤治疗的患儿32例,对其实施基础护理、药物治疗、保温与体位护理、营养支持,观察创面恢复情况,临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儿平均住院时间(9.89±3.47)d,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为主,2例患者出现重症休克,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小儿烫伤的临床护理要加强休克和感染预防,加强临床观察,促使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给予38例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甘氨酸为安慰剂,42例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血清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创面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1.4%和57.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0d观察组血清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M、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谷氨酰胺水平,促进机体蛋白合成及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角膜接触镜对急性期严重角膜烧伤羊膜重建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63例(65眼)严重角膜烧伤的患者,随机对其中33眼作为治疗组,采用尿激酶(0.5 ml,3 000 U)球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7-10 d,择机羊膜移植术并配戴软型角膜接触镜,共10-15 d,其余32眼作为对照组,羊膜眼表...  相似文献   

15.
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长途转送后的救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长途转运后并发症及总结其救治经验。方法:两批烧伤中的重度烧伤患者13名,分别于伤后3 d和4 d由外地长途空运转入,烧伤面积75%±25%,Ⅲ度烧伤面积63%±34%且有中度吸人性损伤;入院时所有患者已出现创面溶痂,大部分患者分别或同时有休克、严重高钠血症、白细胞总数低、低蛋白血症、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措施包括:①入院后尽快行相关检查,掌握病情;尽快处理休克和严重高钠血症等危及生命并发症。②尽快手术封闭创面。③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实施器官功能及免疫支持。结果:入院后并发症得到迅速纠正,大部分患者顺利恢复。5例Ⅲ度烧伤面积≥95%患者伤后2周左右始出现脓毒症和器官功能不全。经积极对症处理和器官支持等治疗3例治愈,2例分别因自体皮极度匮乏和急性乙型肝炎而死亡。结论:成批烧伤中的危重患者长途转运后极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掌握并发症发生特点并及早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创面敷料(生物活性玻璃)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试验组41例创面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照组23例使用安慰剂.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6.2±1.8) d,较对照组的(20.9±1.3) d明显缩短(P<0.01).试验组10、14、20、28 d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2%、68.8%、97.7%和99.9%,均高于对照组的11.8%、41.3%、85.2%和96.5%(P<0.01).未见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创面敷料能促进烧伤患者Ⅱ度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创面脓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烧伤后并发创面脓毒血症小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治愈,3例死亡。病人具有烧伤创面大,早期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创面均有不良用药,严重的营养低下,胃肠道症状突出,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和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特点。结论:小儿创面脓毒症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创面不良用药和早期休克期度过不良是发生创面脓毒症的关键,而肠源性感染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治疗中要强调营养支持、抗感染和脏器功能扶持的综合治疗,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中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生活质量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音乐疗法组,每组50例,15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换药疼痛分级、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愈合时间.结果 音乐疗法组患者创面换药疼痛分级1级46.0%、2级54.0%、3级0,优于对照组的30.0%、4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音乐疗法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音乐疗法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疗法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2.0±5.2)d,低于对照组的(27.5±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创面换药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在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确诊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4例,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肺动脉、下肢深静脉造影,并通过导管机械性处理和置管溶栓开通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开通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休克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0.95±0.09)和(69.7±7.2)mmHg,术后1d分别为(0.74±0.22)和(80.6±1.2)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与Miller评分分别为(57.2±8.5)mmHg和(18.3±3.1),术后7d分别为(32.7±2.9)mmHg和(3.4±2.5),术后14d分别为(27.7±3.4)mmHg和(2.1±2.4),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例血尿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优点及临床价值。方法: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符合条件患者共141例,可供观察部位(四肢)227处,其中浅Ⅱ度创面146处,深Ⅱ度81处。根据创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A(干-湿疗法)、B(干性疗法)、C(湿性疗法)3组。观察各组创面经治疗后:①水肿渗出期持续时间(天);②创面有否继发感染;③创面有否进行性损害并加深;④是否需手术植皮治疗;⑤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天);⑥药物对小儿的安全性。结果:体液渗出期持续时间比较;A组及B组创面处理方法相同,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无论是浅Ⅱ度或深Ⅱ度渗出期均较A组持续时间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在浅Ⅱ度创面,A组完全愈合时间为(9.5±2.2)天,B组为(10.8±2.3)天,C组为(11.6±3.4)天,A组分别与B、C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深Ⅱ度创面,A组时间为(20.2±5.1)天,B组为(22.4±5.6)天,C组为(22.8±6.2)天,A组分别与B、C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A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C组。结论: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Ⅱ度烧伤的特点在于根据不同时期烧伤创面的不同病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以保持创面外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促进创面愈合,避免创面进行性损害,减少深Ⅱ度创面植皮手术的机率,减少瘢痕形成,是一种较为"细化"的创面处理方法,适合应用于小儿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