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组合不变量配准的数字减影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医学中,DSA是X光片血管可视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DSA中图像配准对消除运动伪影起着关键作用。运用一种基于组合不变量的相似度测量的模板匹配和弹性TPS算法配准减影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进。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并有效地去除运动伪影,其速度和血管图像质量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本文介绍一种在程控X线设备基础上改造而成的DSA设备的系统特点、设备组成及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李文  张燕  莫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110-1112
众所周知,图像配准是一项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然而由于数据复杂等特点,使得这一技术在扩散张量图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s,DTI)方面的应用屈指可数。根据张量数据的特点和物理意义,在仿射变换的前提下,本文以距离函数作为张量的相似性测度,结合张量重定向优化策略构成目标函数,采用混合优化策略,对临床使用的扩散张量图像进行配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扩散张量图像进行配准时,充分利用了张量数据所包含的方向信息,能有效保持配准后的图像其扩散张量方向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多分辨率的数字减影图像配准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是一种多分辨率匹配算法。该算法可以利用数字减影图像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似性,配准精度从低至高逐步提高,同时有效地减少运动矢量的搜索复杂度,较好地解决了运算量和检测精度之间的矛盾。该方法被证明是以指数衰减收敛的。整个配准过程在不牺牲配准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匹配速度以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张凯 《中国保健》2010,(3):128-128
为了探讨肝血管瘤的有效诊治方法,笔者对44例该病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CT与DSA的辐射场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与DSA的辐射场比较杨广泽(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连云港)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影像诊断设备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己进入县以上医疗单位,接受CT检查的人也愈来愈多,同时DSA(数字减影机)也已开始走进市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保护广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DSA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通过观察和分析3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病情特点,总结出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二例东芝INFINIX/vc型DSA图像存储硬盘及PCBA板故障的现象及检修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患者DSA检查。结果:12例烟雾病DSA表现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呈烟雾状。结论:DSA可清晰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DSA在肝动脉造影中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中影响DS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DSA在肝动脉造影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择36例肝肿瘤患者,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RH造影导管行肝动脉造影。结果:36例患者的192幅图像中,甲级片178幅,占92.7%;乙级片9幅,占5.3%;丙级片5幅,占2%。结论:选择性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处理乙丙级片,图像均有好转并能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历史和现状,简介了DSA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介绍了图像配准方法及算法,并阐述了DSA设备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DSA的优缺点作了一个整体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减影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介入检查前的准备、数字减影机的维护保养、造影中的质量控制三方面做好数字减影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可延长数字减影机的使用寿命,为临床介入诊疗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步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较常规分段DSA的优势。方法将98例需行下肢静脉造影的患肢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9例行步进式DSA,对照组49例行常规分段DSA,并对两组造影影像质量、对比剂的平均用量、平均辐射剂量和平均检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对比剂使用总量较对照组下降33.33%,并且研究组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显示清楚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44%和67.34%,研究组均术出现因对比剂滞留而出现伪影;研究组平均辐射剂培较对照组下降54.91%,平均检查时间较对照组下降了65.45%。结论下肢静脉步进DSA较常规分段DSA在对比剂用最,检查时间,辐射剂量和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投资回收期法、收益率法及本量利分析法,分析我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的投资回收情况,评价投资效果,以利于规划医院的目标收益,降低医院大额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减影CTA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显示率。方法:将临床需行头颅CTA检查的40例患者分为A、B2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机进行检查。A组患者用单球管单能量模式行常规64层螺旋DSCTA,B组患者用双球管双能量模式行能量减影CTA,比较2组图像的质量以及颅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率。结果:A组20例患者,18例减影成功,2例因患者移动而减影失败,成功率90%;B组20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100%;2组患者在头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上无明显差异,但A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于B组。结论:随着双源CT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常规自动重建三维DSA图像和通过像素移位技术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三维DSA图像,并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齄(优质、可接受、差)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常规自动重建的优质图像31例,差质图像18例,发现微小动脉瘤5枚;而应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后得到优质图像52例,差质图像7例,发现微小动脉瘤14枚,两种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发现微小动脉瘤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三维图像能使脑哪管三维DS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CT双能量去骨和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CT双能量去骨和CT数字减影在脑血管成像的对比分析,探索其优势与特点,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方法:使用西门子64层双源螺旋CT和双筒高压注射器,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用双能量去骨成像法;对照组用DSACT成像法,每位患者注射50ml造影剂和5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为4ml/s。结果:两组脑血管图像无骨骼影干扰,去骨完全彻底;实验组图像有较多的去骨缺损,血管表面清晰度较差:实验组图像有较多的静脉影干扰;实验组患者辐射剂量低。结论:DSACT成像法的图像质量优于双能量去骨成像法.但其辐射剂量高于双能量去骨成像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减影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数字减影的历史、工作原理和国内外最新数字减影系统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