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N乙烯基咪唑(NVI)为主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制备了吸附材料PNVISt交联微球。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油水两相体积比、交联剂用量、NaCl用量对交联微球的成球性能及粒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该微球对二氯苯酚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与油水两相体积比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在水相中加入电解质NaCl有助于成球过程,控制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在100~200 μm可调控的交联微球PNVISt。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凭借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微球表面的咪唑基团对二氯苯酚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阿霉素(ADM)-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特性。方法选用生物可降解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扩散-吸附法制备ADM-PLGA微球。结果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范围在7~20μm,占90.07%,载药量为5.93%,包封率为38.3%。结论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和载药量符合肺靶向ADM-PLGA微球要求。  相似文献   

3.
肺靶向阿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肺靶向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并考察其特性。方法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材料,液体石蜡为油相,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0.8μm,5-15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5.5%,载药量为4.05%,包封率为42.3%,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25±2)℃、RH=60%条件下放置6个月,其稳定性良好。结论微球的粒径、形态、堆密度、流动性、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及稳定性等基本符合肺部靶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偶联剂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胺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以偶合接枝的方式,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接枝微粒PEISiO2,然后以氯乙酸为试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亚氨乙酸(IAA)基团键合于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具有多齿配基的亚氨乙酸型螯合微粒IAAPEISiO2。重点研究了螯合微粒IAAPEISiO2的制备过程,初步探讨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微粒PEISiO2与氯乙酸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遵循SN2反应历程;反应温度较高或缚酸剂用量过多时,会促进氯乙酸的水解,减缓亲核取代反应,使亚氨乙酸的键合率下降;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 ℃,适宜的缚酸剂NaHCO3用量是使体系中NaHCO3与氯乙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与接枝微粒PEISiO2相比,螯合微粒IAAPEISiO2对Cu2+及Eu3+的吸附容量大幅度提升,显示出强螯合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粒径为5μm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0.16μm,分散系数ε=0.02,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损。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组双功能水蛭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建立RGD-Hirudin微球制备工艺;②建立缓释微球制剂中药物活性、含量的测定方法;③分析微球制备工艺中的各个关键参数对微球质量的各个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聚乙烯醇(PVA)作为助乳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作为微球的生物可降解载体,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溶剂蒸发温度为室温,运用溶剂挥发法制备W/O/W的双乳微球制剂.在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中,考察内水相中水油比例对微球粒径以及收率的影响,助乳剂PVA浓度对微球外观以及微球的包封率和收率的影响,超声次数对微球成球率以及药物活性的影响,挥发搅拌速度对微球的成球率以及外观的影响,不同黏度的PLGA对微球的外观以及分散度的影响,NaCl浓度对微球的包封率、收率以及载药量的影响等.结果利用颗粒粒径系统(PSS)对所制备微球样品的分析得出,微球平均粒径81.38μm,适合作进一步体内研究.几批微球的载药量和收率都很高,分别为83.92%~96.3%和79.93%~95.05%;包封率为23.95%~65.13%.其中NaCl浓度、PVA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微球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微球释放率稳定,并且释放的重组双功能水蛭素(RGD-Hirudin)活性稳定性保持良好,体外释放实验得出其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为进一步做动物体内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乙烯基萘(PVN)纳米微球,将其用作β2微球蛋白(β2-M)胶乳增强免疫比浊(LETIA)检测试剂的新型载体。方法:以乙烯基萘(VN)为聚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碳酸盐缓冲液为水相,制备PVN纳米微球,并对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分别将β2-M的抗体连接到PVN及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制备得到用于β2-M检测的两种LETIA试剂,并在生化分析仪上对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PVN纳米微球具有均一的粒径分布。利用自制的以PVN纳米微球为载体的LETIA免疫检测试剂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好线性,同时与自制的以同等粒径PS纳米微球为载体的LETIA检测试剂相比具有更高灵敏度。结论:PVN纳米微球作为LETIA检测试剂的载体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模拟人体肠液的环境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 μm,载药量为17.82%,包封率为52%。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对其进行拟合。结论 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壳聚糖微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珊 《中外医疗》2006,(8):13-14
用甲醛作为交联剂,通过悬浮交联法制备粒径不同的壳聚糖微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单分散性的微米级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所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阿奇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制备阿奇霉素微球(AZM M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AZM MS,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结构和质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微球外观形态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dav=(20.8±0.5)?μm,三批载药微球的包封率为(68.3±1.28)%;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差示扫描热分析证明微球的形成。结论:本实验筛选的最佳处方工艺可制备性质优良的阿奇霉素肺靶向聚乳酸微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制备了大孔聚乙烯醇树脂,固定8种胺化试剂作为配基,制备了一系列胆红素吸附剂。通过体外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对胆红素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胆红素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其中以三甲胺、三乙胺和1,6-己二胺为配基的吸附剂吸附效果最佳,在30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对胆红素的清除率达到80%以上。吸附机制以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为主,呈单分子层物理吸附。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槲皮素(Qu)为模板分子、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H2O2-Vc为引发剂、KH570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性载体,借助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能够对Qu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槲皮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Qu-MMIP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Fe3O4磁性载体表面已成功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磁性非印迹聚合物(Qu-MNIPs)相比,Qu-MMIPs对Qu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Qu-MMIPs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646×10-6mol/L和6.387×10-6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041 mg/g和29.923 mg/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曲普瑞林微球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W/O/W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曲普瑞林微球;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建立微球的质量标准.结果 优化后的曲普瑞林微球载药量大于6%,粒径小于100μm,28d累积释放度超过90%.结论 成功制备了曲普瑞林微球并建立了其质量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红素的吸附行为,探索最佳分析条件。方法: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胆红素在卵磷脂双层膜的吸附行为,石英晶体震荡频率下降越多,表示吸附量越多。考察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影响,并与巯基苯胺膜和巯基苯胺/卵磷脂修饰膜进行了比较。结果:溶液pH为8.0时,频率变化-780Hz;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加一倍,频率变化-76Hz;10℃、28℃时,频率变化分别为-709Hz和-374Hz。结论:卵磷脂双层膜在碱性条件下有最大吸附;离子强度也会增加胆红素在膜上的吸附,但是影响没有其它因素大;温度会显著的影响胆红素的吸附,低温时吸附量明显增加;不同膜上胆红素的吸附量不同,其中硫醇/卵磷脂修饰膜上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下,在溶液聚合体系中,采用“接出”法将功能单体1-乙烯基咪唑(VI)接枝聚合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功能接枝微粒PVI-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PVI-SiO2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微粒的Zeta电位;考察研究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其对铬酸根负离子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接枝聚合体系亦呈现在固体微粒表面接枝聚合的一般规律,即已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的聚合物层,会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显著影响接枝度,在适宜条件下每100 g PVI-SiO2接枝PVI 21.63 g。在较大的pH范围内,接枝微粒的Zeta电位为较大的正值,在静电相互作用下,接枝微粒对铬酸根离子会产生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量可高达120 mg/g;凭借配位鳌合作用, 接枝微粒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功能微球过程中,乳化剂、电解质、油水比、溶剂等因素对共聚胶乳微粒的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生成胶乳微粒的粒径有很大影响,且胶乳微粒的粒径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以及油水比的减小而减小,加入溶剂可明显提高所得微粒的粒径。  相似文献   

17.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计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19例次,治疗后显效8例,好转2例,同时联合血浆置换、血浆酒流治疗顺利过渡到肝移植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胆红素的清除牢。但对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不易单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应与其它人工肝支持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的聚苯乙烯(PS)微球,然后以PS微球作为种子、丙烯酸(AA)进行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PS/PAA微球。考察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用量,反应介质极性和交链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分散聚合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工艺条件,能够制备粒径为1.0~3.0μm、单分散性很好的PS微球;通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得到的核壳结构的PS/PAA微球粒径为2.50μm,多分散系数(PI)为0.0325,酸值为10.27mgNaOH/g,其表面带有羧基的特性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用分散聚合法制得粒径约为3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微球,通过溶胀,种子乳液聚合及萃取得到中空多孔聚合微球,使用扫描电镜检测了其中空多孔形貌和粒径,并讨论了成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