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感染性腹泻452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 ̄2005年12月的452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52例中粪便检出病原体者279例,轮状病毒感染者占159例,细菌感染占120例,其中志贺菌属占100例,鼠伤寒沙门菌占8例,真菌占3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占5例,其他条件致病菌4例。讨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为细菌及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细菌感染以志贺菌属为主,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以6个月 ̄2岁小儿多发。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轮状病毒疫苗的普及,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医院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致病菌的分布,为院内I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156例院内ID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核酸,星状病毒核酸及肠腺病毒核酸。结果156例患儿细菌感染10例(占6.4%),真菌感染5例(占3.2%),检出RV阳性74例(占47.4%),NV阳性24例(占15.4%),星状病毒阳性2例(1.3%),肠腺病毒阳性6例(3.8%);RV和NV病毒院内感染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RV及N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NV在不同季节的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院内ID病毒多于细菌,病毒中轮状病毒占首位,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ID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附56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病是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多发病,尤其是感染性腹泻病,目前发病率仍很高[1].为了解本地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的569例小儿感染性腹泻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交流频繁,旅游人数增加,人口流动量大,且检测技术提高,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本文对近5年来1458例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概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1 一般资料 本组1458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男776例,女682例,男、女的比例为1.13:1。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1岁;但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以青壮年患者占大多数,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以乳儿患者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200例患者中共检出细菌218株,其中,肠球菌属最多,共70株(32.11%),其次为志贺菌属,共58株(26.61%)。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70%;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均≥50%,铅黄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均≥70%;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75%;克雷伯菌属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福氏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15%;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低,均<1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掌握南京地区某大学短期内增多不明原因腹泻病例的病原学特点,为科学防控可能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某大学2011年3月3日~8日因腹泻就诊的12例患者的肛拭子或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细菌的常规分离培养及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 细菌分离鉴定未发现致病菌.病毒学检测,6例(3例肛拭子和3例咽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经测序分析为GII.4亚型.未检测到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腺病毒.结论 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的威胁,导致该大学短期内腹泻病例增多的病原是诺如病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GII.4亚型为主要感染亚型,应加强相应的抗病毒感染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9.
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性腹泻是一个古老而常见的疾患,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并广泛存在、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肠道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DNA探针及PCR技术的应用,从70年代以后,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细菌和寄生虫方面也同样出现了不少过去鲜为人知的新种类和型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995年度该院诊治的340例小儿肠道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结果表明: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依次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阿米巴痢疾、什密次氏杆菌,发病率最高,症状最重,大便细菌检出率最高,均为3岁以内组。这对该院所在片区的小儿肠道内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用药和病程转自,有指导意义,对该片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积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2年3月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思密达对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在细菌性腹泻中仍居首位。笔者对合肥地区两家医院1996年5月~10月肠道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志贺氏菌的检测,现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问题与病原调查一样,被列为全球性控制腹泻规划的重点项目,我们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面,与全国各地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其疗效差异较大。对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分别采用了以山莨菪碱为主配合ORS、抗生素的治疗方案,收到良好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在我国属于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各种非感染性腹泻的状况,探讨各种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65例非感染性腹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非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急性非感染性腹泻142例,慢性非感染性腹泻23例,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这类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腹泻病人并符合病例纳入条件者共533例,对患者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533例中,共检出病原菌368株,其中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7%(264/368);志贺菌属次之,占14.9%(55/368)。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细菌敏感。大部分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主要在志贺菌感染的患者中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致病性弧菌,其中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大便性状与细菌菌种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霉素、青霉素.G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细菌对于喹诺酮敏感,可首选,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思密达佐治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6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炎、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思密达口服,观察两组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显效率82.1%,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显效率66.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思密达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