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琳  贾鲲鹏  金晓航  史娟 《解剖学报》2013,44(5):602-606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能否激活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神经元而表达Fos。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腹腔注射2-DG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各自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下丘脑SON和PVN内Fos表达及其与催产素(OT)和加压素(VP)的双标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OT和VP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2-DG引发的特异性Fos免疫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下丘脑外侧区和穹隆周区,在SON、PVN也有密集表达。SON和PVN内的Fos表达与该区的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OT和VP有共存。OT/Fos双标细胞率(双标细胞占OT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在SON和PVN分别为87.10%、90.57%,明显高于VP/Fos在这两个核团的双标率(双标细胞占V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68.42%、7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2-DG组动物血清中OT和V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 腹腔注射2-DG可激活大鼠下丘脑SON和PVN内OT和VP神经元表达Fos,SON和PVN可能参与2-DG诱导的急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对大白鼠下丘脑中加压素(V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作了较详细研究。观察到VP阳性神经元存在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各亚核、视上核(SON)、交叉上核(SCN)、室周核(PN)及一些附属核团,包括环状核(CN)、交叉后核(RCN)、下丘脑外侧核(HLN)、穹窿周围核(PFN)。且发现一特殊的VP阳性胞体聚集区—很可能是多巴胺神经元聚集区A_(14)中的细胞,位于第三脑室侧壁中1/3段两侧,腹内侧核背侧。本文首次观察到在PVN和SON之间有VP阳性的神经纤维相联系。ICC和免疫电镜研究进一步证明在正中隆起外带存在VP阳性纤维,含大颗粒囊泡的VP末梢紧邻门脉毛细血管。将HRP注入第四脑室用HRP逆行追踪与ICC方法相结合,在PVN中观察到双标细胞,与直接用ICC法所见VP阳性轴突伸入第三脑室腔的结果一致。说明PVN中存在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干渴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外带中的VP免疫反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到青年和老年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部位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VP神经元)较密集出现,并有粗细两类纤维。在PVN,有时可见一些VP神经元胞体或纤维接近或存在于室管膜层,甚至伸入第三脑室内。多数老年鼠PVN的VP神经元胞体染色浅,深染颗粒减少。发自PVN的粗细纤维都显著减少,染色也变浅。但VP细胞数量、形态、大小和青年鼠差不多。在老年鼠SON,VP神经元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大鼠(PIH)与正常妊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孤束核(NTS)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IH大鼠AT1分布的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大鼠PVN、SON、NTS内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IH组大鼠PVN和NTS内AT1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多,而两组大鼠SON内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T1在下丘脑PVN和NTS内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中枢AT1受体的异常增加可能与母体妊高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慧  徐璐  张露青 《解剖学研究》2013,(4):287-290,321
目的观察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和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结果两组大鼠PVN、SON、RVLM内AT-1R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SHR大鼠PVN、SON和RVLM内AT-1R阳性细胞数目较WKY组多,荧光强度也较对照组强。结论本研究提示AT-1R在下丘脑和RVLM内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脑内AT-1R的异常增加所致的对AngⅡ反应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露青  左国平  丁炯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3):213-215,i0004
目的观察加压素(AV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SHR的AVP阳性细胞内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则染色较浅。SHR大鼠SON内AVP阳性神经元百分数(69.30±18.10%)明显多于正常大鼠(59.53±16.97%,P<0.05),而两组大鼠PVN内AV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AVP在下丘脑的血压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中枢AVP含量的异常增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下丘脑中食欲素(Orexin)及其受体(OX1R、OX2R)在妊娠、分娩以及泌乳期表达的变化,以探讨Orexin与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竞争性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Competitiv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Orexin前体(Prepro-OX)、Orexin-A、OX1R和OX2R在妊娠、分娩以及泌乳期的表达.结果 Orexin-A和OX1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别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以及妊娠和泌乳期大鼠的下丘脑室旁核 (PVN)和视上核(SON).泌乳第1d的Prepro-Orexin mRNA和OX1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妊娠后期和泌乳期.OX2R的表达在生殖各时期之间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Orexin可能参与大鼠泌乳早期的生殖功能调节,下丘脑的PVN及SON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8.
袁华  段丽  邱勇  高立志  张萍  曹荣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4,35(2):127-131
目的 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及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后,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加压素(V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元的:Fos和星形细胞的Fos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未注射CBX组大鼠在高渗刺激后45min,血浆中VP的含量明显升高;SON中观察到GFAP/Fos阳性的星形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2.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高峰的出现早于Fos阳性神经元;3.向侧脑室注射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45Bin后血浆中的VP含量未升高,SON中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的表达与未注射CBX组相同,Fos阳性神经元则显著减少。结论 SON的星形细胞对高渗刺激发生反应早于神经元,并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渗透压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露青  张枫  李雷  丁炯 《解剖学杂志》2013,36(4):705-710
目的:观察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共表达,以及加压素(AVP)和nNOS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合RT-PCR技术.结果:SHR和WKY大鼠PVN和SON内都有大量的nNOS和AT-1R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并部分共存,但SHR组nNOS和AT-1R共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一致,SHR组PVN和SON内nNOS和AVP mRNA含量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发病进程中,NO发生代偿性增加,可部分负反馈抑制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这种抑制不能完全逆转过度激活的血管紧张素Ⅱ和AV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限制饮水应激对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ERK1/2(pERK1/2)水平的影响。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n=4)、定时给水组(TW,n=18)、空瓶刺激组(EB,n=18)、限制饮水组(WR,n=18),后3组动物同置一室。TW组、EB组和WR组再按限制饮水时间分为3d、7d和14d3个亚组。各实验组在最后一次实验刺激后1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内pERK1/2表达的变化。并对相关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刺激后引起大鼠脑内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腹外侧隔区(LSV)、内侧杏仁核(MeA)、中央杏仁核(CeA)和孤束核(NTS)等核团的pERK1/2表达显著增强;其中,EB组和WR组在SON、LSV、MeA和CeApERK1/2的表达均显著强于TW组,且EB组在LSV、MeA、CeA和NTSpERK1/2的表达增强和回落的时间要显著早于WR组。除PVN仅与刺激时间有关外,其余核团均与刺激时间和方式双重因素有关。结论限制饮水应激激活脑内PVN、SON、LSV、MeA、CeA和NTS等核团。物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激活的中枢核团活动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ABC法对加压素样和宫缩素样神经元在新生儿下丘脑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两者的神经元集中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及副大细胞分泌核。根据两者的分布特点,又将视上核、室旁核和副大细胞分泌核再分为若干分区,各分区均以加压素样神经元为主,约占总数的80~90%。本文结果提示加压素样和宫缩素样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具有动物种属和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介质N-氨基-D-门冬氨酸诱导大鼠下丘脑内c-fos的表达.N-氨基-D-门冬氨酸注射大鼠皮下后,观察了fos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内开始出现与消失的时程相关以及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给N-氨基-D-门冬氨酸后30分开始出现fos阳性细胞,1~2小时达高峰,4~8小时消失.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中fos阳性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57.8%和63.6%,在弓状核中占细胞总数的60.6%.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标记法,显示大鼠下丘脑各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团中催产素样免疫反应(OT-li)、加压素样免疫反应(VP-li)神经元、亮-脑啡肽样免疫反应(L-ENK-li)和甲-脑啡肽样免疫反应(M-ENK-li)纤维末梢,并对不同神经分泌核团内脑啡肽样传入纤维末梢与OT-li及VP-li神经元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发现,L-ENK-li及M-ENK-li纤维末梢在下丘脑各神经分泌核团中,与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关系。L-ENK-li与M-ENK-li纤维末梢在第三脑室周、前连合核、背内侧和背外侧副核、穹窿前和后核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最密集,在视上核、室旁核次之,在血管周细胞群内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密度较低。这些神经分泌性核团内L-ENK-li纤维末梢,均较M-ENK-li纤维末梢密集。表明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与视上核、室旁核及各神经分泌副核(除血管周细胞群外)中的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关系。因此,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可能在大细胞神经分泌系统OT-li及VP-li神经元分泌活动的调节中,起较广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NMDAR1 及NADPH-d 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及视上核分布的性别差异,本研究采用雌雄W istar 大鼠,恒冷箱切片,分别进行NMDAR1 免疫细胞化学和NADPH-d 组织化学反应,并进行NM DAR1 免疫细胞化学和NADPH-d 组织化学双重反应,光镜下观察室旁核及视上核的阳性细胞分布状况。观察结果发现,雄性组室旁核中的NMDAR1 和NADPH-d 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多于雌性组。NM DAR1 免疫反应组可见免疫阳性神经元,但雌雄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NADPH-d 组化反应组可见高尔基样的阳性细胞,雌雄两组之间也未见明显差异。NM DAR1、NADPH-d 及NMDAR1 和NADPH-d 双重反应各组在视上核未见性别差异。室旁核NMDAR1 和NADPH-d 双重反应的分布有明显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大鼠室旁核可能通过NM DAR-NO 途径介导雄性大鼠的某些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为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24℃时,大鼠无异常表现,直肠温度为36℃左右;34℃仅引起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8℃左右,动物行为无明显变化;38.5℃和42℃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9℃以上,最初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但随后转为兴奋状态,出现惊跳、逃窜行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4℃时,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阳性细胞较少;34℃时,Fos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增加;38.5℃时,Fos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42℃时又降低,并出现三种Fos阳性细胞:即胞核为Fos阳性、胞浆为Fos阳性以及胞浆、胞核均为Fos阳性。以上结果表明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提示这两个核团参与了热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与c-fos蛋白的共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下丘脑内一氧化氮与应激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应用NADPH-d组化法和C-fos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蛋白的分布以及两者的共存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鼠在束缚应激4h后,(1)室旁核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可见密集深染的NOS阳性大细胞;(2)室旁核小细胞部、背内侧核、穹窿周核、环状核、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结节内侧核、外侧区、室周区、乳头体前核和内侧核的外侧区等核团出现疏密不等和深浅不一的NOS阳性细胞;(3)C-fos蛋白以室旁核表达最为强烈,视前区、背内侧核、弓状核和外侧区亦有较强的表达;(4)在外侧区、室旁核小细胞部及其附近的室周区、背内侧核及乳头体前核腹侧部约有10%~15%的中、小型NOS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fos蛋白,室旁核大细胞部则仅有较少的NOS阳性大细胞表达C-fos蛋白,在结节区、结节内侧核和视上核视交叉后部则偶见双标细胞。结果提示上述下丘脑核团内的部分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与束缚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及下丘脑AVP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条件性足底电击应激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双侧海马微量注射CNTF对应激大 下丘脑及垂体AVP含量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结合光镜与图像分析观察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升高;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增多,染色变深,平均吸光度显著增加。给予CNTF的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明显降低;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减少,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度明显减少。结论:CNTF明显降低应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AVP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加压素样神经元在树鼩下丘脑视上核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同时对比了加压素样神经元在大鼠和豚鼠视上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加压素样神经元在视上核中的分布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性.在视上核的主体部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核团的形状、大小、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数量、分布形式等方面.在视上核的交叉后部分,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数量、分布形式、距中线的距离也有较太差异.此外,三种动物视上核所含大、中、小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比例亦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