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患者男,63岁。以胸骨后疼痛半年余收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当时未就诊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到该院就诊,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近贲门处见长约4cm的充盈缺损,黏膜不规则,局部蠕动减弱,未见狭窄。初步诊断:食管下段癌。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无手术禁忌,遂行食管下段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病理提示食管下段可见4cm×3cm大小的溃疡,穿透肌层,食管下段黏膜可见有柱状细胞。确诊Barrett食管溃疡(Barrett esophagus)。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50岁。自觉进食后胸骨痛3日来诊。述3天前服抗感解毒胶囊(2粒)时未用水送服,服后出现胸骨后痛症状,并逐渐加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见食管距齿约32cm处可见两个凹陷性溃疡,约0.6cm×0.8cm、0.4cm×1.2cm大小,表面覆薄白苔及少许出血,周围黏膜轻微隆起,重度充血、水肿。例2患者,女性,60岁,食管哽噎感1日来诊。述1日前未用水送服抗感解毒胶囊(2粒)后噎于食管,自行口服清水及食醋后症状无缓解,来诊。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镜下见食管壁中下段均有散在的纵行条状浅表溃疡及黏膜糜烂,溃疡表面覆较多白色分泌物,用水冲去分泌…  相似文献   

3.
汪芳裕  朱人敏  张晓华  刘炯 《江苏医药》2006,32(7):620-621,i0002
目的 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食管和胃粘膜下肿瘤,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诊断食管粘膜下肿瘤25例和胃粘膜下肿瘤8例,直径0.8~5.5cm。分别直接套切10例,粘膜切除15例,针状刀剥离切除5例,2例仅予以热活检,另1例转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 33例中30例(93.9%)内镜治疗均获得完全切除。术后3例发生创面出血,经钛夹成功止血,6例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病理报告食管平滑肌瘤18例,食管间质肿瘤7例,胃间质肿瘤8例。所有病例术后4周复查胃镜,并随访1~28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或远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微创手术切除小于2cm的食管或胃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管型1例     
王瑞 《河北医药》2006,28(4):283-283
患者,女,30岁,孕38周.以"呕血,呕出管状样物质伴胸骨后烧灼样疼痛2 h"为主诉来诊.患者于进食"烧饼"后出现咽部异物感,疼痛,突发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所食食物,随后呕出鲜血约30ml,即而吐出一条长约20cm的灰白色管状物,并连接悬吊在咽部,急症来院诊断为食管管型.经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及管型后,用无菌手术剪于近咽处将脱出的管状物剪断取出.给予禁食水3 d,止血、抗炎、预防感染、补液对症治疗.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组织.3个月后来院复查胃镜示食管粘膜光滑,粘膜下血管影显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9岁.因"餐后胸骨后不适10年,加重半年"于2010年10月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食管x线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一约7 cmx5 cm大小憩室影,基底部较宽,憩室内可见有钡剂潴留.  相似文献   

6.
杨晓光  任利兵 《河北医药》2012,34(7):1119-1119
例1,患者,女,42岁.主因间断进食后咳嗽、发热5年余入院,咳嗽以进流食后加重,偶可咳嗽出食物.间断发作,伴有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0℃,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可渐降至正常.入院前5 d,患者在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自食管中下段漏至右肺支气管内,诊断考虑为:食管右支气管瘘.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呈炎性改变.完善辅助检查,未见手术禁忌证,于2011年6月22日全麻下手术治疗,取右胸后外侧切口,第5肋间进胸,探查见胸膜腔广泛粘连,游离食管中段.可见中段食管与右侧支气管中间干关系密切,分离粘连,可见一长约0.8 cm,直径约1.0 cm的瘘管.术中诊断为食管右中间干支气管瘘,切断并缝扎瘘管.游离壁层胸膜分别包埋断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进食呛咳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7个月,无进食呛咳症状,无发热.复查上消化道造影瘘管消失.  相似文献   

7.
克林霉素致食管粘膜损伤五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克林霉素已被临床各科广泛使用 ,现将作者收治 5例因服克林霉素致食管粘膜损伤报告如下。例 1,男性 ,3 8例。因上腹部疼痛 3天于 2 0 0 1年 1月 16日去市某院就诊 ,拟诊“胆囊炎” ,给予克林霉素 (东莞万成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2 0 0 0 90 1) 0 15 gtid口服 ,治疗后第 2天 ,患者感胸骨后疼痛 ,进食时疼痛明显 ,伴大便 2~ 3次 /日 ,呈糊状 ,并逐渐加重 ,第 3天转我院。内镜检查示 :食管距门齿2 3~ 3 3cm见围管型病变 ,粘膜充血、糜烂、肿胀。口服Losec2 0mgqd治疗一周 ,逐渐好转 ,5周后再次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正常。…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9年10月~1999年10月做胃镜14 450例,检出食管癌558例(3.86%),其中食管上段癌92例(16.48%),而位于上段的食管入口处癌16例(17.39%),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5~78岁,平均41岁。1.2 临床表现 进行性吞咽困难12例,进食梗噎感4例,进食后胸骨后疼痛3例,咽部异物感8例,食后反呃4例,消瘦12例,发热4例。1.3 X线检查 16例食管钡餐检查,11例诊断为食管入口处癌,1例为食管下段癌,1例为可疑食管入口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以右下腹痛伴黑便一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一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下腹胀痛伴腹泻黑便,大便不成形。自服整肠生、洛赛克及法莫替丁等药物,症状无明显缓解。一周前进食后症状加重,腹痛明显加重,3d未排气排便。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增强CT检查示:结肠肝曲3cm×2cm占位病变,肝下缘可见一1cm×2cm低密度影,界限不清,考虑结肠癌肝转移可能性大,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例 1:患者男 ,藏族 ,5 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0余年 ,伴吞咽困难 ,消瘦半个月收住院。胃镜检查距门齿 4 0cm处可见新生物 ,向管腔内隆起 ,表面呈现结节状 ,质地软 ,易出血 ,因管腔狭小 ,无法进镜。诊为食管下段癌。例 2 :患者男 ,藏族 ,5 4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伴吞咽困难 4个月入院。行胃镜检查距门齿 38cm处可见新生物 ,呈现菜花样变 ,周边欠规整 ,向腔内隆起 ,易出血 ,管腔狭窄 ,无法进镜 ,诊为食管下段癌。2 方法术前准备与常规胃镜检查相同 ,另肌注杜冷丁5 0mg ,将胃镜插至狭窄部位 ,通过活检孔将导丝送入并穿过狭窄部到…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7岁,因胸骨后疼痛1 d就诊,1 d前喝鱼汤时不慎吞进鱼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经多次吞咽食物后未能改善症状,且症状逐渐加重。一般情况可,全身黏膜无黄染及贫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食管吞钡棉:于胸椎1~2  相似文献   

12.
1997-02~2003-02我院收治药物性食管溃疡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35岁。因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g,3次/d,患者服药时饮水少。无肝炎病史及消化性溃疡病史。临床表现:6例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d后均有胸骨后疼痛,以进食、水时为重;吞下不利、无咽痛及吐酸水烧心感,无黑便。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显示正常检查。胃镜检查:6例于食管中、下段可见较规则的椭圆形的孤立溃疡,其中最大的溃疡面约2.5cm×1.5cm,最小1.5cm×1.0cm。底面有污苔,边缘粘膜充血、水肿较光滑。余粘膜光滑,血管纹理较清晰、质软、管…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53岁,进食后哽噎感及胸骨后疼痛2个月,未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于2022年11月14日入胸外科病房。既往2022年11月9日门诊做胃镜示:门齿距贲门45cm,距门齿38~42cm食管内可见一不规则样灰蓝色肿物,表面覆盖坏死组织及少许脓苔,肿物边界不清,大小3.5cm×2.5cm×1.5cm,取病理3块,组织脆,出血适中。余食管黏膜光滑,齿状线清晰,贲门口光滑。既往2022年11月10日门诊病理结果:(门齿距贲门45cm食管内)鳞状上皮黏膜基底层反应性增生,水肿,其下见少许淋巴细胞聚集。超声:肝胆脾胰未见异常。上腹部CT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个月余,伴胸骨后疼痛1周”于2010年1月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食管X线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长约5 cm不规则扩张,局部充盈缺损,近端食管扩张不明显.胃镜示:距门齿32 cm食管左前壁有一长约5 cm不规则肿物,质硬.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恶性间质肿瘤可能).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开胸行食管肿瘤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镜检:富含细胞,缺乏基质,可见凝固性坏死,细胞核细长,核仁较小,每10个高倍镜视野可见2~5个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示病变符合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向神经方向分化.术后随访1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5.
崔涛 《医药世界》2010,(10):1281-1281
本文对食管间质瘤胃镜下误诊为食管息肉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9岁。因间断进食哽噎感2a,加重1周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营养良好,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患者2a前曾行胃镜检查,当时胃镜报告示距门齿30cm处右侧壁见一约0.5cm×0.5cm的息肉样黏膜隆起,并行微波凝除。  相似文献   

16.
刘继业  王勇 《江苏医药》1996,22(3):178-178
我科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贲门平滑肌瘤并存食管癌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32~65岁,平均51.2岁。病程3~6个月,平均4个月,以吞咽困难和胸骨后不适而就诊。术前食管钡造影仅1例诊断资门部平滑肌瘤并存食管胸中段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平滑肌瘤,而只发现食管癌灶。手术发现平滑肌瘤位于食管下段2例,均较小,约1.5×1.5cm;贲门近胃底部2例,分别为3×2cm,2×2cm。食管癌灶均位于平滑肌瘤上方,其中食管胸中段1例,中下段3例,病变长度分别为2cml例,3cm2例,5cm1例,肌瘤与食管癌灶间距<5cm3…  相似文献   

17.
患女性,52岁,主因进食哽噎伴返酸、剑突下烧灼感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钡餐示:食管下段一长约5cm的狭窄.上段食管扩张。胃镜示:食管下段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中度非典型增生。半年来在消化内科治疗,先后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食管球囊扩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决定手术切除狭窄段食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将39例食管乳头状瘤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患者行APC治疗,并加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对照组11例患者仅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镜下表现.结果 所行APC治疗的2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其中术后1例出现胸骨后疼痛,1例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治疗3-5d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患者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无明显改善,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作为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疗效确切。胸部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疗时,由于食管处于照射野之中,常不可避免的导致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多在放疗两周左右出现,主要是放射线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使之产生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患者可出现进食时吞咽疼痛,食管烧灼感,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0.
邢程 《医药导报》2001,20(11):679-679
我院用三九胃泰与山莨菪碱治疗因吞食高热液体引起食管烫伤 2例 ,取得满意疗效。1 病例介绍例 1,男 ,12岁。吞食热萝卜汤 ,即刻出现胸骨后疼痛 ,随后吞咽食物疼痛加剧 ,拒食 ,无发热 ,呕吐 ,第 2天就诊 ,体检 :痛苦貌 ,精神差 ,口腔粘膜稍充血 ,咽喉充血 ,无破溃 ,胸骨无压痛 ,胃镜检查距门齿 2 4cm处见食管粘膜小溃疡 ,充血。诊断食管烫伤。嘱流汁饮食 ,给予三九胃泰冲剂 ,1次 1包 ,po ,tid ;山莨菪碱片 10mg ,餐前 2 0min ,po ,tid。 1周后疼痛消失 ,进食正常 ,随访 2个月无异常。例 2 ,男 ,13岁。吞食热牛奶后胸骨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