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转移癌骨痛1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巍  刘韬  秦丽红  胡萍 《广西医学》2009,31(11):1663-1664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168例核素全身骨显像确诊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骨痛特征、疼痛部位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68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615例,占52.65%。疼痛部位以颈、胸、腰背、髋部等处(中柱骨)多见,占52.85%(325/615),而核素显像脊柱骨有转移灶仅40.16%(247/615),有广泛性骨转移灶占36.91%(227/615),而表现为全身骨痛仅占5.53%(34/615),疼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像转移灶分布不一致。近半数骨转移患者无骨痛症状,不能仅仅以临床上是否出现骨痛症状作为行核素骨显像的指征。应把核素全身骨显像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部分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产生骨转移,往往无骨痛症状时就已有转移。恶性肿瘤病人有无骨转移对疾病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但有许多骨转移不一定在X线片上表现出来。在肺癌的尸检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1.3%-32.5%。核素骨显像能早期诊断骨转移,被认为是诊断骨转移最灵敏的方法。我们对自2003年3月-2004年6月185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的骨显像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病人的诊断价值及引起骨痛的常见疾病。方法对247例不明原因骨痛病人常规行核素骨显像,结合病史、MR、CT、X线、骨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247例病人中有201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81.4%。引起骨痛的常见疾病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结论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绍奖  黄茂政 《微创医学》2005,24(5):682-683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25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0mTc-MDP后3~4 h时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骨显像.结果2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25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48.8%,转移部位以中轴骨多见,骨转移以多发性为主,多发病灶者占79.2%.结论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骨转移,对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 治疗进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疗效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几率较高,超过70%的骨转移癌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并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核素骨显像及内照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骨转移癌最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而消化道肿瘤、肾癌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6.
核医学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重庆医学》2005,34(8):1121-1122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较高,超过70%的骨转移癌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并有效控制骨转移病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痛与肿瘤骨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骨转移骨痛的可能机理。方法 对 2 5 2例主诉骨痛的肿瘤患者的骨显像结果与其骨痛部位、数目及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①有骨痛的各类型肿瘤患者骨转移率平均为64 .7%,其中以前列腺癌为最高 ;骨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平均骨痛部位数目分别为 1.0 5和 1.73个 ;主诉骨盆骨痛的患者骨转移率最高 ,达到 10 0 %;②骨痛出现的病程时间相对集中在半年至 5年 ,各时间段均可发生转移 ;骨转移病灶数平均为 7.5 7个 ,有随时间段的后移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①有骨痛主诉时 ,患者骨转移率已高达 64 .7%,而且常为多灶转移 ,已基本失去肿瘤骨转移的早期治疗机会。②对高发骨转移的肿瘤患者应及早进行骨显像检查 ,同时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骨转移特点 ,确定适宜的骨显像随访期 ,这对于肿瘤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估、预后判定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89Sr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止痛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安康  汤青松 《广西医学》2008,30(12):1909-1910
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患者,骨转移发生率较高.而一旦发生骨转移,控制骨痛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疼痛.在广泛性骨转移癌出现严重骨疼痛时,那些通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即止痛药物、激素、化疗和外照射治疗都不够理想,且均可出现严重副作用或治疗失效[1].而应用89Sr内照射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生物效应,可起到更加广泛和持久的镇痛作用.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3月,使用89Sr治疗62例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止痛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1].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最具价值[2].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原发性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现将其临床骨痛症状与核素全身骨显像所显示骨转移灶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89Srcl2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骨转移癌病人两次静脉注射^89Srcl2治疗,每次2.2MBq/kg,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月。结果 第1次治疗骨痛缓解率为69.23%,两次治疗后缓解率为86.54%;第1次^89Srcl2治疗后对骨转移癌有效率为26.9%,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为42.3%。结论 ^89Srcl2不仅可以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的骨痛,而且对转移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连续两次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亚临床骨转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该文在于探讨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77例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对骨显像阳性、X线检查及骨痛均为阳性的诊断为亚临床骨转移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7例核素骨显像中 ,亚临床骨转移为 16例 ,其发生率为 2 .37%。经随访发现 ,有10 / 16的病人可出现临床可见的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原发灶和消除因肿瘤转移而引起的骨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大剂量顺铂(DD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结果:该方案对原发灶的近期有效率为43%,而对疼痛和活动受限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88%。结论:采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肿瘤病人,不仅对肿瘤原发灶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对消除因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和提高病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肿瘤核素骨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云  张青  苏红媛  张莉  叶恒光 《重庆医学》2005,34(8):1130-1130,1132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概率和转移灶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3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9mTc-MDP全身骨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率为63.9%,食管癌和肝癌骨转移率最高,达66.7%,其次为直肠癌(60.0%)、胃癌(38.9%).转移灶分布以胸部最常见,占总病灶的37.8%,其次为脊柱(30.1%)、四肢(14.8%)、骨盆(14.0%)和颅骨(3.2%).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或定期进行骨显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各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前列腺、肺、肾、甲状腺等肿瘤的骨转移最为常见[1]。脊柱为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骨转移的90%,其次为骨盆、肋骨、颅骨及股骨、肱骨的近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并发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早期正确诊断骨转移可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骨相关事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诊断骨转移瘤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研究指出骨转移瘤的检出与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病灶大小以及影像学检查方法等有关[3]。目前临床上检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平片、CT扫描、M RI检查、PET/CT 检查。下面,本文就上述各种影像学方法在肿瘤骨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相关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发生骨转移,其主要症状为骨痛及功能障碍,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故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现就收治的58例患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7.9%发现骨转移,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34%、肋骨30%、骨盆18%、四肢骨10%、头颅3.3%、胸骨锁骨2.4%和肩胛骨2.3%.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减低仅占0.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单灶仅10.4%.③与X线检查对比,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328处骨痛,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64.9%,另有2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发病率呈缓慢的增高.但死亡率保持稳定,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疼痛是骨转移的主要临床症状,乳腺癌骨转移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个月,这意味着患者将长时间的忍受骨痛的困扰.治疗骨转移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局部的外放射治疗;全身内照射治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以及止痛剂治疗.本文着重讨论乳腺癌骨转移的89Sr内照射治疗及骨膦治疗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与单一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64例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李娟  刘保军  何丽荣 《四川医学》2004,25(3):324-325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几率和转移灶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164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7m Tc-MDP全身骨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率为58.5%,其中食管癌的骨转移率最高,达72.5%,其次为胃癌(58.0%)、大肠癌(52.3%)、肝癌(55.0%)、小肠癌(50.0%)和胰腺癌(50.0%)。转移灶分布以胸部(尤以肋骨)最常见,为63.6%.其次为脊柱(58.9%)、骨盆(33.6%)、四肢(18.7%)和颅骨(12.1%)。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或定期进行骨显像是必要的.对伴有骨痛的患者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尸检中,发现骨转移者占20%-75%,大多数骨转移癌病人的主要症状是难以控制的进行性骨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常规化疗、放疗作用有限,尤其是对多发性转移癌疗效差。近年来,放射性核素^153Sm、^89Sr以及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在多发性癌症骨转移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绍奖  黄茂政 《医学文选》2005,24(5):682-683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0mTc-MDP后3~4 h时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骨显像。结果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25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48.8%,转移部位以中轴骨多见,骨转移以多发性为主,多发病灶者占79.2%。结论 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骨转移,对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