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的需求,采用Logistic分析预防保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现在我国社区公民对于社区公共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率为:健康教育知识84.00%、慢性病管理86.74%、老年精神卫生77.43%、更年期保健80.47%、疾病康复治疗80.06%。另外,进行Logistic分析后发现,造成主要影响的因素为慢性病情况,以及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论为了提高我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水平,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应该加强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对慢性病预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此促进我国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现状以及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的影响。方法对涪陵区蔺市镇12个村,居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按考核指标分析评价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的影响。结果蔺市镇26000中有99.49%的人了解和部分了解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基本掌握健康知识人群占84.94%,基本形成健康行为人群占60.25%,对服务不满意的仅占1.03%。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履盖全人群,极大的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意识,促进了健康行为的形成,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某乡镇卫生院2014-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状况,为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自编问卷,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某乡镇卫生院2014-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状况,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结果:2014-2017年该卫生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按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的儿童数比例呈上升趋势;居民健康规范化累计建档率、按要求进行系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例和有效控制人数比例、高血压有效控制人数比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卫生院在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健康管理、人群服务和疾病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2年重庆一区两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 2013年3-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璧山县和奉节县为调查区县,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项目监管和实施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并对卫生局主管领导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九龙坡区、璧山县和奉节县平均每千人所拥有的基层卫生人员或基层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0.64、2.39、1.64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标准分别为29、30、25元。3个区县2012年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均≥80.00%,计划免疫建证率均达到了100.00%,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为30.00%~40.00%,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率为30.00%~40.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均≥80.00%。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均≥80.00%。孕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53.46%、70.00%和44.57%,均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15%~20%的标准。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均≥90.0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的所有考核基本达标。结论 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开展情况良好,但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有待提高,孕产妇剖宫产率均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主要原因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资金不足,居民参与度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以及对现有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为加快济宁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家乡镇卫生院300名工作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9份,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96.3%;工作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度平均得分9.41±1.66;不同工作性质的工作人员其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66%的人认为目前的服务能够大部分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83.39%的人接受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培训,且各类培训项目需求量较大。结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较高的知晓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与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缺口较大,人员配置并不十分合理,业务培训仍然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量,构建合理的人员配置,增加相关知识培训,以促进济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满意度,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针对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对东、中、西及西北部4省农村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将数据进行分类及量化处理后进行卡方检验。结果:4类地区调查对象的服务利用存在差异(2=56.576,<0.001),其中一类地区老年人服务利用情况最好(92.25%),其次是二类地区(78.60%),三类(69.29%)及四类(69.04%)地区老年人服务利用情况较差。不同性别(2=9.794,=0.002)、文化程度(2=11.278,=0.004)、经济收入(2=11.521,=0.003)、居住状况(2=21.621,<0.001)及健康知识知晓程度(2=23.330,<0.001)的老年人,对服务的利用存在差异。结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应针对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为老年人提供真正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徐诗雨  顾新龙  时硕  陈贵梅  陈任 《安徽医学》2017,38(9):1216-1219
目的 分析安徽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皖南、皖中和皖北各随机抽取1~2个城市,其次在每个城市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00个城市居民和100个农村居民,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733名受访居民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知晓率为21.86%,总满意率为27.42%.影响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城乡分布和居民文化程度.知晓率最高的项目为农村地区的预防接种项目(59.83%),最低的为城市地区健康教育项目(19.36%);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为农村地区的预防接种项目(59.55%),最低的为农村地区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1.63%).结论 城市和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总体知晓率和满意度较低,其中多个项目,农村居民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大于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现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九龙坡区慢性病患病率为21.3%,其中城市慢性病患病率为27.0%,农村慢性病患病率为16.7%;慢性病患病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城市与农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与≥60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60岁老年人高于<60岁者.做好健康教育,加强疾病的监测,利用行为干预等手段控制慢性病人群的继续增加,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如何有待深入研究。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8年9—11月深圳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月收入、职业类型、在深居住年限、是否购买医保、疾病确诊医疗机构级别等对服务利用度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0 042例,其中自我报告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1 132和402例。1 132例高血压患者中,530例(46.82%)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高血压随访管理,其中436例(82.31%)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压服务,399例(75.25%)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402例糖尿病患者中,194例(48.26%)表示参加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糖尿病随访管理,其中(共计193例,1例缺失)173例(89.37%)表示医生提供了测量血糖服务,154例(79.62%)表示医生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均表示医生进行戒烟或少吸烟、戒酒或少饮酒指导的比例较低,均低于4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月收入、在深居住年限、有无医保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年龄、职业类型、月收入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的因素(P<0.05)。结论不到一半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利用或参加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女性、18~44岁中青年、中低收入、在深居住年限较短和无医保的高血压患者、体力劳动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利用率较低。建议针对上述重点人群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健康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老年流动群体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6187名60岁及以上流动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6187名研究对象中,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项目的仅有2671名(43.17%),2015名(32.57%)流动老人明确建立了健康档案,3714名(60.03%)流动老人接受过慢性病健康防治教育。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户口、省内流动等因素均显著影响老年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P<0.05)。结论:老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需要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2.
解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44-946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现状与需求,探讨其基本配置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5个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包括中心主任与分管科长32人;站长50人。调查内容包括中心基本情况,服务站的基本情况、人员配置、设施设备及服务开展情况等。结果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状况与卫生部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站工作量偏大,全科/临床医生人均服务5368名居民;医保支付系统拥有率仅为24%。结论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应与其功能和发展相适应;应加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和医用设备的供应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2006年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的通知》和《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办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基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网络平台,收集北京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和医用设备的供应情况;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政策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和医用设备的配置和供应,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建议根据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及时、合理地配置设备,并予以维护;灵活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目录,加大药品采购、配送、销售、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完善配套措施,真正发挥药品供应政策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老年居民患病情况.并分析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居民实施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干预。于基线和终末分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老年居民健康相关行为、老年居民患病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不良睡眠、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较基线调查时均有所降低(P〈0.05);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对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基线调查时(P〈0.05):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满意度较基线调查时有所提高(P〈0.05)。结论: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居民不良生活行为,提高了老年居民对疾病的知晓度,居民对该模式的实施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王欣剑  陈晓棠  张媛  邢晓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48-1348,1353
目的为了解药房托管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实行了1年多药房托管工作的哈尔滨市香坊区安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点,对该中心就诊居民的一般状况、对药房托管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7%的就诊居民为中老年人,了解药房托管的占54.9%,认为药房托管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具有正面影响的占46.5%,95.8%的就诊居民认同现有卫生服务模式。结论该社区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但药房托管宣传不够广泛。建议加大药房托管宣传力度;除市医保外,也开通省医保定点门诊业务。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武当山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家庭内的所有成员进行卫生服务问卷调查 ,共调查 80 8人。结果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 19.4 % ,高于 1998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两周患病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人员占患者总数的 90 % ,慢性病患病者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人员占 70 %。结论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患病就诊主要在村、乡两级医疗机构。建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结合实际推行新型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城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区60岁以上人群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表及深入访谈的方式对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及社会医疗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5.9%,慢性病患病率为80.8%,两周就诊率为41.2%,年住院率为18.5%。老年患者主要选择省市级医院就诊,对杜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较低。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医疗费用过高、经济因难影响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杜区卫生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目前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健康通"开展的现状以及使用者对"社区健康通"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698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社区健康通"是否知晓及知晓途径、是否曾经拨打过"社区健康通"、拨打目的 及对服务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在被调查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对"社区健康通"服务的知晓率为29.5%,而使用率仅为11.0%,使用目的 主要为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和急症咨询,91.0%的使用者对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社区健康通"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较低,但其服务在已知人群中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它确实能解决社区居民的一些健康问题,应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爱云  张亮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241-3246
背景 慢性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健康风险,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国内外研究证明,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有利于拓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潜能,改善病情及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城区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以及社会经济特征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对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广州市4区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750例慢性病患者,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第2版修订本(HPLP-ⅡR)及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标准化得分为72.02分,营养、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精神成长6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81.33、78.40、71.73、71.00、62.63、71.15分。年龄≤65岁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优于>65岁者(P<0.05);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年龄≤65岁慢性病患者营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精神成长5维度得分优于>65岁者(P<0.05);受教育程度是营养、健康责任、精神成长3维度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个人月均收入对压力管理和体育运动2维度有正面影响(P<0.05);多种慢性病患者健康责任优于1种慢性病患者(P<0.05),但精神成长不如后者(P<0.05);接受过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服务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和健康责任、体育运动维度得分优于未接受组(P<0.05)。结论 广州市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良好水平。年龄>6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个人月均收入≤2 000元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对象;精神成长、压力管理及体育运动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点干预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服务是有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潘伦  凌斌  何坪  成撒诺  胡彬  吴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550-1554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16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情况,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根据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数据库中的“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相应报表,收集并比较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4类功能区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数据。结果 4类功能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总体情况得分率分别为(0.97±0.02)%、(0.98±0.10)%、(0.88±0.13)%、(0.83±0.1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总体情况得分率高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4类功能区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健康管理方面的得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卫生监督方面的得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质量未达“均等化”,不同功能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