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血通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2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4ml(含水蛭,地龙提取物2.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18天为1疗程,并测定用药前后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压积,肝,肾功能,Ccr,血糖,血脂,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等。结果 治疗后血CHO显著下降(P<0.01),血TG下降(P<0.05),HDL升高(P<0.05);HCT,FI显著下降(P<0.01)。结论 疏血流注射液有明显的调脂功能及解除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张秋业1刘家明2袁桂芬3杨美玉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儿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此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关系密切。有关PNS病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资料较少,本文对25例PNS病儿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进行了动态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数改变是导致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生化活性与喉癌相关性的研究任重,柳柯(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本文对30例喉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粘附功能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1.喉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2.喉癌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功能也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56例糖尿病眼底正常者(NDR)和4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DR组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DR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纤维的异常和血液黏度的升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TP小鼠模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宁血丸改善ITP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MI(抗GPⅢ3a)、CD61(抗GPⅡb)。结果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宁血丸能显著提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使CIM-1、CD61上升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ITP的存在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中药宁血丸可明显提高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还可提高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栓复欣)治疗隐性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隐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0.3ml(3200IUaXa),皮下注射,1/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脉络宁20ml静滴,1/d,连用14d。观察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血脂的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等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对63.3%)。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隐性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脉络宁对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7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两组,脉络宁组用脉络宁治疗,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脉络宁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0.01),临床疗效较维脑路通佳。结论 脉络宁对老年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对老年脑梗死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凝状态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状态。方法 :对 36例单纯性肾病 ,2 0例肾炎性肾病和 4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凝状态进行检测。利用日本E 2锥板粘度计检测血液粘度 ;利用毛细玻璃管粘度计检测血浆粘度 ;利用玻璃珠柱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 ;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利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烷B2 (TXB2 )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a)。结果 :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与对照组比较 ,3.8s- 1 ,9.6s- 1 ,19.2s- 1 ,38.3s- 1 ,76 .8s- 1 ,192s- 1 和 382s- 1 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 ;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加快 ;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 ,血小板粘附率、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 ;血浆TXB2 ,TXB2 6 Keto PGF1a明显增高 ,P均 <0 .0 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血液粘滞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多及功能增强、血TXA2 PGI2 平衡失调 ,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贤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校正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及代偿性肝脏合成增加(白蛋白为主),引起凝血、抗凝、纤溶系统成分改变及血小板功能紊乱,加上高脂血症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使凝血、血栓形成倾向加重。利尿剂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又加重这一并发症。近年来血管造影、彩色B超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对血栓栓塞的诊断率,血栓栓塞约占肾病综合征的8%~50%,其中25%为肺血栓栓塞,其余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我们对我院肾内科2001-2007年20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2.
皂甙提取物宫血宁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血宁口服给药后机体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凝血酶检测(APTT,PT,TT)、血小板生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实验。结果:给予宫血宁治疗后,APTT、PT和TT没有明显改变,血小板数量增加,聚集功能增强。结论:宫血宁不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或功能,宫血宁对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是其发挥止血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HD组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后得到改善。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充分透析能够有效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缓解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作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了肾病综合征患儿缓解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并以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显示肾病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肾病期为(72.58±8.54)%,缓解期为(64.67±9.8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t=9.26,P<0.001,肾病组中肾病期及缓解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的血小板聚集率(54.95±9.70)%,肾病期与正常儿童比较t=5.20,P<0.001,缓解期与正常儿童比较t=2.73,P<0.05.结论:肾病患儿肾病期与缓解期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AMI30例予以冠心宁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结论冠心宁注射注液可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而这种改变有利于提高AMI的预后,有效预防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詹前美 《中原医刊》2007,34(12):82-8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锥板式血流变仪、血小板凝聚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升高,其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是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检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图分类号R558反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的血液细胞学指标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因为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更易于聚集和粘附,含有更多的α颗粒〔1〕,血小板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在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2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脑梗塞 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丹参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具有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害,改善脑梗塞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通心络胶囊为治疗和预防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瘀症疾病应用脉络宁(由玄参、牛膝等多种中药制成)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良好疗效。为了探讨该中药复方制剂的某些活血化瘀机理,我们应用正常人及大白鼠血小板,观察了脉络宁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内源性5—羟色胺(5一HT)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 脉络宁注射液:本所药物研究室供应,批号1984、1,每毫升含生药10克。 2. 血小板来源:取自本院10名健康成年职工及混合种大白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肾病综合征作为治疗组,另选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和常规激素治疗。观察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全血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电泳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