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 算法在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冠状动脉CT 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型猪5 只,每只猪均进行 120、100 及80 kV 管电压并分别作为A、B、C 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256 层螺旋CT 扫描,并将原始 数据进行FBP、iDose4 及IMR 重建算法,比较各组重建图像客观指标(包括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左 主干开口处主动脉CT 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不同管电压条件下IMR 重建较iDose4、FBP 重建噪声小(P <0.05),iDose4 较FBP 噪声大(P <0.05);不同重建方法同一组内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且80 kV 条件下IMR 重建图像噪声较120 kV 条件下的iDose4、FBP 低(P <0.05)。C 组 辐射剂量仅为A 组的33.68%。结论 在冠状动脉CT 成像中,IMR 较iDose4 和FBP 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用 80 kV 低电压扫描结合IMR 重建方法既降低了辐射剂量,又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iDose4技术重建,30例患者接受FBP技术重建。观察256层CT对心肌桥显示情况,比较FBP技术和iDose4技术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256层CT共显示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114处,左前降支中段发病率最高(59.61%),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发病率最低(1.75%)。心肌桥平均长度(17.2±2.7)mm,厚度(2.4±0.7)mm。iDose4技术辐射剂量显著低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se4技术SNR及CNR均显著高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技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壁冠状动脉显示中,iDose4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SNR、CNR及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曾宪春  杨艳  韩丹  王谦  康绍磊 《重庆医学》2015,(28):3956-3958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鼻部外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部外伤67例行CT 平扫,分别用 FBP 和 SAFIRE(强度1~5级)重建,对6种重建图像平均 CT 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与 FBP 重建相比,SAFIRE(1~5级)重建后,噪声分别降低20.4%、31.4%、39.7%、46.5%、57.2%;SNR 分别提高33.3%、54.7%、75.4%、87.4%、101.4%;CNR 分别提高23.0%、36.4%、57.7%、87.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评分 SAFIRE‐1和 SAFIRE‐5图像评分低于 FBP ,SAFIRE2‐4高于 FBP 重建, SAFIRE‐3评分最高,但6种重建图像的病变检出率一致。结论 CT 平扫结合 SAFIRE 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鼻部扫描中能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质量,具有潜在降低扫描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As)和低剂量(25 m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相似文献   

5.
耿学龙  王芳  盛金平  蒋锐  王鹏  关静 《西部医学》2022,34(11):1708-1712
比较256 层螺旋CT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辐射剂量肝脏增强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相较于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0月同时行肝脏增强平扫使用常规剂量、三期增强使用相对低剂量CT扫描和MRI动态增强,并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对肝脏三期薄层图像分别行混合迭代算法(iDose4)重建(A组)和全模型迭代算法(IMR)重建(B组),比较两组客观评价指标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度及诊断信心度,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并对比MRI动态增强对肝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重建组算法下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两组在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三期增强辐射剂量较平扫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对比分辨率和诊断信心度高于A组,图像失真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MRI动态增强三组对肝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重建技术对细微征象显示更清晰。结论 256层螺旋CT中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改善肝脏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Satire重建算法及FBP重建算法在高体质指数(BMI)患者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评价Satire算法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资料,最终35例纳入研究,体质指数为(30.06±3.22)kg/m^2,通过重建得到常规FBP算法重建的100kV数据组、融合数据组(相当于120kV数据)和Satire算法重建的100kV数据组、融合数据组(相当于120kV数据),4组图像分别命名为FBP—A与FBP-B及Safire-A与Satire—B;由2名医师对35例共540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计分评价,应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应用秩和检验对FBP组与Satire组相同能量间CNR与SNR对应比较及Satire组内两组能量的不同能量间CNR与SNR对应比较来进行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价。结果 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0.801,P〈0.05),客观图像质量比较FBP—A与Safire-A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P—B与Safire-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afire—A、B组CNR、SNR均优于FBP—A、B组,Satire—A与Safire-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tire算法重建图像在双能量CT冠脉扫描中对高体质指数(BMI)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对超重患者640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80例疑似冠心病的超重患者(30kg/m2≥BMI≥25.0kg/m2)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A1组)和3D AIDR(A2组)重建图像;B组以10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以FBP(B1组)和3D AIDR(B2组)重建图像。2位放射科医师以5分法评价15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噪声(SD)及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减少了46%。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2组与A1组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 AIDR联合100kV低剂量扫描在保持适合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大幅度降低CTA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肥胖患者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肥胖患者(BMI≧28kg·m^2)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第2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分别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及FBP重建算法图像噪声、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主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CT值、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较FBP重建算法图像噪声下降3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下右冠状动脉近段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NR、SNR均较FBP重建算法提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及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9±1.2)mSv、(1.6±0.2)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82.1%。 结论 iDose^4迭代重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降低肥胖患者CTC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剂量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2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37支桥血管)和前瞻门控扫描组(34支桥血管),图像重建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2组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CT值、噪声、SNR和CNR,对比分析2组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CT值、图像噪声、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及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0.0±2.1)msV、(2.1±0.4)msV,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79.0%。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既保证了桥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是冠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等中心、低千伏、低毫安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肩关节创伤多层螺旋CT成像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怀疑肩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例排除骨折,72例肩关节骨折患者,每组各36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体位,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B组采用等中心位置(肩关节位于CT机架孔的中心),管电压90 kV、管电流100 mAs。A组行滤波反投影法(FBP),B组行迭代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SNR、CNR、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评分。结果:两组噪声、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NR优于A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质评分均为4分,B组骨质评分(3.91±0.28)分,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结论:在满足临床诊断肩关节创伤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等中心技术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降低肩关节骨折多层螺旋CT成像辐射剂量,迭代重建组算法优于FBP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56层i CT联合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名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0m As)、低剂量50m As组和低剂量25m As组,分别采用100、50、25m As进行胸部CT扫描,100m As采用FBP重建作为常规对照组,两组低剂量扫描组均采用FBP及i Dose4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毫安秒和重建算法的辐射剂量、CT图像噪声(MSD)、对比信噪比(CNR)、信噪比(S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采用i Dose4组与常规对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采用i Dose4重建图像的MSD、CNR及SNR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m As采用i Dose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组较常规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3.3%,25m As相比对照组剂量降低76.4%。结论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比,50和25 m As采用i Dose4重建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在优化婴幼儿胸部CT扫描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5月间,从拟行胸部CT检查显示正常的,无贫血及其他疾病的0~1岁婴幼儿中随机选取40例,平均分成A与B两组,A组扫描时管电压为80kV,使用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B组为100kV,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比较两组间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48、4.6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SD分别为50.36±5.74HU、12.57±4.48和45.31±4.71HU、10.61±3.48,A组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CNR分别为3.31±1.02、2.68±1.21和4.31±1.32、2.74±0.92,B组均高于A组,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79±0.316、5.04±0.19mSv,A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平均减少了65%.结论 320层CT在小儿胸部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加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与图像质量及剂量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的参数。方法:利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造影剂自制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80、100、120 k V管电压分别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迭代重建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共12种方案,按管电流等其他参数不变进行颅脑单圈扫描,记录辐射剂量。获得横断面血管CT值及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及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管电压扫描及不同迭代算法水平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电压100k V时较120 k V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降低39.29%、39.52%和39.42%;管电压80 k V时较120 k V时CTDIvol、DLP及E分别降低66.88%、67.02%和67.31%。管电压一定,不同迭代水平重建时:血管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CT值及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迭代重建水平一定,不同管电压扫描时:血管CT值、血管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在AIDR 3D off和mild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ndard和strong水平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k V管电压扫描联合standard或strong水平的迭代重建算法会获得较高质量的脑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改善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法及CARE DOSE 4D进行图像处理,而观察组则使用迭代重建算法及CARE kV技术,对比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动静脉期的SNR及CNR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CTDIvol及DL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的SNR,胰腺、肾脏、腹主动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静脉期的肝脏SNR及CNR、胰腺SNR、肾脏SNR及CNR,以及门静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CNR、静脉期的胰腺CN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V技术对腹部多层CT检查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于图像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检查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CTA扫描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 kV)、B(80 kV)两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B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80 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