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用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尿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依那普利治疗组(19例)给依那普利10mg,每天一次。非依那普利组(18例)和糖尿病无肾病组(20例)作为对照。8周后复查患者BET、UET水平。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UAE、BET、UET比糖尿病无肾病组均有升高。在血糖、GHb控制隐定基础上,依那普利治疗组的UAE、BET、UET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而非依那普利组无变化。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减轻肾小球内压,逆转糖尿病肾损害,延缓病程进展,降低终未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聂永胜  颜晓勇 《海南医学》2005,16(12):141-142,175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1(ET-1)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组(Ccr≥50ml/min),Ⅱ组(20ml/min≤Ccr<50ml/min),Ⅲ组(10ml/min≤Ccr<20ml/min),Ⅳ组(Ccr<10ml/min).Ⅰ组中根据尿蛋白量分为Ⅰ A与Ⅰ B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中ET-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尿ET-1显著性升高(P值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F=66.17,P<0.01).在Ccr相似情况下,尿蛋白多者(Ⅰ B组),尿ET-1较高.尿ET-1与24小时尿蛋白量、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58(P<0.005)、0.8046(P<0.001).结论检测尿ET-1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慢性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与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3例经临床确诊为有早期肾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的检测。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及数据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的尿微量白蛋白(50.45±15.9)mg/L、尿免疫球蛋白(18.23±14.10)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6±2.51)mg/L、(4.06±3.1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病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尿mALB和尿IgG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静  杨玉  于海燕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94-149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肾脏微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为了探讨mALB、尿IgG与糖尿病早期肾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73例临床确诊为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mALB、尿IgG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原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定量分析及与肺癌分型、分级的关系,观察ET-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ET-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进行ET-1表达和MVD的计数;应用B1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ET-1含量。结果ET-1在鳞癌、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小细胞肺癌有显著差异;鳞癌、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ET-1含量越高,分化程度越高ET-1含量越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表达,且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ET-1表达阳性组中其MVD显著增高,ET-1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弱表达。结论E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ET-1可能通过肺癌血管生成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发生、发展;ET-1和MVD含量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治疗效果、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大鼠血、尿、肾脏内皮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糖尿病大鼠血浆、尿、肾脏中的含量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12周时肾脏损害和血浆、尿、肾脏组织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12周时体重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排泄量(UPE)明显升高。电镜可见细胞外基质堆积和基膜增厚。血浆ET明显降低,而肾组织ET含量、24h尿ET排泄量(UET)显著升高(P<0.01)。结论 12周糖尿病大鼠已有明显明脏病变。研究提示肾脏ET的合成增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糖的直接作用可能为抑制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内皮素。尿ET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肾脏损害的一个较敏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8例糖尿病人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及肾功能变化分为三组,正常尿蛋白组;尿蛋白持续阳性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同时检测血糖,肾功能,行血小板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行即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检验;记录患者的血压。结果血CD62P浓度检测:Ⅰ组与Ⅳ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303)、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3)、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Ⅱ组与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常规检测血小板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各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62P在糖尿病肾病各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CD62P表达更加明显。提示CD62P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粘附分子CD62P的高表达与与高血糖等因素有关。CD62P介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于肾小球和肾间质中,可能是其在DN发病中起作用的机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CD62P的高表达不依赖于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T-1对血管平滑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1)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关系。方法以成年16m周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原代培养技术,培养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1~3代,然后加入ET-1进行刺激.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ET-1作用后0、12、24、48、72h以及不同浓度ET—1刺激48h后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同时用MT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VSMCs)增殖。结果ET-1刺激后12h.PPAR-γ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24h时出现了表达轻度下调,与对照组(无ET-1刺激)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8~72h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ET-1刺激48h后,随着浓度的增加.PPAR-1表达减低,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在12h就出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增殖增强而且随着ET-1浓度的增加,VSMCs增殖增加。结论ET-1在引起VSMCs增殖的同时,可引起PPAR-γ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减低,提示ET—1导致的VSMCs增值可能与PPAR-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发现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很可能构成一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糖尿病肾病1期肾小球高滤过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中药对糖尿病早期异常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的研究报告很少,且目前有关研究似显肤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先兆子痫和血压正常孕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尿NO和尿环磷鸟苷(cGMP)水平差异。方法:孕〉32周的91例先兆子痫患者(轻度48例,重度43例)和4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孕妇纳入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和尿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和尿cGMP水平。结果:先兆子痫孕妇血清和尿NO及尿cG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及P〈0.01)。先兆子痫孕妇血清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所有分组中.血浆ET—1、NO与尿NO及cGMP均旱显著负相关,而血浆NO、尿NO和尿cGMP呈正相关。结论:NO和ET-1的失衡在先兆子痫病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糖尿病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正常对照组49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早期糖尿病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设置5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PAC-1、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1);将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结果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PAC-1、CD62P表达明显高于UAER正常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均P<0.05).血小板活化的PAC-1、CD62P表达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5,1.064,均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血栓形成组(43例)及腔隙性梗死组(47例)于发病后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增高.脑血栓形成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增高仍有显著性差异.两患者组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未见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脑血栓形成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加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早期康复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早期康复及药物等常规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20dCD62P的阳性表达率。用简化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10d、20d后CD62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差异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早期康复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血小板活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下肢缺血2 h组(I2)及下肢缺血2 h再灌注3 h组(I2R3).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建立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假血友病因子vWF在缺血及再灌注后表达的变化.结果 I2R3组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vWF表达均高于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2组vWF的表达高于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2P的表达与N组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检测CD62P及vWF可能有助于预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液系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CD62P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内和血管内皮细胞棒状小体内的糖蛋白,可以介导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黏附形成瘤栓,在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62P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989-990
目的 探讨尿蛋白-1(UP-1)时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UP-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醇(NAG)、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UP-1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P-1与尿Alb、尿NAG和β_2-MG呈正相关。结论UP-1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62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为58.1%(36/62),相应癌旁组织中未见CD62P表达(0/6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的表达与W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CD62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其水平变化对胃癌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