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化疗耕牛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毗喷闻具有高效、低毒、副反应轻,使用方便等优点,此药在我省广泛应用,收到了显著效果。为探寻最佳的投药方法,现将三冒注射法和口服化疗临床使用的情况及试验结果比较分析如下。1三胃注射法及口服化疗效果比较1.1使用情况1984年一1990年全省使用三冒注射法治疗耕牛194483头(次)。使用前,将哈喳酮粉剂,配成10%吡喹酮水混悬液,按10ms/ks剂量,用第三冒注射论,在牛的右侧倒数第《肋间与房关节水平线相交点进针,然后将药液注入第三胃内。1991年一1996年口服化疗耕牛193870头(次),用毗…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治疗牛血吸虫病出现严重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抗血吸虫病低毒、高效药物,对治疗家畜血吸虫病效果良好。用吡喹酮治疗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牛,出现严重副反应报道很少。现将我市在耕牛治疗中发生的严重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治疗情况收集统计1984年6月-1995年9月间防治牛群27745头,其中粪便孵化阳性的病牛1963头,,使用毗喳酮治疗,治疗方法按黄牛(乳牛)30mg/kg,体重超过30Okg者按30Okg给药,水牛25mg/kg,超过400kg按400kg体重给药,一次灌服。治后出现严重副反应128例和死亡3例,其中黄牛11例,占8.40%,乳牛119例,占gO·84%,水牛1例,占0.76%,死亡3例均…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与辅助药同服减少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对 6 - 6 0岁人群实施顿服吡喹酮全民化疗 ,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服药者是人多面广的群体 ,在第 1年首次投药时 ,虽然经过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排除了若干不适宜顿服者 ,但是由于一次多量吡喹酮的冲击作用和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服用者出现了副反应。调查统计显示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副反应为多见。根据临床常规处理吡喹酮副反应的方法和经验 ,第 2年投药时 ,采用了吡喹酮与谷维素、维生素 B6同时服用的方法。1 药品与方法吡喹酮 (praziquantel) :韩国产 ,每片含量 2 0 0 m g。顿…  相似文献   

4.
国营人民大烷农场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耕牛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我们于1993~1997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结合直肠粘膜刮取物镜检法(下称镜检法)普格耕牛,阳性牛用毗咦酮粉剂投体重15mg/kg稀释成10%混是液五次第三冒注入法进行化疗,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感染率和受治率详见表1。2小结与分析2.1在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耕牛是当地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染源。对大面积荒滩芦滩钉螺无法消灭情况下,采用毗摩团化疗耕牛血吸虫病是目前控制家畜血吸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表1可见,耕牛感染阳性率由18.38%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耕牛是江湖草洲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染源。我们用青蒿琥酯预防耕牛血吸虫病 ,并对预防服药后的副反应以及耕牛血液生理指数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药物 青蒿琥酯粉 (批号 941 1 70 )与青蒿琥酯片 (批号 96 0 80 1、980 80 3 )均由桂林制药厂提供 ,吡喹酮粉 (批号 980 4 0 6 )从韩国进口。1 .2 试验牛及分组 选择鄱阳湖区的昌邑乡陶家村和良坪村水牛 3 2 0头 (感染率 1 3 . 43 % )为试验 A组 (4mg/kg) ,西边舍村和曹会村水牛 2 92头 (感染率 1 4.3 8% )为试验 B组 (3 mg/kg) ;邓家村水牛 1 46头 (感染率 1 3 .0 …  相似文献   

6.
本项实验研究采用吡喹酮栓剂治疗家兔及小鼠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结果证明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吡喹酮栓剂组的平均减虫率优于吡喹酮口服组。肝脏虫卵肉芽肿检查亦以吡喹酮栓剂组较小,病变较轻。研究证明,吡喹酮肛栓投药是治疗血吸虫病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吡喹酮栓剂治疗家兔及小鼠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结果证明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吡喹酮栓剂组的平均减虫率优于吡喹酮口服组。肝脏虫卵肉芽肿检查亦以吡喹酮肛栓组较小,病变较轻。研究证明,吡喹酮肛栓投药是治疗血吸虫病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防治血吸虫病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就血吸虫病防治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防治药吡喹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μg/kg对第7天、第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时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琥酯均明显影响青琥酯的杀童虫作用;先服青蒿琥酯而后服吡  相似文献   

9.
应用吡喹酮缓释片治疗23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並以吡喹酮普通片236例作对照,按双盲法进行,剂量40mg/kg1次顿服。缓释片的无反应率31.74%,普通片17.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主要副反应头昏、腹痛、恶心,头痛等也以缓释片发生率明显为少,反应程度也轻,治后3个月粪孵阴转率两种剂型无差异(p>0.05)。认为吡喹酮缓释片40mg/kg1次顿服,值得现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低毒、高效、疗程短、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激惹反应等。现将我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 60 30例各型血吸虫病中 ,服用吡喹酮后出现不良反应的 35例资料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35例中 ,慢性血吸虫病 2 2例 ,治疗剂量为吡喹酮总量 60 mg/kg2日疗法 ;急性血吸虫病 6例 ,治疗剂量为1 2 0 mg/kg 6日疗法 ;晚期血吸虫病 7例 ,治疗剂量为90 mg/kg6日疗法 ;脑型血吸虫病用 1 2 0 mg/kg6日疗法 ,体重以 60 kg为限 ,1日 3次给药 ,饭后半小时到 1小时口服。2 药物副反应2 .1 过敏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使用早期治疗兔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实验共分4组,第1组于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第35天再服吡喹酮,剂量分别为20mg/kg和40mg/kg。第2组为单青蒿琥酯组,于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20mg/kg,每周服1次,连服4次。第3组为单用吡喹酮组,于感染后第35天顿服吡喹酮,剂量为40mg/kg。第4组为不服药对照组。各组于停药后4周解剖,检获成虫,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率和肝脏变化。结果 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第35天再服吡喹酮的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7.88%、减雌率达98.63%,6只兔中有2只无虫。单青蒿琥酯和单吡喹酮两组的减虫率分别为94.32%和71.67%,减雌率为96.14%和80.75%。结论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用药组明显优于吡喹酮组(P<0.01),但与青蒿琥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然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费用,便于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吡喹酮治疗后的临床演变情况,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首次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3次/d,分6d服完。1997-2001年,逐年对全部患者进行询检、体格检查及粪便、血清学、B超检查。粪检(Kato-Katz)阳性者,吡喹酮总剂量60mg/kg,2日疗法;IHA、ELISA阳性者,吡喹酮总剂量40mg/kg顿服。结果:2000年粪检阴转率达100%;血清免疫学试验1999年部分阴转,至2001年阴转率IHA为93.75%、ELISA为90.00%。结果: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可迅速消险症状,杀灭虫体,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湖沼垸内水网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制对策,1987—1990年选定9个血吸虫病重流行村,进行了人、牛同步扩大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效果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治方法1 每年秋季对5岁以上人群凡粪检、皮试及询诊有明显症状体征者均用吡喹酮(系上海天平制药厂生产)50mg/kg治疗(送药上门,看服到口),1d2次分服,并连续观察5-7d副反应。2 由农牧兽医部门负责耕牛的查治工作,于每年秋后用吡喹酮粉剂30min/kg1次性饲喂粪检阳性牛。3 每年春、秋季系统抽样调查钉螺,框距为5—10m。并于每年秋季铲草皮抽槽土埋灭螺,五氯酚钠10g/m2喷洒易感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A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SjAWMAg,并用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ern-blot分析该血清与肺期童虫、肝期童虫及成虫抗原的反应性;将SjAWMAg抗血清与吡喹酮合用治疗血吸虫感染后第2d、第14d和第35d的小鼠,在感染后第49d剖杀小鼠收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Western-blot分析表明,SjAWMAg抗血清与肺期及肝期童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联合用药的3个治疗组(感染2、14、35d)与单用吡喹酮组比较杀虫作用均有显著提高,减虫率分别提高了38.79%、29.80%和46.82%,其中以感染35d治疗组提高最显著;减卵率分别提高了62.04%,42.78%和29.81%,以感染2d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抗SjAWMAg多克隆抗体与吡喹酮联合使用,均可提高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灭效果,揭示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血吸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这种联合用药可能解决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早期感染效果不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严重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毗隆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肯定。一般认为该药毒性低,副反应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多汗、恶心、腹痛、心悸、早搏、心率增快或减慢等,均较轻微、短暂,毋需特殊处理。但近年来,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扩大使用,相继报道一些较严重的副反应。本文将这些副反应及其机理作一归纳。1神经系统陈名刚等[1]用吡喹酮治疗25693例血吸虫病患者中,出现昏厥14例(0.54%),精神失常5例(0.19%,天精神病史)、精神病复发6例,满病发作3例(012%。),痴痴发作8例(有既往史),下肢驰援性瘫痪2例(0.08汰),共济失调1例(0.04从)。曾一郎…  相似文献   

16.
脑血吸虫病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直接威胁生命。其发生率占血吸虫病的1.74%~4.29%。目前对脑血吸虫病的治疗,大多应用吡喹酮,但对吡喹酮的用量、给药方法、间隔时间无统一的方案,本院从2002年7月起用吡喹酮小剂量双疗程治疗5例脑血吸虫病,经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预防和治疗,引起皮肤过敏是常见副反应之一,本文报告3例使用吡喹酮过程中出现皮疹,皮疹消失后继续服用吡喹酮而无皮疹出现。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0岁,发育良好,皮肤光洁,血吸虫环卵试验阳性而给韩国产吡喹酮40mg/kg,分两次间隔4小时服完。首次剂量大于第二次剂量。服用吡喹酮同时,未给其它药物。早饭后2小时始服吡喹酮,服药后20  相似文献   

18.
1994—1997年在感染率>15%的流行村进行为期4年的吡喹酮隔年普治(A组)和每年普治(B组)对照试验显示,A组人群感染率下降78.23%,耕牛感染率下降63.61%,人群EPG下降79.90%;B组分别下降77.69%、46.40%和92.84%。两组粪检阳性者的B型超声波图像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效果相当,但是A组费用仅为B组的1/2。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高度流行区,用吡喹酮隔年普治1次是一种既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又能低成本长期运作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影响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Ca2+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药前后血清Ca^2 浓度的变化并观察疗效。方法:使用吡喹酮100mg/kg和50mg/kg剂量于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取血清检测Ca^2 浓度,用灌流法检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及减雌率。结果:不同剂量用药后2,4,8,24h的血清Ca^2 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30d后血清Ca^2 浓度基本恢复正常;100mg/kg剂量减虫率为89.7%,50mg/kg为72.2%,减雌率均为100%,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兔经吡喹酮治疗期间的血清Ca^2 浓度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镜喷洒联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慢性腹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因慢性腹泻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血吸虫病患者26例(实验组),行肠镜下喷洒0.2%吡喹酮溶液,然后口服吡喹酮片,60mg/(kg·d),连服3d,观察治疗效果,并与血吸虫病慢性腹泻患者单纯口服吡喹酮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26例经肠镜喷洒并口服吡喹酮治疗1周后肠镜复查,结肠黏膜下虫卵均死亡,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51404,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22/26)和88.0%(2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P〉0.05)。结论肠镜下喷洒并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慢性腹泻疗程短,治愈率高,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增加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