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是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灾害事故、意外事件时,医疗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行动和卫生处置措施。由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部门、组织和机构构成网络系统,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地震救援卫勤保障的特点与难点的分析,结合军队医院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提出了特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六点体会,探讨做好地震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3.
陈文浩  王友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237+2236-2237,2236
目的全面提高湘潭市院前急救机构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14个医院院前急救机构在紧急救援新模式实施前后工作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紧急救援新模式实施后,湘潭市院前急救机构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结论新的紧急救援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各院前急救机构的紧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4.
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从整合现有的“120”急救中心资源出发,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呼叫中心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建立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可以迅速提高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实施紧急医疗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突发事件120医疗紧急救援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2008年9月26日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岗河村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导致18人伤亡,十堰市120指挥中心组织紧急医疗救援这一突发事件。研究120医疗急救体系在农村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救援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120急救体系,加强市、县二级120指挥中心和市、县、乡三级急救站标准化建设,强化医疗急救行业管理和创新,进行城乡急救联动,将城市优势急救资源辐射到农村,有效进行农村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提供急救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某部医疗队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特点,分析救援的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果 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完成平武县南坝镇灾区紧急救援任务,实现了安全高效救援目标.结论 地震紧急救援应把握的重点:行动迅速,技术全面,任务目标明确,救援指挥有力,救援力量配置合理,救援灵活机动,志愿者作用发挥充分.  相似文献   

7.
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方法从整合现有的“120”急救中心资源出发,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呼叫中心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建立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结论可以迅速提高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实施紧急医疗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死亡人员数万,受灾人口近千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这之前的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列车相撞霞大事故,造成萤大人员伤亡。还有春夏之交部分地区突发的手足口病疫情。面对各种突发的霞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为抢救生命,救助伤员,大批医务人员第一时间紧急奔赴救灾前线,紧急医疗救援人员冲在了最前面,争取了最宝贵的救援时间,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生命。此时,对受灾群众的紧急医疗救援,充分体现出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所肩负的责任,凸显急救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回顾既往我图突发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总结经验教训,对进一步认识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地(州)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8evere acute respiratoty syndrome,SARS)改变了人们对健康危机的看法,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已经在全国上下达成共识.我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一个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国务院最近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对策的举措,突出强调了紧急医疗救援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西部地区地(州)一级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怎样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如何管理等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们的认识谈一谈在西部地区地(州)级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8日,菲律宾遭受台风"海燕"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医疗队赴菲律宾提供紧急医疗救援。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托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浙江队组建了一支50人的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在得到菲律宾政府应允后,于11月21日启程。这是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组建以来首次出国执行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震灾伤员救治医务人员再次应对大地震的心理应激反应,探索构建提高我国震灾救援医务人员心理应对能力的模式。方法汶川地震发生后,对医务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灾害医疗护理培训等综合措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参与汶川及玉树两次震灾伤员救治的骨外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心理咨询师采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指导调查对象完成调查问卷,比较分析骨外科医务人员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1周的心理状况。结果同一震灾伤员救治医务人员在参与玉树与汶川地震救治1周后,其SCL-90的各因子均值、因子阳性项目数及心理问题发生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其恐怖心理显著降低。结论能够增强医务人员再次面对大地震的心理应对能力,对震灾伤员提供更有效的救援。  相似文献   

12.
医学工程保障是有效组织实施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本源参与汶川、芦山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实践,从医疗物资筹措的方法和渠道、保障临床物资需求、调配和检修设备、消毒供应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汶川、北川、绵竹、绵阳等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战斗作风,主动作为,实现了抗震救灾医疗工作多元化、医疗服务人性化、医疗救援持续化。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范围广,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特别严重。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震救灾。在国家民政部的组织下,“汶川地震灾后紧急医疗救助评估基线调查”调查组迅速成立,深入灾区,对灾区居民的受灾情况、医疗卫生需求,以及政府相关的医疗救助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旨在探索更有效的医疗救助机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宁强基本概况和受灾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而后对政府的救援工作进行概述,最后对宁强的灾后医疗救助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战医院在抗震救灾中医疗巡诊模块的使用。方法:通过时在汶川、玉树2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医院组建了4~6人医疗巡诊小分队,定期对灾区灾民、救灾部队官兵、地方救灾人员、临时学校师生等进行医疗巡诊工作,提出卫生装备的使用和人员的分工。结果:医疗巡诊便于及早发现疾病,开展健康宣教、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结论:野战方舱医院配置巡诊模块,适合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的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16.
汶川抗震救灾医疗后送调查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医疗后送工作,为完善灾害救援的医疗后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汶川地震医疗后送的系统调研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汶川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流程、医疗后送工具及分级救治情况。结果汶川地震中医疗后送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军队独立医疗后送体系未形成,缺乏专用卫生运力,分级救治原则不尽完善。结论在特大地震医疗后送中,应严格掌握分级救治原则,重点加强前方卫勤分队的机动能力、中间卫生专用运力、后方基地化医院救治水平,并形成三者相结合的快速立体医疗后送。  相似文献   

17.
“一专多能”原则在野战医疗队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野战医疗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一专多能”原则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方法:对野战医院救援期间的工作记录随机选取10天分别按照巡诊、门诊患者进行疾病专业统计,选取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疾病专业统计,对相应巡诊、门诊、病房军医进行专业统计,计算专业符合率。结果:专业符合率分别为巡诊42.9%、门诊63.6%、病房88.8%。统计分析后发现巡诊、门诊、病房专业符合率完全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一专多能”原则对于野战医疗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实际应用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但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紧急救治制度保证了灾后救援工作,人员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点。紧急救治结束后,四川灾区面临着伤残人口和贫困人口激增、地震所致疾病的后续医疗康复时间长、地震灾后后续康复治疗的费用高等情况,尽管四川制定了临时政策保障居民后续医疗和康复,但原有的医疗救助制度不适应灾后的需要,需要从制度定位、救助对象、筹资渠道、救助途径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谢磊  张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82-4185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医院后勤保障的应急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医院后勤应急准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通过对地震医疗救援和医院应急准备的文献回顾,对地震灾区11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震灾区医院在应急预案、通讯计划等方面得分较低.[结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指出了医院现存的问题以及在医院应急准备方面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