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配合耳针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小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33-5533,5634
为探讨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将86例不同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配合耳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肌肉注射吗啡法。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3.965,P&;lt;0.05)。提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配合耳针是减缓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减缓肺癌晚期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是穴小剂量氯胺酮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对肺癌晚期疼痛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筛选减轻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4肺癌晚期患者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小剂量)阿是穴穴位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或吗啡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Janescott目测疼痛分数测量法进行疼痛分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值(21.8±14.8)分与治疗前(55.0±16.5)分比较(t=7.2,P<0.01)。治疗后对照组疼痛分数值(40.6±22.5)与治疗前(59.6±19.5)比较(t=2.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t=2.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3.8±21.8)%,(27.7±19.6)%,两者比较(t=4.7,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是缓解肺癌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点滴1,6-二磷酸果糖(FDP)的局部疼痛状况,评价采用山莨菪碱液湿敷加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干预方法减轻患者静脉点滴FDP时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山莨菪碱液湿敷及局部皮肤按摩。在静脉点滴FDP结束时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结束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97%的AMI患者静脉点滴FDP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轻度疼痛患者34%,中度疼痛患者47%,重度疼痛患者16%。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静脉点滴FDP结束时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AMI患者静脉点滴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山莨菪碱液湿敷加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静脉点滴FDP的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分成3组:A组(穴位-氯胺酮)、B组(皮下氯胺酮)和C组(穴位生理盐水),分组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优良率达85%,B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40%,C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25%,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镇痛效果优于B,C组(χ2=15.6,P<0.01)。在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χ2=21.6667,19.3939,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镇痛法,简便、安全、有效,有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1年7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静脉点滴小剂量地塞米松配合甲氰咪胍,地塞米松逐步减量至停药,以及口服中药,疗程为14~17d。结果:痊愈1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干预对使用盐酸吗啡的癌性疼痛患者痛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癌性疼痛,对照组仅使用硫酸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FACT-L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吗啡副作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可有效控制疼痛,减少吗啡副作用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以及氯胺酮治疗,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2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操作简便、镇痛作用强、效果满意,既可减轻反复肌内注射的痛苦,又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耳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因骨转移、脑转移,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以及癌肿产生的某些物质如前列腺素等刺激而引起剧烈疼痛。为了探讨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对136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耳针加穴位注射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采血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BD针进行静脉采血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法进行静脉采血穿刺.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BD 针静脉采血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与常规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前者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舒张性心力衰竭7例,余下82例急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静脉点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试验组住院时间10.29±5.42d,对照组为16.55±7.55d;试验组显效68.3%,有效26.8%,无效4.9%,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显效占39.0%,有效占31.7%,无效占29.3,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治疗急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因骨转移、脑转移,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以及癌肿产生的某些物质如前列腺素等刺激而引起剧烈疼痛。为了探讨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对136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耳针加穴位注射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冯玉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88-4689
目的:观察阿是穴小剂量氯胺酮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对肺癌晚期疼痛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筛选减轻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4肺癌晚期患者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Ⅱ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小剂量)阿是穴穴位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或吗啡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Jane scott目测疼痛分数测量法进行疼痛分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值(21.8&;#177;14.8)分与治疗前(55.0&;#177;16.5)分比较(t=7.2,P&;lt;0.01)。治疗后对照组疼痛分数值(40.6&;#177;22.5)与治疗前(59.6&;#177;19.5)比较(t=2.1,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t=2.9,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3.8&;#177;21.8)%,(27.7&;#177;19.6)%,两者比较(t=4.7,P&;lt;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是缓解肺癌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建军 《临床荟萃》2007,22(4):272-273
硬膜外腔持续缓慢注射(PCEA)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但随时间延长镇痛效果减弱并易产生耐药。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非NMDA受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镇痛作用,而是抗过敏、抗异常疼痛及抗耐受。本研究旨在观察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与对照组硬膜外单纯吗啡的镇痛效果,探索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剂量氯胺酮在局麻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局麻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80例,配合手术操作,注意胎儿一般情况。结果 80例剖宫产手术无一例新生儿产生呼吸抑制,评分均在7分以上。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局部麻醉后,产妇均处于睡眠状态,明显减轻或消除了局部阻滞不全所引起的疼痛不适,且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大于7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耳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灼口综合征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耳针电刺激+耳压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E和谷维素治疗,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停止电刺激,继续耳压治疗;对照组按原剂量口服药物。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进行疼痛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36.368,q=6.807、4.641,P〈0.01);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24.191,q=3.808、8.513,P〈0.01)。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及3个月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18.000、17.902,P〈0.05)。结论耳针治疗灼口综合征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静脉穿刺综合方法实施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0例,对照组120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方法静脉穿刺,对照组按普通方法穿刺.对比两组患者输液穿刺失败次数及使用高渗刺激药物产生疼痛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穿刺失败次数明显减少,使用高渗刺激性药物疼痛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静脉穿刺综合方法实施,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增进了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华蟾素合用预防华蟾素所致静脉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输注华蟾素同时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对照组输注华蟾素。结果:实验组无1例出现静脉损伤症状;对照组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输液不畅,静脉变成索状、质变硬共13例(27.1%),穿刺局部疼痛12例(2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输注华蟾素同时加入利多卡因注射液预防华蟾素所致静脉损伤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姜华  冷燕 《华西医学》2009,(5):1094-109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法对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ASA分级1-2)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于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滴注氯胺酮0.15mg.kg^-1,术中持续泵注3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中使用氯胺酮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术后24h内静脉使用芬太尼的剂量,VAS疼痛评分,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术后2h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24h内静脉使用芬太尼的剂量,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术后2h的认知功能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并不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不能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尽管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也不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不建议作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术的减痛护理效果。方法将小儿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30~60min采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穿刺部位进行涂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并对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前后血压、心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静脉穿刺后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穿刺前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符合病人对健康、舒适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护理走向人性化服务的宗旨,解除了以往由于静脉穿刺疼痛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