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的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确诊率。结果86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74.4%,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4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其中〈45岁年龄组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89、3.557、3.264,均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x^2=3.337,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做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9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征、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感染68例(36.7%)、窒息缺氧32例(32.7%)、先天心脏病10例(10.2%)、电解质紊乱8例(8.2%)、感染性心肌炎6例(6.1%)。期前收缩42例(42.9%);快速心律失常28例(28.6%):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8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MAT)4例;室性心动过速(VT)7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16.3%)。42例期前收缩中有38例经治疗原发病、营养心肌后消失;8例PSVT:1例经刺激迷走神经后复律,2例静推三磷酸腺苷(ATP)后复律,4例给普罗铂酮后复律,4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经给洋地黄药物和美托洛尔后复律,1例死亡。7例VT:2例给利多卡因后复律,1例给普罗帕酮后复律,1例给胺碘酮后复律,1例口服维拉帕米后纠正,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和缺血缺氧为主,临床上以期前收缩和快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多见,无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大多预后良好,有器质性病变的危重心律失常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韩凤波 《天津药学》2002,14(1):44-45
目的:观察硫酸罗通定注射液(颅痛定)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4例,预激综合征(WPW)并发PSVT15例,予颅痛定2-2.5mg/kg静点3-5分钟,连续心电监护2小时,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结果:PSVT组显效17例(70.8%),有效4例(16.6%),无效3例(13.6%),总有效率87.4%。预激综合征并发PSVT组显效10例(66.6%),有效2例(13.4%),无效3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颅痛定确为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4.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采动态心电图对14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4h监测。结果:监同室上性早搏为78.20%,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 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2.72%,室性心动过速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1.36%。与常规心电图112例比较,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结论: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维拉帕米(Verapamil)又名异搏定(Isoptin)为钙通道阻滞剂(钙括抗剂),是一种新型而速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使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减慢.8年来,我们使用维拉帕米治疗难治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1.1选择标准:经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24h以上。按正规剂量使用过3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者。若同时具备以上3点者,则为难治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对象:男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为A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B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与B组比较Pmax、Pwd均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时,预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当Pmax≥110ms+Pwd≥40ms时,预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两者相结合时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刘万合 《河北医药》2002,24(6):470-471
目的:提高食管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方法:对主为一过性心悸的病人,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当记录到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的病征(室上性心动过速、间发预激综合征、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时,根据诱发室上速的易难程度,分别给予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例因心悸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检出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心律失常36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术,其中短阵室上速29例,间发预激综合征4例,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3例。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诱发室上速25例;另11例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7例室上速诱发成功,余4例给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室上速诱发成功。结论:(1)采取症状(心悸)→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方法,能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此法优于我们以往采取的症状→食管心房调搏术的简单步骤。(2)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内电生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室上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心电图检查的广泛应用及胎儿心电监护的开展,临床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现有所增加,有些跟踪随访发现从胎儿期延续到新生儿期。现将我院1994年至1997年收治并随访的15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发病年龄<1天2例;~3天2例;~10天8例;~21天5例。临床表现:哭闹不吃5例,面色苍白5例,皮肤青紫四肢发凉2例,3例在婴儿室查体时发现。检查:心电图提示频繁房早、部分室内差异传导3例,室性早搏2例,房早4例,房早伴S-TV1~3下移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超声心动图均正常;心肌酶谱(LDH…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7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分析170例心律失常病人的RFCA过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AFL)5例。结果 消融成功率为97.6%,复发率为2.4%,并发症3.5%。结论 RFC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组肺心病急性发作性患者48例(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31例,女17例;年龄46-78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0,20年16例;21-30年25例;30年以上7例。48例患者均急性发作期给予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结果,48例患者中,房性早搏44例,占91.6%。房性早搏次数1—5次/min,其中成对房性早搏21例。占房性早搏的47.7%。心房纤颤6例占13.6%;室上性心动过速42例占87.5%;多源性心动过速9例占18.8%;室性早搏26例占54.2%;其中二、三联律8例,占室性早搏30.8%;室性心动过速3例,占6.3%;房性早搏合并室性早搏17例,占34.4%。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尤其是室上性心动过速(87.5%),所以,  相似文献   

11.
本分析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的147例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各种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78.25%,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为2.72%,窒性心动过速为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1.36%,随年龄增长而检出率降低的窦性心动过速38.38%和27.08%。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有室性早搏61.61%和62.5%,室性心动过速2.02%和2.08%,窦性心动过缓31.31%和31.25%。Holter监测的174例心律失常和其常规心电图112例作比较,其检出率前比后高,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常见,并各自有其特点,其中ST-T改变50例(92.6%),左室高电压22例(40.7%),异常Q波20例(37.0%),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其中室性早搏18例(33.3%),房室传导阻滞9例(16.7%),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13.0%),房性早搏5例(9.3%),心房颤动3例(5.6%)。结论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的认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大大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 14 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 4h监测。结果 监测出室上性早搏为 78 2 0 % ,室性早搏 61 9% ,窦性心动过速 3 4 69% ,窦性心动过缓 3 1 2 9% ,房性心动过速 2 7 2 1% ,心房颤动 9 5 2 % ,右束支传导阻滞 4 76% ,房室传导阻滞 4 76% ,窦性停博 2 72 % ,室性心动过速 2 0 4% ,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 1 3 6%。与常规心电图 112例比较 ,其中心房颤动高 1 78倍 ,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 1 5~ 4 76倍 ,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 11倍。结论 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lter)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Holter监测8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8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3例,占26.74%,其中检出窦性心动过缓伴实性停搏6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阵发性房颤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39例次,其中有26例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485例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一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晕厥与心电图R-R间期有显著的相关性。12导联Holter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晓惠  张励兵  袁越  贾羽  汪丹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57-3258
目的分析儿童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4例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且按年龄分成六组(新生儿组9例,婴儿组27例,幼儿组26例,学龄前组41例,学龄组150例,青春期组91例),分析比较各组心电图时域参数。结果经过分析,各组低于正常心率变异性:新生儿组9例(100.O%)、婴儿组24例(88.8%)、幼儿组18例(69.2%)、学龄前组15例(36.6%)、学龄组21例(14.0%)、青春期组12例(13.1%);在心率变异性小于正常值的患儿中,幼儿期组房性心律失常1例,学龄前期组室性期前收缩2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学龄期组室性期前收缩4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房性过速1例、心肌病3例、心肌炎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糖尿病2例;青春期组室性期前收缩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病2例、心肌炎1例、糖尿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结论儿童心率变异性多低于正常,年龄越小越明显,且易合并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感染性疾病20例(41.7%),围产期缺氧12例(25%),原因不明7例(14.6%);心律失常类型:早搏27例,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10例,传导异常6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快速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孙凤彩  徐莉  王平  刘召英  陈婧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489-1490
目的 研究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戒酒猝死的相关因素及心电图变化。方法 搜集了1978年至2004年26年间住院治疗65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戒酒猝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条件基本相同的65例住院病例作对照。结果 研究组猝死发生前1~2周心电图改变,异常者40例(61.54%),对照钮28例(43.0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44,P〈0.05),其中ST-T改变者30例,窦性心动过速28例,寞性心动过缓12例,频发房性早搏(含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0例,频发室性早搏5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房纤颤3例。同时发现,猝死与年龄、饮酒量和饮酒年限、精神药物品种、剂量无明显相关,但与入院时间和昼夜时间有关。结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戒酒猝死与猝死前心电图改变及入院时间和昼夜时间有关,对其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预防猝死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64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从2007年1—12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8~75(55.4±2.28)岁,房颤病程6个月~15年,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24例。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12例。阵发性房颤每月发作3~5次,发作时间最长持续30min,持续性房颤发作时间少于2年。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49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入院后常规作胸部X线正常,腹部彩超除外胆囊炎疾患,游离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查正常,心脏检查50例有心房增大,房颤均经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证实。  相似文献   

20.
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萍  卢旭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122-123
目的分析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类型特点,探讨应对策略。方法总结45例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居多(77.9%),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19.8%),缓慢性心律失常最低。结论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对患者危害较大,急诊医生应对此提高警惕,加深认识,把握患者初诊第一关,尽量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