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3名面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最长达30个月,CT、MRI和PET检查用于帮助诊断。结果: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任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并经历第二次手术,另一名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3名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住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易复发,CT、MRI和PET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2例罕见的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以便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颌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在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复发并行第2次手术,另1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初发咽旁肿瘤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62岁,平均40.3岁。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1例,脊索瘤1例,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肿瘤大小约4 cm×4 cm~6 cm×8 cm。所有患者行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术后腺样囊性癌和脊索瘤患者接受约50Gy的辅助放疗。结果:10例患者咽旁肿瘤完整切除;1例患者轻度面瘫,经神经营养治疗1个月康复,其余病例无面瘫、下唇麻木等并发症。术区一期愈合。经5~28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术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颌面部良性肿瘤切除的可靠性。方法 :18例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5~34岁,平均16.8岁。前额部纤维瘤3例、脂肪瘤4例;颧部脂肪瘤2例、肌内静脉畸形3例、皮样囊肿6例。肿物大小1.7 cm×2.2 cm~2.0 cm×3.2 cm。全部病例在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发际切口切除。结果 :全部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5~75 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6~15 mL,平均8.5 mL。手术过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结论 :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额部单通道小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华联 《口腔医学》2016,(2):150-153
目的探讨东非桑给巴尔地区着色性干皮症(Xeroderma Pigmentosum,XP)继发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东非桑给巴尔MNAZI·MMOJA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着色性干皮症继发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8例,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1例患者放弃治疗,半年后死亡;1例舌癌患儿术后9月死亡;其他6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原发肿瘤部位未见复发。结论继发于着色性干皮症的颌面部肿瘤多为恶性,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居多;肿瘤进展快、预后差,但及时的手术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大,术后创面可行游离植皮、临近皮瓣等方法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总结颞下窝、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2007年我院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患者18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位置及良、恶性,选择手术进路、切除范围,酌情用组织瓣填充术腔,术后行放疗或化疗,随访3月~3年。结果:5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1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3个月~3年,生存期不足1年5例,生存期1.5~2年2例;6例生存期超过3年,且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手术治疗应注意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鳃裂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鳃裂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5例原发性鳃裂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原发性鳃裂癌行肿物扩大切除及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射治疗。其中3例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1例取出15个淋巴结者有13个有转移,1例取出8个淋巴结者有4个转移。2例在术后8个月和1年内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2年内死亡。2例随访5年,健在。结论 术前与鳃裂囊肿的临床特点极为相似。对颈上部无痛性肿物且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肿物扩大切除加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腮腺复发癌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腮腺复发癌的疗效.方法 33例腮腺复发癌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中3例为单纯植入,4例为复发癌部分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26例为腮腺复发癌完整切除联合植入.结果 3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患者随访10~41个月,经临床和CT检查,肿瘤完全缓解,未复发;另30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24例无复发.本组33例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88%.15例术前无面神经麻痹症状的患者中,13例保留面神经,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放疗皮肤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腮腺复发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与单纯植入放射性粒子比较,前者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弥漫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这个系统由产肽细胞和产胺细胞组成。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比较少见 ,可以是原发的 ,也可以是转移性的 ,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又称Merkel细胞癌 ,国内外文献中仅有少数报道。1 神经内分泌细胞和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在内分泌腺以外弥散存在于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内分泌细胞构成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 (dissemi natedneuroendocrinesystem ,DNES) ,这些能分泌多肽激素的内分泌细胞与胃肠黏膜、支气管黏膜、肝胆和生殖系统的某些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如含有荧光胺类 (儿茶酚胺及 5 羟色胺等 ) …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小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3例颌面部罕见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讨论,分析3例颌面部小细胞癌临床病人的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原发于腮腺1例术后4个月死亡。前列腺癌颌下区转移1例术后11个月死亡。肺部小细胞癌右颌下区、颈部转移1例,放疗后随访5个月至今仍存活。结论:颌面部小细胞癌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常由其他部位转移而来,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2.
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行间质化疗及手术,术前或术中将缓释5-氟尿嘧啶100~300 mg植入于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内,随访6~48个月,观察肿瘤复发率。结果:56例口腔鳞癌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内复发3例,7~12个月内复发2例,全部患者均无明显化疗不良反应。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手术能够减少局部复发,提高口腔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中选择内镜手术入路,为根据肿瘤性质和侵犯程度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侵犯翼腭窝或颞下窝并行内镜切除手术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根据肿瘤侵犯的方式和性质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术后常规随访及影像学检查。重点评估不同入路的显露范围,安全手术的可能性,肿物全切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内镜手术治疗侵犯翼腭窝、颞下窝肿瘤50例,其中恶性肿瘤11例,包括腺样囊性癌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良性肿瘤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4例,神经鞘瘤5例,脊索瘤2例;囊肿8例,其中牙源性囊肿5例,表皮样或皮样囊肿3例。根据肿物侵犯范围,采用3种内镜下手术入路。内镜下经鼻腔入路27例,其中经中鼻道20例,经泪前隐窝7例;内镜下经柯-陆上颌窦入路9例;内镜下经鼻联合经柯-陆上颌窦入路14例。所有手术均能彻底切除肿物。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34.3个月,3例失访,3例恶性肿瘤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良性肿瘤和囊肿均无复发。结论 翼腭窝、颞下窝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肿物的生物学特点、侵犯方式和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可以切除病变,降低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2年收治的8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口腔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44例于肿物边缘外1.0~1.5cm单纯行病灶扩大切除,21例除行病灶扩大切除外均同期行临近瓣转移修复术,1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颌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右侧颌下腺摘除+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对术后患者随访调查,单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3例(其中包括同期行临近瓣修复患者1例),余来见复发。对复发病例再次行肿物扩大切除,未见复发。结论疣状癌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外科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2年收治的8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口腔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44例于肿物边缘外1.0~1.5 cm单纯行病灶扩大切除,21例除行病灶扩大切除外均同期行临近瓣转移修复术,1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颌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右侧颌下腺摘除+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对术后患者随访调查,单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3例(其中包括同期行临近瓣修复患者1例),余未见复发。对复发病例再次行肿物扩大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疣状癌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外科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女10例、男8例;平均发病年龄20.2岁(3~61岁);肿瘤平均直径4 cm(1.5~6.5 cm);原发部位包括:舌(10例)、颊(5例)、口咽(1例)、上前牙龈(1例)、下前牙龈(1例),其中1例发病初期即有肺转移,1例术后46个月发现肺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均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3例,辅助性化疗1例。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6~75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早期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19个月,1例复发伴多处肺转移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PAS染色;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8年3月以来,采用二级串联皮瓣游离移植,为整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本组4例系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性肿瘤患者,1例为唇癌手术多次复发,广泛浸润上下全唇及颊部皮肤粘膜;3例系颊粘膜鳞癌浸润颊部皮肤,我们采用广泛手术切除,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修复。其中最大二级串联皮瓣达16.5×7cm和15×7cm。本组采用的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不但使临床医师可以大胆、广泛切除病灶,而且术后功能及外貌的恢复也易为病员所接受。本组4例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均系颌面部晚期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的同期修复,8个皮瓣100%成活。本文认为,双前臂皮瓣二级串联游离移植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晚期肿瘤切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