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和泊洛沙姆188联合应用于丹参酮ⅡA(TS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稳定性。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为二元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对其物相特征、溶出行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按1∶3比例制备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出,其稳定性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比较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等技术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在2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以非晶形式高度分散.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45,60 min时,丹参酮I,II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80.9%,84.6%和86.2%,88.7%;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45,60 min时,丹参酮I,II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2.7%,95.3%和95.8%,97.1%.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均能成功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更利于提高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并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显微镜观察和粒径分布的测定研究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性质以及溶出行为。结果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的溶出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产生;而在0.5%吐温80溶液中的溶出没有明显的聚集,并且随着PVP载体在固体分散体中的比例的增大,溶出度也增大,60min的溶出度是原料药和PVP物理混合物的15倍。通过粒径分布的测定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中溶出存在聚集的现象,显微镜观察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形成,丹参酮以非晶型的形式存在于载体PVP…K30中而形成丹参酮-PVP固体发分散体。结论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PVP是解决丹参酮溶出度问题的理想载体,为丹参酮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以提高丹参酮的体外溶出率.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含有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丹参酮的PVP K30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的溶出实验,并用显微镜观察和DSC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进行验证.结果: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明显地促进了丹参酮的溶出,并且含吐温80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比含SDS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要大,不含吐温80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比含吐温80的固体分散体要好.结论: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吐温-80加入丹参酮固体分散体中对丹参酮的溶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昕  徐月红  陈宝  古练权  黄民  刘培庆 《中草药》2005,36(6):839-842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制备隐丹参酮-PEG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差热分析、显微观察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其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PVP及PEG固体分散体在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到原料药的9.7倍和7.5倍,固体分散体的DTA曲线中隐丹参酮的特征熔融峰消失。结论两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而PVP固体分散体比PEG固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7)
目的:应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银杏总内酯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选用聚丙烯酸树酯EPO(Eudragit EPO)、共聚维酮S-630(Plasdone S-630)、羟丙基纤维素(HPC)分别与银杏总内酯以一定比例混合,运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其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体外溶出度来表征和评价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结果:以Plasdone S-630为载体制备的银杏总内酯固体分散体药物溶出效果最佳,在0.1 mol/L的盐酸溶出介质中5 min的银杏内酯B累计溶出达到92%,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1 h时仅有88%)。DSC及X-RD结果表明3种载体辅料所制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以无定形状态存在。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银杏总内酯固体分散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提高其体外溶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二元载体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尼索地平溶出度。方法 采用聚维酮(PVP)和乙基纤维素(EC)为二元载体,溶剂法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相、处方因素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经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证实,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为物理混合物的11倍。PVP用量是影响药物溶出的主要因素,EC可以调节溶出速率,降低载体的吸湿性。结论 PVP和EC二元混合载体能显著提高尼索地平的溶出度,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为一具缓释特征的稳定体系,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喷雾冷冻干燥法(spray freeze drying, SFD)制备丹参酮ⅡA的固体分散体,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度。方法 以丹参酮ⅡA的溶出度为指标,筛选不同的辅料, 并且对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理化性质的评价。结果 药辅比(丹参酮ⅡA-泊洛沙姆188)在1∶9的条件下,喷雾冷冻干燥法得到固体分散体比原药的比表面积增大3倍,其中大部分丹参酮ⅡA由晶体状态转变为无定形状态,丹参酮ⅡA的溶出度显著提高,70%的药物可以在10 min内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结论 和原药相比,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有很大改善,为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并控制药物的释放.方法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PEO)为复合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SEM、DSC、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药物与复合载体(GMS-PEO 2∶1)比例为1∶8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取得了较好的缓释效果,指标成分的12h体外累积溶出度均达90%以上;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中.结论 以GMS和PEO为载体制备的丹参酮组分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的溶出,且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尼美舒利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出速率。方法 以共聚维酮(PVP-VA64,Kollidon VA64)、聚维酮(PVPK30)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3∶1)接枝共聚物(Kollicoat IR)为亲水性载体材料,使用双螺杆热熔挤出机制备尼美舒利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体外溶出度测定来表征和评价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结果 以共聚维酮为载体制备的尼美舒利固体分散体药物溶出最快,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0 min溶出达到81%,远快于物理混合物(1 h时只有37%)。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药物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显示药物晶体吸热峰消失,提示药物是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结论 热熔挤出加工技术适用于制备尼美舒利-共聚维酮固体分散体,药物是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溶出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侯世祥  毛声俊  金辉  王乾韬 《中草药》2017,48(13):2632-2637
目的研制复方丹参冻干乳剂,改善复方丹参片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方法采用高速剪切-均质法制备复方丹参液态乳;以物理外观、复溶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选油相比例与支架剂用量,进而以冷冻干燥法制得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以方剂中脂溶性代表成分丹参酮IIA、龙脑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与片剂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以复溶后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冻干乳剂长期留样稳定性。结果液态乳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比例为10%,加入18%麦芽糖和0.25%β-环糊精作为支架剂时,制备的冻干乳剂外观均匀、复溶迅速且完全,稳定性良好。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中的丹参酮IIA、龙脑在3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4.8±2.8)%、(97.4±2.9)%;而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IIA几乎未溶出,龙脑的累积溶出率也仅为(23.3±3.4)%。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片剂中的丹参酮IIA、龙脑在12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42.5±2.7)%、(74.4±1.8)%,仍显著低于冻干乳剂的(97.8±1.9)%、(92.7±3.5)%。冻干乳剂室温放置1年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市售片剂相比,冻干乳剂可显著提高复方丹参方剂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度,且具有速释特点,其物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脂溶性成分自乳化释药系统(TC-SEDDS)的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3个成分的吸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指标,研究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并考察不同药物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多药耐药蛋白(MRP2)抑制剂丙磺舒和能量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对3个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在小肠全肠段均有吸收,且小肠上段(十二指肠)的吸收最佳;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吸收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1.05~4.19 mg/L和1.22~5.56 mg/L)具有浓度依赖性,丹参酮IIA的吸收不受质量浓度(2.43~11.126 mg/L)影响;盐酸维拉帕米对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吸收无明显影响,却显著提高了丹参酮IIA的吸收;丙磺舒显著增加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吸收,对丹参酮IIA的影响不显著;2,4-二硝基苯酚均能显著降低3个成分的吸收。结论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可能是MRP2的底物,不是P-gp底物。丹参酮IIA可能是P-gp底物,不是MRP2底物。3个成分的吸收均有能量的参与。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吸收可能均有主动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3.
蒲丽丽  高洁  赖先荣 《中草药》2022,53(1):99-106
目的 制备共聚维酮-泊洛沙姆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Poloxamer-Curcumae Longae Rhizoma extract (CLRE)solid dispersion (SD),PAP-CSD]、共聚维酮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 CLRE solid dispersion,PA-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黄芩苷作为模型药物,比较胶态二氧化硅与多孔二氧化硅作为其固体分散体载体的溶出特性。方法:将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扫描电镜法、差示扫描法、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果:黄芩苷与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均能达到快速释放的目的,且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释放加快,60 min内累积释放达80%以上;黄芩苷以非晶体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结论:2种载体的释放行为不同,相同比例的这2种固体分散体中,60 min内多孔二氧化硅的溶出度慢于胶态二氧化硅的;60 min后,二者的溶出度接近。  相似文献   

15.
固体分散体技术对纳米雄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腾  施峰  杨刚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782-2787
目的: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并用X-射线衍射法、显微观察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As203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固体分散体中砷的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X-射线衍射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纳米雄黄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2种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纳米雄黄中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并减少纳米雄黄的团聚和As203的含量。结论:以F68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将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分散于95%乙醇中,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对其溶出行为、稳定性、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按1∶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45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和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槲皮素的稳定性及溶出度,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联用轻质碳酸钙(PCC)为载体制备槲皮素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电子扫描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微观结构、物理特征等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小杯法考察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行为,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在载体中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15 min时,槲皮素固体分散体[药质比1∶3,PVP-PCC(2∶1)]的药物累积释放率90%;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不受强光、高湿、高温条件的影响。结论:PVP联用PCC作为混合载体所制备的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具有速释效果,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出行为,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宁玉明  潘一帆  李范珠 《中草药》2021,52(22):6890-6896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阿霉素耐药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用丹参酮IIA、阿霉素、阿霉素联合丹参酮IIA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消耗量的变化;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丹参酮IIA干预后MCF-7/ADR细胞ATP结合转运蛋白B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B1,ABCB1)、ABCG2ABCC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丹参酮IIA显著抑制MCF-7及MCF-7/ADR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相关性;丹参酮IIA能够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P<0.05),增加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P<0.05),减少MCF-7/ADR细胞的ATP消耗(P<0.05),显著下调ABCC1ABCG2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丹参酮IIA能够通过调控ABCG2、ABCC1介导的转运,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水蜈蚣Kyllinga blevifolia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二醇(PEG)6000、PEG 4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率优于其他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且以药物-载体比例1:2为最佳。SEM与IR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水蜈蚣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