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芪丹参及其有效组分抗肾纤维化的体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西部医学》2011,23(2):392-393
近年来,中医药基于长期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实践和优势,从单味中药、中药有效组分、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复方中药提取物等层面,积极开展了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的实验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将对近年在抗肾纤维化临床应用中使用药频率最高的两种药物黄芪、丹参及其组分抗肾纤维化的体外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许多慢性肝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中药抗纤维化取得很多进展,发现了很多抗肝纤维化有效的单味药及复方中药,但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难以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对于其作用机制研究已经逐渐向分子细胞水平不断深入,该文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分子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中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指肾脏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等作用下的病理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在肾脏过度增生与沉积为特征[1~2],是决定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间质细胞和细胞间质对肾纤维化的作用等方面,并确立了多种抗肾纤维化的方法,如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抗体、干扰素、激素、ACEI、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等.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发现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使其凋亡等发挥对肾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这将为中医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开辟广阔的前景.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而中药因其成分及配伍的多样性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突显了中医特色及优势。有望为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抗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RIF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各种中药从不同阶段、不同靶点干预RIF。  相似文献   

6.
对单味活血化瘀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在干预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单味活血化瘀中药及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脏纤维化,进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显示了单味活血化瘀中药在抗肾纤维化方面的良好疗效,体现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研究其发病机制对延缓肾衰竭进展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瘦素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JAK/STAT通路是瘦素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NF-κB作为炎症效应的主要调控和启动因子,导致肾小管EMT及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现已证实,JAK/STAT和NF-κB两条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串话机制。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可以通过干预JAK/STAT信号通路,揭示其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肾排毒方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为中药复方防治肾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益肾排毒方和尿毒清颗粒,分别干预腺嘌呤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益肾排毒方低、中、高剂量).检测大鼠TGF-β1、ColⅣ、SOD.结果 益肾排毒方可以降低TGF-β1、ColⅣ水平,增高SOD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排毒方具有抗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开展得相当广泛,成果颇丰。本文仅就近几年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试作探析。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常用中药,按照分类有:复方;单味中药;有效单体。其来源大多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蓉  冯梅  付平 《四川医学》2007,28(4):358-360
目前,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走向肾衰竭的必经之路,它以肾间质的细胞及胶原聚集伴小管萎缩和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荒废,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点。抗肾间质纤维化已是近年研究热点,虽然西药抗肾间质纤维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临床效果仍不太理想,而中药科研研究已凸显出其良好的作用,现就其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及中药苦参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药多为常用药,民间草药虽然疗效独特,临床上应用的却比较少,这与民间草药在历史文献以及专业书籍上的记载过于简单以及缺乏相关的临床科学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个人体会,就如何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民间草药,扬长避短,起到安全有效的作用提供几点思路,以期为临床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复方止痛软膏的镇痛抗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止痛软膏对疼痛模型动物止痛和消炎作用.方法疼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致炎实验采用小鼠耳片肿胀法.结果复方止痛软膏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阚可有明显的提高,用药后痛阈值提高14.81±4.07sec,差异显著P<0.001;可使醋酸腹腔注射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止痛消炎膏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由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片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醋酸去炎松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止痛软膏具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所致肝毒性的临床表现与常见肝病相似,可出现急性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胆汁淤积、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或肝脏肿瘤等各种病理变化。停药后,多数肝脏损害是可逆的。常见的具有肝毒性单味药有黄药子、苍耳子、雷公藤、麻黄、苦楝子、番泻叶等;常见的肝毒性复方制剂有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复方青黛丸、克银丸、小柴胡汤等。中药配伍及中西药联合用药均可导致肝毒性的发生;中药的药性与肝毒性也有关;引起肝毒性的原因除与中药本身的毒性有关外,与医者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及与患者本身体质也有关,季节、地域等因素也是引起肝毒性的重要原因。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提高医术,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及复方制剂引起肝毒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剧吐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根据Coch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4.2进行分析。结果: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妊娠剧吐时中药内服组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0001),复发率低于西医组(P=0.001)。结论: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剧吐是一种高效的方法,但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ScreeningofAnti-SIVDrugsfromChineseMedicinalHerbsGuanChong-fen(关崇芬);WangYi-zhe(王忆浙);(InstituteofBasicTheory,ChinaAcademyofTra...  相似文献   

16.
储藏植物性中药材孳生粉螨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粉螨对植物性中药材的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清水漂浮法和塔氏电热集螨器分离法分离储藏植物性中药材样本中的孳生粉螨。结果:共检测植物性中药材146种,1460份,分离出粉螨48种,隶属7科25种。结论 储藏植物性中药材粉螨的污染严重,应控制螨类在植物性中药材的孳生,保护中药材及预防人体螨病。  相似文献   

17.
Theoperativetraumaoftotalgastrectomyissevere,andcomplicationsfrequentlymet.Soconsideringthehazardofoperationandtheoccurr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neusuallysubstitutespalliativesubtotalgastrecto myforit,whichleadstotheshorttermre lapseoftumorin…  相似文献   

18.
疱疹病毒感染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孕妇妊娠期的感染常规以化学药物姑息治疗。化学药物对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无效.且对胎儿有潜在危害,临床应用不理想。中药既能直接杀灭疱疹病毒,也有阻断病毒侵染正常细胞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改善机体病变损害,应用中药治疗孕妇妊娠期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较化学药物更加积极有效。妊娠期预防和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时,应重视和遵循中医传统的妊娠禁忌,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合理审慎地选择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医院校方药学教学中,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课时分配,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建议各院校应配备相对固定的教师,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分班而合理分配课时数;应相对恒定和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应符合方药结合的宗旨,坚持"方药结合、以药带方、方药联动"的总原则,并灵活运用"详简主次、前轻后重,循环...  相似文献   

20.
毒性植物因其有很强的毒性而显示含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的单体,应研究利用其高效的成份,开发新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