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梗塞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病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h)15例,急性期(7—72h)18例,亚急性期(4~14d)16例。MRI检查使用GEsignlaHighspeed MR/i1.5T超导MRI仪和probe2000多体素^1H—MRS软件包。获取的资料为梗塞区及其镜像区的氮-乙酰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的检测值。脑梗塞患者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评分,使用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ESSS)和Bathel指数(BI)评定。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超急性期,Lac与ESSS和BI显著相关(P〈0.01);NAA’与ESSS和B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NAA’、Lac均与ESSS和BI显著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的MRS分析对脑梗塞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1例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症患者53例及正常对照者41例进行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MRS检查,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峰的浓度,并计算NAA/Cr及Cho/Cr值。结果:Binswanger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inswanger病组与脑白质疏松症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ho/Cr值与白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脑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是早期诊断Binswanger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的白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绍森  盛爱珍 《北京医学》1999,21(3):131-133
脑白质疏松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的非特异性神经影像改变,我们通过对120例各种类型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的影像资料研究,发现脑血管患者较非脑血管病者白质疏松的发生率高,尤其是脑出血及腔隙梗塞的患者更为常见。白质小动脉缺血导致神经胶质细胞变性和白质纤维髓鞘脱失是发生白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它可能导致或加重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脉动指数与头颅磁共振白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MCA PI)与头颅MRI大脑半球脑白质疏松(LA)的严重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4~10个月头颅MRI诊断LA患者4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 PI平均值,根据Fazekas量表对头颅MRI双侧大脑半球LA严重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估,分析两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CA PI与LA显著相关.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LA明显相关.高血压病患者中,控制年龄影响后MCA PI仍与LA明显相关.结论 MCA PI、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与LA显著相关,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MCA PI能独立预测LA的严重程度,TCD 脉动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内小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相关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选择51例脑梗死伴白质疏松患者及21例非白质疏松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测验(MMSE)、画钟试验测试、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及WAIS数字广度测验;分析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白质疏松组MMSE分值显著低于非白质疏松组,且白质疏松的程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白质疏松组计算力、短程记忆、语言理解及图形描画评分比非白质疏松组显著减低,且白质疏松疏松程度与计算力、短程记忆、言语复述、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图形描画呈负相关;白质疏松组的画钟试验分值、FOM分值、RVR分值、WAIS分值明显低于非白质疏松组,白质疏松程度与画钟试验分值、FOM分值、RVR分值、WAIS分值呈负相关。结论:(1)血管相关性白质疏松显著影响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白质疏松程度越重,对认知功能影响越大。(2)血管相关性白质疏松主要影响执行功能,而对认知功能的其他方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8.
白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晔 《黑龙江医学》2002,26(12):897-901
白质疏松临床认识较晚、命名不一。笔较系统的介绍白质疏松的概念、临床特点、神经病理、脑代谢、区域性血流改变,诱发电位等变化,同时对该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做了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组织缓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及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以N-乙酰天门氨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生物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结果做一致性分析,评估急性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在急性发病期、TK药物治疗14天后分别对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和临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波谱对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分析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11例白质疏松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早期脑梗死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检查,力求量化缺血半暗带评定标准。方法对13例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并在2~28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代谢改变。结果①超早期脑梗死的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水平降低。②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性半暗带;而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 MRS的应用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糖尿病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35例,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在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两部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基底节区与双侧小脑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前组循环及后组循环微小动脉均受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研究脑梗死亚急性期病灶不同区域间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55例发病在3~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定位病灶,然后运用1H-MRS对病灶侧梗死灶的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周围区1、周围区2和正常区组织以及病灶对侧(对照侧)相应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波谱分析,同时计算比较不同部位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rNAA、rCr、rCho)和Lac/Cho。结果与对照侧相应区域比较,病灶侧NAA由正常区至核心区逐步下降,Lac则逐步增高。病灶侧各区域间rNAA、Lac/Ch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r和Cho的减低以核心区为主,内、外缘区则略有降低。结论DWI结合1H-MRS对代谢产物的定位分析,推测脑梗死亚急性期缺血灶周边仍有持续低灌注区域,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和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根据有无CMB分为两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CMB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CMB的程度分为三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CMB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MB组血清HDL水平显著性高于非CMB组(P〈0.05),LDL水平显著性低于非CMB组(P〈005)。年龄、高血压、脑卒中史、吸烟史在CMB组中的比例显著性高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患者颈动IMT异常率显著性高于无CMB组(#=7.05,P〈0.05),并且在轻、中、重三组中IMT异常率也具有显著差异(X2=8.83,P=0.02)。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发生与年龄、高血压、脑卒中史、吸烟史、颈动脉内膜增厚、血清HDL及LDL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袁建华  丁忠祥  陈方宏  李玉梅  毛德旺  狄幸波  郑劼 《浙江医学》2007,29(11):1145-1148,F000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病变侧与对侧脑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7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名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前肢、膝部、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压部及梗死灶中心感兴趣区的FA、ADC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F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FA比较,除梗死灶中心、内囊后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个部位F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ADC比较,梗死灶中心与对侧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个部位AD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梗死组"正常侧"不同部位FA、ADC比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膝部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脑室后角旁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侧的对侧镜像区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正常侧"。对脑梗死进行定量研究时,不能简单地以对侧镜像区为参照,而应该以大样本的志愿者建立正常对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dionweigheedimaging,DWI)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病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h)15例,急性期(7~72h)18例,亚急性期(4—14d)16例。MRI检查使用GEsignaHighspeedMR/i1.5T超导MRI仪和probe2000多体素’H—MRS软件包。获取的资料为脑梗死的梗死容积(IV)、梗死区及其镜像区的氮一乙酰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的检测值。脑梗死患者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评分,使用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ESSS)和Ba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超急性期,Lac和DWI所显示的Iv与ESSS和BI显著相关(P〈0.01);Lac与Iv联合显著提高了与ESSS和BI的相关强度(R2=0.77,0.72,P〈0.01)。在急性期,NAA’、Lac和Iv与ESSS和BI呈显著相关(P〈0.01);Lac与IV或NAA’与IV联合比IV单独应用明显提高了与ESSS和Bl的相关性(ESSS:R2=0.80,0.78;BI:R。=0.82,0.77;所有P〈0.01)。在亚急性期,NAA’、Lac和IV均与ESSS和BI显著相关;NAA’与Iv联合显著提高了与ESSS和BI的相关强度(R2=O.71,0.64,P〈0.01)。【结论】在一定条件下,MRS与DWI联合可作为判断脑梗死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GW  Shen TZ  Chen X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75-2779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大脑主要白质纤维束的正常形状、结构及脑内肿瘤所导致的异常改变。方法 分别对10名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40.9岁)和28例颅内肿瘤患者(男9例,女19例,年龄11岁~77岁,平均43.0岁)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onel.56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1.5(dTV)进行大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显示大脑主要的白质纤维束,联络纤维有弓状纤维、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和下额枕束;投射纤维则主要显示皮质脊髓束;连合纤维主要是胼胝体。颅内肿瘤累及的白质纤维束有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扣带束、皮质脊髓束、外囊、视放射和胼胝体。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改变分为4个类型:破坏+浸润7例、破坏+移位10例、浸润+移位3例、移位8例。结论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的主要白质纤维束、颅内肿瘤所造成的白质纤维的异常改变,为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的广阔领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0-1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基本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MoCA和NIHSS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采用全脑DT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质神经纤维受损情况,通过软件计算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率(MD);采用BOLD-fMRI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激活区的变化,并采用国际通用的AFNI软件和相关分析法,计算每个激活区的部位和体积,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MoCA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压氧组FA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高压氧组M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压氧组患侧额叶、顶叶、颞叶、胼胝体、扣带回激活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从神经心理学量表到影像学定量指标均提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