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本文报告对 6例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双侧同期颈清扫术的结果。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 ,将不会增加术中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认为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且估计可行保留颈内静脉清扫术的一侧。  相似文献   

2.
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结清扫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如何确定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对19例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占100.0%;5例出现头痛,占26.3%;2例出现术后声嘶,占10.5%;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嗽,占10.5%;1例术后出现淋巴导管瘘,占5.3%;2例出现术后甲状旁腺低功能的临床表现,占1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明显的皮下积血积液,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只要有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证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就不会增加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微的一侧颈部或是估计颈内静脉可保留的一侧颈部。  相似文献   

4.
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强  田敖龙  屈海欧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4):361-363,366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上的应用。方法:15例甲状腺乳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保留颈丛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颈部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Ⅲ区,Ⅳ区,Ⅵ区。Ⅵ区淋巴结阳性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7.1%)。15例患者术后全部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大感。结论:手术适应证:①N0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②N1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仅仅局限Ⅵ区者,或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较小(N<3cm)无包膜外侵犯者。手术禁忌征:①手术前已有不规范颈清扫术史者;②颈淋巴结广泛转移或淋巴结有明显外侵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领式皮纹延长切口进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甲状腺癌颈清扫术术后更加美观的手术切口.方法 对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领式皮纹延长切口行改良颈清扫术.在常规甲状腺领式切口的基础上,在颈清扫侧沿皮纹延长到斜方肌前缘位置,避免曲棍球棒切口的垂直段.82例患者共行颈清扫术96侧,术式分别是根治性颈清扫术1侧,改良性颈清扫术Ⅰ型1侧,改良性颈清扫术Ⅱ型8侧,改良性颈清扫术Ⅲ型86侧.结果 采用领式皮纹延长切口患者平均手术麻醉时间为197 min.每侧平均清扫淋巴结37.5枚,平均阳性淋巴结8.8枚.与颈清扫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8%(8/82).淋巴结复发率1.2%,未发生远地转移和死亡.结论 采用领式皮纹延长切口行改良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在技术上可行,肿瘤治疗效果满意,颈部切口瘢痕小,满足了部分患者维护颈部外观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口底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ZM  Zeng ZY  Xia LP  Chen FJ  Zhang Q  Chen WK 《癌症》2002,21(9):979-982
背景与目的: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治疗的79例口底鳞癌病例,比较其临床和病理阳性淋巴结分布差异;比较临床淋巴结阳性组经根治性颈清扫术,上半颈清扫术术后颈部的复发率和临床淋巴结阴性组经根治性颈清扫术,上半颈清扫术,颌下三角清扫术的复发率,及临床观察组颈部的复发率。结果:临床和病理阳性淋巴结分布都以Ⅱ区为主,分别占61.8%和40.0%。其次是Ⅰ区和/或Ⅲ区,而Ⅳ,Ⅴ,Ⅵ区则极少;临床淋巴结阳性组中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颈部的复发率低于上半颈清扫术者,但无统计学意义(X^2=3.403,P=0.065);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组中上半颈清扫术,颌下三角清扫术,临床观察等方法处理的颈部复发率分别是11.1%(1/9),40.0%(2/5)和23.5%(4/1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4,P=0.46)。结论:口底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主要在Ⅰ、Ⅱ、Ⅲ区;临床颈淋巴结阴性者宜进行Ⅰ、Ⅱ、Ⅲ区(上半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陈小平  李圆 《肿瘤》2007,27(9):752-754
目的:探讨保留颈部肌肉、神经和主要血管的全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方法:19例年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保留肌肉和颈丛神经的全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全部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肌电图术前、术后无差异。颈部外观无改变。结论:手术适应证:(1)N0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N1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仅仅局限Ⅵ区者,或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较小(长径<3 cm)无包膜外侵犯者。手术禁忌证:手术前已有不规范颈清扫术史者;颈淋巴结广泛转移或淋巴结有明显外侵者。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颈淋巴结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一直研究争议的热点。虽然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较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减少复发,但是,该种术式在使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术后高并发症。颈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直接影响着淋巴结清扫范围,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诊断颈淋巴结有无转移,但是敏感性及特异性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被认为是食管癌的前哨淋巴结,用于预测颈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然而准确率不超过50%。本文将对目前食管癌颈淋巴转移诊治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其靶区的勾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手术与病理资料证实,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有规律的,即从一个区域向邻近区域转移,就特定肿瘤而言,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区域。基于这种规律性转移,外科手术已由根治性颈清扫术发展到依据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清扫的治疗效果为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NI)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Ye GC  Yuan WB  Liu LW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5):396-39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0%。全程获访的62例患者全部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051323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命名(2004年,大连),051324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预防及处理,051325 放疗联合瘤内注药治疗颈转移癌疗效观察,051326 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051327 强负压吸引治疗8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  相似文献   

12.
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意义。方法  1978年 4月至 1998年 6月给 12 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了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 ,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术前作好充分准备、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免除了病人二期手术的痛苦 ,节约病人的医疗经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手术中的价值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5年间38例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中32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功能性颈清扫+患侧残叶+峡部切除24例,功能性颈清扫+全叶切除术2例,单纯行功能性颈清扫4例,区域性颈清扫2例。结果 颈清扫淋巴结阳性率68.75 %(22/32),甲状腺肿瘤残留率47.38 %(18/38),总残留率73.68 %(28/38)。结论 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的颈淋巴结肿瘤残留率较高,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以及清扫时机等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评价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侧颈区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7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其中32例阳性.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期或分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Ⅱ-Ⅴ区),其中19例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有关(χ2=5.96,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85.71%(χ2=4.61,P<0.05).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枚)的患者可考虑行侧颈区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颈前区淋巴结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颈前区淋巴结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在判断临床无可触及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决定是否施行侧区清扫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24例临床无可触及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颈前区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 转移的关系。结果 颈前区淋巴结转移者87.5%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颈前区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9.6%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 临床无可触及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前区淋巴结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可为临床医生决定是否施行颈外侧区清扫提供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NO期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16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cNO期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适应症探讨.结果 95例cNO者中pNO者46例(48.4%),pN阳性者49例(51.6%).病史<2年者59例(62.1%),其中pNO者39例(66.1%),仅Ⅵ区淋巴结阳性者15例(25.4%),Ⅱ-Ⅵ区淋巴结阳性者5例(8.5%),病史≥2年者36例(37.9%),其中pNO者7例(19.4%),仅Ⅵ区淋巴结阳性者14例(38.9%),Ⅱ~Ⅵ区淋巴结阳性者15例(41.7%),67例cN阳性者中pNO者6例(9.0%),pN阳性者61例(91.0%).结论对cN阳性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应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将Ⅵ区淋巴结按原发灶处理较为合理.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经济、医疗条件较差、不能定期复查且病史≥2年的cNO患者可行颈选择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资料完整的喉癌病例356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全喉切除73例,近全喉切除11例,喉部分切除256例,拒绝手术而接受放疗或放弃治疗16例(其中3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前颈部触诊、超声、CT、MR、细针穿刺及术中冰冻等方法确定转移淋巴结,同时或之后行颈淋巴清扫术共48例,其中N1 35例、N2 9例、N3 4例,术式:根治性颈清扫8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13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9例,其中双侧清扫2例),选择性颈清扫27例(颈侧清扫17例, Ⅱ、Ⅲ区清扫10例 ),术后放疗60Gy5例,50Gy23例,40-46Gy8例, 12例未行放疗.结果:随访3年以上42例,随访5年35例.术后肿瘤原发部位复发3例,颈部复发6例(术侧5例,对侧1例) ,远处转移2例(肺和纵隔各1例),死亡5例(2年1例,3-5年4例).结论:根据肿瘤位置、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不同的颈清扫术式加术后放射治疗,虽然仍存在复发,但在减少创伤、预防颈清扫术的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1例双侧甲腺癌病例中3例进行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5例,一侧传统性颈清扫术2例,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7例,一侧传统性颈清扫术加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双侧传统性颈清扫术1例.结果:21例随访2~13年,平均5年2个月,死亡1例,20例无瘤生存.术后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侧甲状腺癌为多发癌,主张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保持清楚的解剖层次,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是全甲状腺切除术的关键.如术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时行一侧或双侧颈清扫术,对N0患者不必常规行颈清扫术,提倡长期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9.
保留颈外静脉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头颈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19例头颈部癌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采取保留颈外静脉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以下简称颈清术)治疗。包括喉癌,下咽癌,舌癌,口底癌,甲状腺癌及双侧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本文对其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其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传统改良颈清扫术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局部的浸润度和转移程度,分别实施传统改良式颈清扫术(对照组,65例)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实验组,85例)。对照组保留颈清扫术为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保留了颈部浅静脉、颈丛皮神经和颈横血管。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每例患者的平均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耳部、颈肩部皮肤感觉基本上在术后3~5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其面部以及上颈部肿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实验组患者肩部疼痛麻木、锁骨下皮肤疼痛麻木、颈外疼痛麻木、枕部疼痛麻木、耳周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没有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却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