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的化妆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不断增加,其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中添加某些特殊功效成分,因此,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审批制。为保证上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及对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检测总体情况进行探讨,并为化妆品的监督评审提供参考,现将我室2003~2004年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必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包括染发、祛斑、健美等九大类。由于其对人体具有特殊的美容修饰作用,这类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进行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不合格产品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加强北京市特殊用途化妆品销售市场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健康,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化妆品监管科依据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京药监办(2004)41号文件《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化妆品专项抽检工作的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3.
章雨 《首都医药》2011,(18):8-9
目的对现阶段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北京市辖区内化妆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监管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为我国化妆品备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国际主流市场化妆品管理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国内外,尤其是北京市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国际主流市场间、及其与国产化妆品的备案管理间差异很大。北京市化妆品备案办法存在诸多问题,需建立网络备案及提高评估产品的安全性,以完善北京市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管理。  相似文献   

4.
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好坏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确实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本省内部分商场的135种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抽查,本文通过对抽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指出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4年第二季度至2005年第四季度,广东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省级初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在特殊用途化妆品省级初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强生等公司婴幼儿卫浴产品事件发生后,化妆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化妆品卫生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完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工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李玉衡 《首都医药》2006,13(19):29-30
脱发人群的不断增多带动了防脱生发类化妆品的热销。但专家指出,大多数化妆品并不能达到防脱、生发的目的,因为脱发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尚无定论。一些能快速起效的防脱生发类化妆品可能违法添加了激素等物质。  相似文献   

8.
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的使用现状,以了解染眉用途化妆品的特征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2018年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346件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的种类、复配使用和使用频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346件染眉用途产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共27种;其中使用4种着色剂的情况最为普遍,占56.6%;CI 77499、CI 77491、CI 77492、CI77891 4种着色剂在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均大于79%。结论:染眉用途化妆品使用的27种着色剂均为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准用着色剂列表原料。本文根据对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使用现状调查结果,为我国对染眉用途化妆品的监管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1.备案工作的必要性据《卫生部关于2006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的通报》(卫监督发[2007]88号),2006年监测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涉及3276种化妆品,其中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1457种,占44.5%。可见国产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简政放权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4年调整化妆品监管措施,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过去的纸质备案改为网上备案。网上备案工作实施一年多以来,达到了减少行政成本与节约行政资源的效果,但出现的新问题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网上备案简化程序,省时省力对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以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食品药品  相似文献   

11.
唐子安  胡晓彤 《药学研究》2016,35(6):367-369
目的:分析山东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情况,为化妆品监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申请及完成数量进行统计,归纳备案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与结论加大备案政策法规的宣贯力度,加强事后监管,规范备案工作,促进企业自律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染发剂对小鼠骨髓和生精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染发剂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近来其生产、使用和销售变得越来越普遍。我国对染发剂的毒理学研究较少,我们选择了7种不同染发剂进行实验,以观察其对小鼠骨髓和生精细胞造成的影响,并评估染发剂的使用安全性。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NIH品系小鼠雌雄各半...  相似文献   

13.
孙晶  郭海霞  姜俊  程春雷 《药学研究》2019,38(8):494-496
目的 了解国外进口化妆品和国内申请上市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质量。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及《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规范》(2010年)对2012年至2017年企业委托检验的需行政审批的化妆品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进口行政许可检验化妆品主要来源于韩国和日本;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毒理学试验(多皮)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主要为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大部分来自韩国和美国。结论 应加强对行政许可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规律性、普遍性问题,有利于调整审评内容,必要时增加进口化妆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内容,以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化妆品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化妆品除了必要的正常成分外,往往根据特殊的用途和目的而添加各种药品,如维生素、氨基酸、抗组织胺剂、紫外线吸收剂、收敛剂等,这样既有化妆品的作用,又有某些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这种化妆品不是药品,它的作用主要是润泽、保护皮肤,对于某些皮肤病也能起到一些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脱发人群的不断增多带动了防脱生发类化妆品的热销。但专家指出,大多数化妆品并不能达到防脱、生发的目的,因为脱发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尚无定论。一些能快速起效的防脱生发类化妆品可能违法添加了激素等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化妆品的体外光毒性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6批市售化妆品样品,通过摸索样品的细胞毒性,确定光毒浓度区间,设立样品加阳性对照的参比物,再进行光毒性评价,通过Phototox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种市售化妆品光刺激因子≤2,表明均无潜在光毒性。建立适合于检测化妆品的样品阳性对照,且与阳性对照结果均表现强光毒性。结论 该方法初步具备对化妆品光毒性评价的可行性,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体外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鞍山市铁东区公共场所使用化妆品卫生问题,保障使用者身体健康。方法对2013年度鞍山市铁东区卫生防疫站辖区内监管的公共场所随机抽检化妆品,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妆品单位数及比例,化妆品标签标识卫生问题等进行描述。结果住宿业化妆品使用情况为56%,其他三种场所100%使用。化妆品标签标识检查住宿业合格率最低,仅为50%。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持有效证件率仅为65%,普通的仅为62%。标签标识问题突出,进货渠道复杂。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低。结论公共场所的化妆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监督部门的监管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大,特殊用途化妆品批件缺失、化妆品所含成分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外包装不符合规定、虚假广告等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在执法依据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在目前对化妆品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养血生发胶囊药理和毒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该中成药提供资料。方法对国内近二十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从养血、生发、止痒、抗过敏等方面对养血生发胶囊进行了药理研究综述;从急性毒性、肝毒性、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毒理研究综述。结果养血生发胶囊具有养血、生发、止痒、抗过敏等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好。但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肝炎等毒副作用。目前对于整方毒性研究较少;对于处方中各位药材有毒性研究,特别是何首乌肝毒性研究居多。结论养血生发胶囊临床疗效显著,但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肝炎等毒副作用。针对疗效的系统药效学评价和针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道的毒理学研究以及药效、毒理学机制和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均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玉衡 《首都医药》2006,13(15):31-33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指望用防晒霜来抵挡炎炎烈日对皮肤的伤害,但专家提醒,到目前为止,任何防晒化妆品都不能百分之百防止皮肤晒黑或晒伤。防晒指数越高的化妆品,可能里面含的添加剂就越多,因此对皮肤的损害也就越大。前不久,卫生部通报的2005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中,监测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共涉及2295种化妆品,其中在引起不良反应的特殊用途化妆品中,防晒类化妆品数量最多,共有10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