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癌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辐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系经过X射线处理前后p53、c-myc和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凋亡组内p53和c-myc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bcl-2表达显著减弱(P<0.05),p53或c-myc与Bcl-2基因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②凋亡组内p53在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53基因在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③p53和c-myc基因对细胞凋亡具有增殖和凋亡双向调节作用,bcl-2基因抑制细胞凋亡,三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癌基因表达变化与脑胶质细胞辐射性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癌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辐射诱导肿瘤凋亡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系经过X射线前后p53、c-myc和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凋亡组内p53和c-myc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bcl-2表达显著减弱(P〈0.05),p53或c-myc与Bcl-2基因表达呈显著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陈俐  李增鹏  牟江洪  高奉浔 《癌症》2000,19(2):108-11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和53、bcl-2表达及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80例骨肉瘤标本中,用DNA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怕的表达。结果:80例骨肉瘤中凋亡指数范围为0.63 ̄18.8%,P53和bcl-2蛋白检出率分别为37.5%和60%,PCNA指数范围为12 ̄96%。统计学分析表明,细胞凋亡与P53、PCNA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bcl-2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表达与放射诱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要端标记技术(TUNEL法),分别检测35例NPC组中bcl-2及EB病毒LMP的表达,以及放疗总量为10Gy时NPC组织的细胞凋亡率(AR)。结果NPC组织bcl-2及LMP的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45.7%(16/3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腺癌手术标本中bcl2 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bcl2 基因产物的表达。同时检测雌二醇、p53 基因及cerbB2 基因的表达。 结果 105例乳腺癌原发灶中,bcl2 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8.6 % ,p53 基因、cerbB2 基因及雌二醇表达率分别为32.4 % 、52.4 %和55.3 % ;bcl2 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无关( P> 0.05) ;bcl2 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期进展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 0.05 ,P< 0.005) ,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正相关( P< 0.005) ;bcl2 基因表达与雌二醇密切正相关( P< 0.001) ,而与p53 基因,cerbB2 基因负相关( P< 0.05,P< 0.005) 。bcl2 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cl2 阴性者( P< 0.005) 。 结论 bcl2 基因参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检测bcl2 基因表达状况,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并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判。  相似文献   

6.
胃癌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LSAB和ABC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1)75例胃癌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3%、18.7%、61.3%和46.7%。p53在肠型胃癌中阳性率为52.6%,高于弥漫型胃癌的29.7%(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60.0%),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亦有阳性表达(2/4)。c-erbB-2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2)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ras表达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而与c-erbB-2呈负相关。(4)p53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多种癌基因的变化,其出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p53对人胃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野生型抑癌基因(正常)p53对人胃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控制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4Gy照射后8和24小时4种不同p53状态的人胃癌细胞系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反应。以4Gy细胞存活份数和10Gy照射后的肿瘤生长曲线比较4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照射4Gy后8小时和24小时的p53正常的BGC823细胞出现强烈的G1期阻滞(分别占原细胞总数的67.9%和61.1%),比无照射的该细胞G1期比例有显著的增高(P<0.05),并出现明显的预示凋亡的亚G1峰(SubG1),凋亡细胞比例分别达13.0%和15.3%;同样条件下其他3种p53异常的细胞G1期比例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都没有出现亚G1峰,凋亡细胞比例均为0.0%。p53正常的BGC823细胞4Gy的存活份数明显低于其它3种细胞(P<0.05);且细胞移植肿瘤10Gy照射后比其它3种的生长受到更明显抑制(P<0.05)。结论以上的结果证实了野生型p53基因促进了照射后肿瘤细胞的G1期阻滞和凋亡,从而明显地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Bcl-2和p53基因蛋白与阴茎癌的关系,应用PAP免疫组化法对46例阴茎癌组织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常鳞状上皮基底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46例阴茎癌中有38例(82.6%)Bcl-2蛋白表达阳性,有11例(23.9%)p53蛋白表达阳性。提示两种癌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阴茎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皋岚湘  丁华野 《浙江肿瘤》1996,2(4):203-205
为了探讨bcl-2和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了它们在1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表达率为42.1%,p53为49.0%。p53表达率越高,bcl-2表达率越低,两者有明显负相关性(P〈0.01)。两种癌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有关,p53阳性者分化差,而bcl-2阳性者分化较好(P〈0.05)。它们的表达与肿瘤坏死和核分裂也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和瑞  欧阳能太 《癌症》1997,16(5):348-350,F003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Bcl-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组织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产物。结果:69例肺癌Bcl-2阳性率为30.4%,其中鳞癌33.3%(9/27),腺癌14.8%(4/27),大细胞癌0(0/2),小细胞癌61.5%(8/13)。小细胞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5),Bcl-2表达与肿瘤大小、T  相似文献   

11.
5-FU-PLA微球的肺癌杀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  Lin P  Lu B  Wang J  Zhang J  Huang X 《中国肺癌杂志》2000,3(6):432-434
目的:研究生物可降解抗癌药5-FU-PLA微球的释药特点,鉴定其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 采用恒温振荡透析法和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FU-PLA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时相5-FU-PLA微球对人和小鼠肺癌,胃癌,肝癌等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5-FU-PLA微球的半数释放期(t1/2)为10.4天,释放过程末表现出爆破效应;5-FU-PLA微球的肿瘤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和释药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5-FU-PLA微球的抗癌药物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微球制备和释放过程对5-FU的药效无影响。5-FU-PLA微球艰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的杀瘤活性,本研究为5-FU-PLA微球用于肺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胃癌、62例癌前病变和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2等基因蛋白。结果Hp感染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间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Hp感染与PCNA表达、cerbB2过度表达及多基因过度共表达有关;p53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Hp感染者与p53过度表达有关(P<0.01)。结论Hp感染患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加速、抑癌基因如p53失活及癌基因如cerbB2激活,在此演变过程中Hp可能作为促进剂。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观察31例乳腺癌,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2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和p53、bcl-2蛋白的表达,以8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乳腺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p〉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肺癌切除术的治疗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青年人肺癌的治疗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STATAT50统计软件,建立111例≤中40岁手术切除的青年人肺癌的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无术后30天死亡。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全面提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目的探讨20年来鼻咽癌(NPC)放射治疗技术的变革和其疗效变化的关系。方法选职在确定靶区和野界定位及放射治疗技术上各有代表性的1971年组142例。1976年组201例和1991年组232例全部初治的NPC病人,对比其长期疗效和后遗症情况。1991年组全部用CT确定靶区和野界定位。70年代2个组皆用面颈分野技术,并以耳前野为主野,1976年组加用全颈前切线野;1991年组改以面颈联合野为主野,并停用或减少上颈前切线野的剂量,颈淋巴结的剂量以电子束补足。1991年组的原发灶和颈淋巴结剂量分别提高约15%和17%。结果1991年组的各项长期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70年代的2个组,而后遗症发生率未上升。1991年组的寿命表达5年总生存率、无癌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分别为74.5%,56.1%,87.9%和82.6%。结论应用CT及面颈联合野和合理提高剂量可改善NPC放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格拉诺赛特(Gran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中对白细胞的作用。方法观察两组共57例病人。A组:26例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后,当白细胞低于2.0×109时,予以G-CSF治疗。第二周期则为停化疗药24小时后应用G-CSF。自身对照,观察白细胞的恢复情况。B组:31例患者,79个周期中分别于白细胞<3.0×109,<2.0×109,<1.0×109时予以G-CSF治疗。结果A组:停化疗法24小时予以G-CSF治疗有效且经济。B组:白细胞<3.0×109时应用G-CSF最有效及经济。结论G-CSF升白细胞的作用是确切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GST活性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结肠癌组织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变化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评估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GST活性变化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氯-2,4-二硝基苯为底物的比色分析法(340nm),对31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组织内GST活性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结肠癌患者较正常人淋巴细胞内GST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8.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鼻咽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鼻咽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无颅底骨侵犯和远端转移的鼻咽癌14例(其中3例是放疗不能控制者),按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5例,行手术为主、术中冷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14例中10例采用经腭进路手术,其中7例采用软硬腭舌形切口,舌形的尖端指向悬雍垂,3例采用软硬腭垂直裂开切口;4例采用鼻侧切开入路手术。结果:14例分别观察1~  相似文献   

19.
N—CWS对膀胱癌荷瘤鼠IL—1,IL—2,IL—6及N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 CWS) 对膀胱肿瘤治疗效果和机理。方法:用N- CWS注射膀胱癌荷瘤鼠,观察N- CWS的抑瘤效果及N- CWS对IL- 1,IL- 2,IL- 6 和NK活性的影响。结果:注射N- CWS的膀胱癌荷瘤鼠的抑瘤率为962 % ;肿瘤对照组小鼠IL-1 ,IL- 2,IL-6 水平及NK 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001) ,提示荷瘤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N- CWS组IL- 1,IL- 2 ,IL- 6 水平及NK 细胞活性则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结论:N- CWS对膀胱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IL- 1 ,IL- 2,IL- 6 水平和NK 的活性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GDP治疗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2例使用过CHOP或CHOP样方案的难治/复发DLBCL患者,给予Gem1 g/m2,d1、d8;DXM 10 mg/m2,d1~d4;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结果:患者分别进行了2~6个周期的GDP方案解救治疗,CR 18.18%,PR 36.36%,总有效率54.54%。GCB与Non-GCP组、复发组与未缓解组、有骨髓侵犯与无骨髓侵犯组、LDH正常组与LDH升高组之间缓解率均无差别(P值分别为0.639、0.361、0.594和0.639)。白细胞下降15例(Ⅲ度5例,占23%,Ⅳ度0例),血小板下降6例(27.27%),均为Ⅰ~Ⅱ度,血红蛋白下降6例(27.27%),为轻度,不需输注红细胞;恶心、呕吐7例(31.82%)。未出现Ⅲ~Ⅳ度心脏和肾脏毒性,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GDP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骨髓毒性较轻,尤其对于拟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挽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