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层黄斑裂孔与板层黄斑裂孔以及囊样黄斑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Amsler方格表、Watzke征检查和激光瞄准光检查对30例全层黄斑裂孔、12例板层黄斑裂孔和8例囊样黄斑变性患者进行检查,其结果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sler方格表检查、Watzke征检查及50μm激光瞄准光试验在全层黄斑裂孔组中阳性率均为100%;板层黄斑裂孔和囊样黄斑变性组中分别为85%、65%及0。结论:对全层黄斑裂孔的诊断,Amsler表检查具有敏感性,但不具特异性;Watzke征敏感而且较特异;激光瞄准光检查非常敏感而且特异。这些检查有助于对全层黄斑裂孔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特点和视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例18例23只眼的临床表现;按Gass的标准分期;随访6-120。 结果 初诊时黄斑裂孔Ⅰ~Ⅳ期依次为5,4,10,3只眼,随访期间发生黄斑裂孔1只眼。随访末次时,黄斑裂孔Ⅰ~Ⅳ期依次为2,2,9,8只眼,自愈2只眼。主诉患病时间Ⅰ期5~8个月,Ⅱ期8~20个月,Ⅲ期12~126个月。初诊时,平均视力Ⅰ期0.7,Ⅱ期0.55,Ⅲ期0.08,Ⅳ期0.08。初诊时FFA:Ⅰ期无明显异常,Ⅱ~Ⅳ期黄斑部透见脉络膜荧光17只眼。 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前期黄斑裂孔多发展成全层裂孔,全层裂孔扩大,视力减退。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222-223)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黄玲  王煊 《眼科》1999,8(4):235-237
黄斑裂孔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严重眼病。随着人们对黄斑裂孔的成因及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全层黄斑裂孔;术中用辅助物自体血清可大大提高黄斑裂孔的封主视力改善。我们对自体血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手术方法、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的全层黄斑裂孔(FTM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视力改善和解剖学闭合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纳入2018-01/2022-01本院确诊为FTMH患者28例28眼,根据是否有LHEP分为有LHEP组12例12眼,无LHEP组16例16眼。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愈合情况、椭圆体带和外界膜(ELM)连续性、眼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BCVA(LogMAR)有LHEP组为0.80±0.17,无LHEP组为0.92±0.27(t=1.406,P=0.172);术后1a有LHEP组为0.54±0.14,无LHEP组为0.39±0.10(t=3.399,P=0.002)。两组患者术后1a BC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t有LHEP组=4.029,P有LHEP组=0.001;t无LHEP组=7.445,P无LHEP组=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LogMAR)差值有LHEP组为...  相似文献   

6.
激光治疗全层黄斑裂孔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盛枫  王康孙 《眼科》1997,6(2):83-85
为评价激光治疗黄斑理解孔的疗效,采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全层黄斑裂孔患者40例。结果:光凝一次成功35例(87.5%);光凝二次成功者5例(12.5%);总有效率100%。光凝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9例(47.5%);视力不交者21例(52.5%),没有视力下降者。结论:倍频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儿肯定,成功率高中有效保持或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7.
8.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分析黄斑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7只眼选用单纯气液交换,环扎加压,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手术方法,部分病例予以激光辅助治疗。结果:患眼视网膜总复位率达86%(49/57),一次手术复位38只眼(占67%)。视力提高36只眼(占63%),未变10只眼,下降3只眼,激光治疗眼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严重PVR、术前病程长、高度近视、后极部裂孔、并发脉络膜脱离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封闭裂孔,预防膜增殖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He—Ne瞄准激光诊断全层黄斑裂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He-Ne瞄准激光在全层黄斑裂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对经过临床诊断的30例全层黄斑裂孔患者和26例假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了He-Ne瞄准光试验。结果:30例全层黄斑裂孔患者无一例能看见50μm的瞄准光斑;26例假性黄斑裂孔患者都能看见50μm的瞄准光斑。结论:通过He-Ne瞄准光试验检测绝对暗点对全层黄斑裂孔是敏感的而且特异的,该试验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全层黄斑裂孔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1993年3月至1995年11月对住院的2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0只眼,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眼轴可对比的14只眼,术前与出院时的均值为28.22mm与26.87mm,17只眼视网膜复位,获得0.02一0.2的矫正视力,3只眼失败,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加重。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有效治疗无严重PVR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不必采用视网膜粘连法以尽量保存残留的中心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14-216)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V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l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值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探刊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aneration,AMD)的病变发展特征并 寻找监测AMD病情进展的较敏感指标。 方法:用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明视视网膜电囤(ERG)、FM100-hue 色彩试验及视力检查,对60例(111眼)50~80岁、视力≤1.0的干性型AMD患者进行3~74个月(平均30.2个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本组68眼经FFA检查、平均25.6个月随访,其中25%的患眼病灶损害有快慢不一的发展.全部111眼视力在平均30.2个月随访中有18%患眼的视力下降2行以下,且与病灶进展相符,FM100-hue 色彩试验的被随访者中,随访2年以后,其总错误分明显的增加(P<0.01).63眼的明视ERG在随访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结论:大部分干性AMD患眼的病灶损害和视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FM100—hue的总错误分可能为监测AMD病情进展的较敏感指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50-152)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黄斑部光敏感度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心理物理的方法检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功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15名正常人的30只眼和41例糖尿病患者的82只眼(无视网膜病变27只眼,单纯型55只眼)黄斑部光敏感度进行检测并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糖尿病患者黄斑部光敏感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在糖尿病组,黄斑部光敏感度异常检出率为62.19%,P-VEP异常率为69.51%. 结论:黄斑部光敏感度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早期视功能损害的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23-224)  相似文献   

19.
Eleven cases of epiretinal macular membrane formation were treated with vitrectomy and membrane peeling microsurge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dic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 and results. Vfsion was benefitted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selected f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