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165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3椎体BMD测定并计算T值。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如以T≤-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203例。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定量CT(QCT)测定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的QCT标准及对骨质疏松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型定量CT,利用其骨质疏松测定软件,测定正常及骨质疏松的病人的骨密度,并测定期碱性磷酸酶、血生化、血钙等骨代谢指标;结合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探索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方法;对骨质疏松的病人正规治疗后3个月,利用QCT观察骨密度变化。结果由QCT查出的骨密度与DEXA查出的骨密度峰值有所不同,其高峰在20岁左右,用QCT观察骨密度变化,可在3个月内观察到骨密度的明显变化。结论QCT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内密度的变化,QCT监测疗效的优点是明显的;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两点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查找出发生椎体压缩性改变时QCT测量骨密度值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应用西门子CT的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体模,对60岁以上女性存在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16.9±15.2mg/ml.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27.7±13.3mg/ml.结论 骨质疏松是引起椎体自发性压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体重越大椎体越容易发生自发性压缩性改变.所以60岁以上女性,应注重骨密度检查,提早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体压缩性改变和脊柱畸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凌华威  王曙 《上海医学》1996,19(7):427-431
上海地区妇女腰椎骨密度QCT测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凌华威,唐敖荣,陈贤民,鞠兰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曙,罗邦尧本文的目标在于用QCT方法测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上海地区妇女的腰椎骨密度(BMD),以求得上海妇女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骨密度检查准确度,与参考单纯X光检查结果 做比较.方法 研究对象是韩国亚洲大学附属医院骨密度检测室做骨密度检查的20岁以上1082名男女,女性692名(平均年龄55.6岁),男性为390名(平均年龄51.2岁),首先按骨密度检查结果 做诊断,再参考X光检查结果 后再次做诊断.骨密度检查仪器为DP Expert XL(Lunar,U.S.A),本设备测腰椎变异系数是 0.61466,LSC是0.01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长,体重,骨密度检查影像,骨密度结果,T-score(Z-score)做出第一次诊断.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做脊柱的前后与侧面X光检查.骨密度结果 诊断标准是参考WHO 诊断标准,并查看是否脊柱骨折,退行性变化,有无artifact等后做比较.结果 骨密度检查与参考X光检查结果 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密度检查第一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412例(38.08%),骨量减少373例(34.47%),骨质疏松症199例(18.39%),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87例(8.04%),不能下诊断11例87例(8.04%).参考X光检查及骨密度做第二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中3.14%有诊断变更,骨质减少症中13.67%有诊断变更,骨质疏松症中16.08%有诊断变更,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增加了4.06%.第一次检查结果 中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为87例(8.04%),经过参考X光检查结果 为131例(12.10%).骨折发生部位中第1腰椎最多,是47例,之后为T12,L2,L3,L4,T11,L5,T7顺序.多发性骨折为12例.退行性病变最多为第4腰椎,是226例,之后为L3,L2,L5,L1顺序.两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60例,三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11例.Artifact种类中空气导致误差最多,190例(17.56%),金针误差为10例(0.9%),钙化淋巴腺,结石,手术后内置金属等等引起的误差也可见.结果:全体骨密度检查结果 与参考X光检查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检查中照映剂为常见的artifact,检查前与患者交谈中充分能筛除,但是钙化的淋巴腺,结石,外科手术中内置金属等与脊柱的影响重叠在一起影响结果 (6.75%),尤其金针是多见于高龄患者中,这是能增加T-score检测结果 值,参考X光检查时容易分辨.结论 骨质疏松诊断不能靠单纯参考骨密度结果 做出诊断,应参考全脊柱X光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定锥体骨密度(BMD)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纳入86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93例临床拟诊断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由2名检测者、2次检测所有对象L1~L4椎体BMD,对比组间差异并评价QCT对BMD的检测重复性。结果观察组各年龄段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一检测者不同时间、不同检测者同一时间所测定BMD无明显差异(P>0.05,ICC>0.9)。结论 QCT骨密度仪可反映对象骨密度,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对诊断骨质疏松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作为一种骨质疏松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POP 01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进行治疗(1次/d,45 min/次,30 d一个疗程),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钙片(1 g, 3次/d).对照组10例同样口服葡萄糖酸钙片,共服30 d.试验前后均测量骨密度值(BMD,L2-L4的平均值),根据骨代谢化验值及疼痛症状的分级来评价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MD明显提高,平均增长率为9.8%,治疗前后BMD存在显著差异(P<0.001);BMD提高的有效率为87.5%,疼痛减轻的有效率为93.8%,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BMD及疼痛改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OP-01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仪对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改善其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00例25-88岁的患者进行腰1、2、3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测量并与同性别、年龄的正常年青人及对应年龄正常矿物质含量的曲线相比较。其中58例病人同时进行了腰3/4、4/5、腰5/骶1椎间盘CT扫描。结果 骨密度有轻度减低者65例,明显减低者51例,显著减低者35例,从CT定位片上见68例患者腰椎体前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影像,28例腰椎体骨质增生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结论 影响骨质密度测定与病变的年龄、性别及女性患者是否绝经、腰椎体是否有压缩或骨折有关,QCT可敏感的测量松质骨和密质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种常见病 ,多发病。临床上常见于老年人及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等患者。其主要原因是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平衡失调 ,破骨占优势的结果。骨质疏松的后果是骨折。近些年来 ,随着人均寿命逐年提高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所以 ,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就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出现了许多新的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 ,QCT法 (quantitativecomputedtomography ,QCT)是目前唯一的将骨皮质和骨松质分别测定的三维单位骨矿含量测定法[1] 。它是一种无创伤性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我们试图用QCT…  相似文献   

10.
史进 《中外医疗》2008,27(10):15-16
目的 了解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对骨质疏松(OP)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XT-2000B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进行治疗(1次/d,45min/次30d一个疗程),同时口服葡萄搪酸钙片(1g,3次/d).对照组10例同样口服葡萄糖酸钙片,共服30d,试验前后均测定骨密度值(BMD,L2~L4的平均值).根据骨代谢化验值及疼痛症状的分级来评价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MD明显提高,平均增长率为9.8%.治疗前后BMD存在显著差异(P<0.001),BMD提高的有效率为87.5%,疼痛减轻的有效率为93.8%,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BMD及疼痛改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仪对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改善其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在不稳定型OVCFs的治疗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为椎体提供强力有效的支持,已成为重要的手术选择。然而,严重的骨质疏松会使内固定治疗失效率高。准确测量患者的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情况对于手术成功和临床结果有较大影响。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评估技术有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和双能量CT(DECT)。该文综述了此 3 种技术在OVCFs的应用状况及优劣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能够降低骨密度,导致骨结构异常、骨骼的脆性增加和骨折的发生率增加,故评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估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风险可以确定骨折的发病因素,为决策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不断深入,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治疗药物已从早期仅针对补充骨矿物质的基础用药进展为目前通过刺激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减少骨吸收来改善骨微结构,以期更好地增强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成旭东  李吉华  王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52-4153
目的:观察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与单纯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经EXPERT-XL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与单纯使用降钙素治疗相比骨密度显著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利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录  卢丹  曲臣 《吉林医学》2002,23(4):207-208
目的:研究小剂量利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利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5例。绝经年龄(49.1±9.2)岁,使用利维爱每天剂量为1.25mg(1/2量),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6个月随诊,分别观察骨密度、血 ALP、Ca、P、尿Ca/Cr、血脂、肝功。结果:DXA和QCT测量骨密度(BMD)均有升高,以QCT更为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ALP、甘油三脂及尿Ca/Cr比值用药后明显下降,骨痛改善率为88%,全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利维爱能有效提高BMD,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张捷  宋厚兴等 《吉林医学》2000,21(6):337-33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 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 6 3例糖尿病患者及 4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着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而发生率增高。结论 :血糖增高加重骨质疏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琥珀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强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琥珀丸组、阿仑膦酸钠组,各组分别予以灌胃给药.给药6周后处死取材,双能X线检测大鼠骨密度;ELISA检测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骨密度及骨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骨质疏松症(OP)知识掌握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遵医嘱服药行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疼痛强度.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率、生活方式、遵医嘱服药行为均有明显的改善,干预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P<0.01),且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实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