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 (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 (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 :从临床分离培养 19株Hp ,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 ,用Westernblot法分析CagA ,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 :VacA阳性率为 5 7 9% ,CagA表达阳性率为 89 48% ;Ⅰ型 ,Ⅱ型 ,中间型Hp分别占 5 2 6 3% ,5 2 7% ,42 10 %。结论 :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胃癌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宪  严格  陈忆诺 《上海医学》2002,25(9):572-574
目的 研究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 ,其Hp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表达。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和活检取得的胃黏膜标本做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所得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完全型 /不完全型、大肠 /小肠化生为癌前状态组 (82例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组 (2 5例 ) ,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3 0例 )。用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测定Hp的CagA、VacA因子。结果 癌前状态组和癌前病变组中 ,CagA、VacA因子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因子与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基因A(VacA)抗体.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CagA和VacA抗体阳性者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P<0.01),而CagA和VacA抗体阴性在慢性胃炎组显著高于溃疡组和胃癌组(P<0.01),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CagA和VacA抗体阳性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含CagA基因和VacA基因的Ⅰ型Hp可能是致病力强的高毒力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幽默门螺杆菌(Hp)基因分理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16株临床分离Hp和2株标准菌的空泡毒素基因vaeA进行扩增,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18株Hp VacA活性进行检测。结果:18珠Hp的VacA扩增产物达2.7kb左右,但并不完全相同;HeaⅢ酶切电泳可将18株Hp的VacA基因分为12种谱型。未发现与VacA表达相关的谱型。结论:VacA基因的PCR产物经HeaⅢ酶切RFLP分型可作为Hp基因分型较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反映毒素活性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百色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及其耐药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百色地区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毒素基因(vacA)的流行情况及甲硝唑耐药状况;探讨Hp的cagA、vacA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百色地区上腹不适来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尿素酶试验阳性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查Hp的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氮素还原酶(Rdxa)抗体,Ure阳性者确认Hp感染;Rdxa+为对甲硝唑敏感菌株,反之为耐甲硝唑菌株;据CagA和VacA抗体的阳性或阴性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组合分为若干菌型。结果Hp检出率42.09%(362/860),Hp的CagA、VacA抗体阳性者分别为73.20%(265/362)和60.77%(220/362),根据上述2种检测抗体结果的组合,有3种菌型即CasA+/VacA+、CagA-/VacA-CasA+/VacA-,分别占60.77%、26.80%和12.71%;CagA、VacA抗体和CagA+/VatA+、CagA-/VacA-菌型在胃癌、消化性溃疡、胃炎中的表达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规范根除Hp,总根除率86.38%(298/345),CagA+/Vata+与CagA-/VatA-两种菌型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Rdxa+组和Rdxa-组根除率分别为84.44%(76/90)和87.06%(222/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Rdxa-菌株占72.93%。结论百色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CagA+、VacA+基因型占优势,并且与上消化道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推测百色地区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ki-6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estern b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①Hp相对分子质量为128000 CagA、116000 CagA、95000 VacA、91000 VacA、30000 UreA的表达在轻度C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I组(P〈0.05),95000VacA、91000VacA和30000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0.05)。②ki-67标记指数(LI)在慢性胃炎Hp(+)组高于Hp(-)组(P=0.041);在中、重度DH组高于轻度组(P=0.014);在Hp(+)CG中重度CI组高于轻度组(P=0.039),而在Hp(-)CG组则无此关系(P〉0.05)。Hp(+)CG中,128000CagA、95000VacA、30000UreA表达组k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5);Hp(+)胃癌者中,128000CagA表达组k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2)。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加重胃黏膜CI程度、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但可能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有差异,更多毒力因子对慢性胃炎而不是胃癌的细胞增殖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幽益胃汤联合改良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清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uolating cytotoxin A,VacA)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66例患者给予改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6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幽益胃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p清除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血清CagA、VacA抗体阳性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p清除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血清CagA、VacA抗体阳性率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幽益胃汤联合改良四联疗法可显著降低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Hp清除率,降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血清CagA、VacA抗体阳性率,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部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Hp)对Hp相关性胃炎和胃癌病变及其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estern b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表达,以H-score方法评价。结果:①Hp128ku CagA、116ku CagA、95ku VacA、91ku VacA、30ku UreA表达在轻度C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I组(P均〈0.05),95ku VacA、91ku VacA和30ku 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均〈0.05)。②Hp(+)组P53 Hscore均高于Hp(-)CG组(P=0.002)。在Hp+CG中,中重度CI组P53 Hscore均高于轻度组(P=0.025),而在Hp(-)CG组中,差异无显著性。③Hp+胃癌中,未发现任何独立表型与CG和胃癌的53 Hscore有关(P〉0.05)。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胃黏膜CI程度加重、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p53表达无关;未见Hp任何独立表型与53表达有关,提示Hp可能通过多种毒力因素及此研究未提及的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p53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分两型。Ⅰ型为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cagA—Hp)。Ⅱ型为不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Hp)。本文采用“晶莹”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CagA—HP—IgGELA)对150例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检测,其结果,胃溃疡26例,阳性19例,阳性率73.0%;十二指肠溃疡18例,阳性17例,阳性率94.4%;急慢性胃炎32例,阳性15例,阳性率46.8%;其它消化系疾病74例,阳性23例,阳性率31.9%。实验证明,该试剂盒的应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Hp感染和分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阳性情况;探讨不同类型Hp感染与胃肠疾病发病的关系及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抗体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60例血清标本(包括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以及鞭毛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各患病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鞭毛抗体和VacA抗体,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UreA、UreB抗体阳性率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患病组(P〈0.05)。结论Ⅰ型Hp感染是胃肠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免疫印迹法用于HP感染的普查,分型以及治疗后的复查有其独特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的尿素酶(Ure)基因和细胞毒素蛋白(CagA)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选择与Hp的Ure基因和CagA基因3’末端核苷酸互补的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不同胃炎患者的Ure基因和CagA基因。结果:胃溃疡患者Ure阳性率45.7%,CagA阳性率28.5%,浅表性胃炎Ure阳性率31.4%,CagA阳性率20.0%,萎缩性胃炎Ure阳性率20.0%,CagA阳性率53.3%,结论:幽门螺杆菌的不同菌株会引起胃炎的不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幽门螺杆菌的VacA、CagA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食管粘膜和胃窦粘膜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两个特征性致病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VacA),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ax esophagitis,RE)53例作为病例组.无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食管下端粘膜和胃窦粘膜各3块,并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和Hp培养,从食管及胃窦粘膜中分离Hp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行CagA基因、VacA基因检测.结果病例组、对照组中食管粘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14/53(26.4%)、8/5(3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粘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20/53(37.8%)、16/25(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胃窦粘膜Hp的CagA+检出率(6/20,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16,62.5%)(P<0.05),而VacA+检出率分别为6/20(30%)、7/16(43.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粘膜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agA、VacA的测定对Hp的分型有指导意义.Hp与RE关系密切,尤其是CagA+的Hp感染可能在RE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印迹技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1例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6%、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病变由良性到恶性,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溃疡性消化性不良的重要致病因素,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感染率为60%~80%.表达空泡细胞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HP菌株是高毒力株,本研究用免疫印迹法对患儿血清进行VacA 和CagA检测并对HP分型,旨在探讨不同型别HP与小儿腹痛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CagA抗体检测用于鉴定幽门螺杆菌高毒株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能  李妮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199-2201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血清cagA抗体鉴定幽门螺杆菌高毒株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地区临床门诊行胃镜检查的胃活检标本,作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坳)培养,同时采集病人的血清。采用PCR法检测分离所得的Hp coegA基因,用EIA法测定患者血清cagA抗体,分析cagA基因的检出与消化性疾病的关系,比较cagA基因与CagA抗体的检测结果,评价应用CagA抗体检测坳高毒株感染的可行性。结果分离获得80株印,其中54株检出cagA基因,阳性率为67.50%。各病理类型胃病患者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浅表性胃炎77.42%,萎缩性胃炎62.86%,胃溃疡58.33%,胃癌50.00%,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O.05);EIA法检测CagA抗体的阳性率为55.00%,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84.62%,约登指数(Youden’sindex)58.69%,调整一致性77.68%。结论检测血清cagA抗体用于诊断高毒力Hp感染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学确诊的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胃癌患者98例为病例组,同期确诊为非肿瘤性胃病的维吾尔族患者29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p抗体水平及其毒力CagA和VacA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史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Hp CagA和VacA表达进一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维吾尔族人群胃癌的高危因素,并探讨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Hp血清学阳性率为76.5%,对照组阳性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组、胃溃疡组和浅表性胃炎组的Hp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2.7%,85.1%和58.3%,浅表性胃炎组明显低于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agA+、VacA+及CagA+与VacA+全阳性率分别为81.3%、84.0%和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1.9%和6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常食用腌制食物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3.21,95%CI:1.69~5.22,P<0.05)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OR=2.12,95%CI:1.23~4.21,P<0.05)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CagA+VacA+全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58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根据Hp抗体的表达情况将Hp感染分为Ⅰ型和Ⅱ型,并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7%、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慢性胃炎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着病变恶性严重程度的增加,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中医学院(310016)楼锦新报道 上消化道疾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关。能表达细胞学泡毒素(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Hp菌株是高毒力株。浙江医院的研究人员为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严重程度与高毒  相似文献   

19.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毒素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病人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及尿素酶抗体(Ure),并与免疫印迹技术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对145例临床诊断Hp感染的病人留取血清,深低温冻存同时作蛋白芯片检测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经x~2检验,前述两种方法检测 CagA、VacA、Ure抗体的结果对比均P>0.0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检测结果均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芯片法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具有快速、准确、检测指标多等优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红癍痤疮(ROSACE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p抗体蛋白蕊片检测系统对39例临床进展型ROSACEA患者外周血的Hp尿素酶(Urase)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抗体发生率进行观察,并联系消化症状及皮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消化道症状的ROSACEA患者中Hp Urase IgG和Hp CagA IgG发生率分别为86.7%和80%;而无消化道症状的ROSACEA患者Hp Urase和CagA IgG发生率分别为16.7%和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Hp Urase-IgG和Hp CagA—IgG阳性的ROSACEA患者中,红斑皮损的发生率分别为35.3%和33.3%,而丘疹皮损的发生率分别达64.7%和66.7%,丘疹皮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红斑皮损发生率(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痤疮作为一种多因素致病疾病,Hp尤其是Hp毒力株可能作为致病因素之一,参与了该病的消化道症状及皮肤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