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髋部骨密度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张志平  许永武 《江西医药》2005,40(9):570-572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骨质疏松的相关性骨折中,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其危害最严重.髋部骨折一般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常致残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医疗费用昂贵,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老人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通用电气生产的双能X骨密度仪测定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将所测值与随机同性别年轻成年人正常数据比较,得出T评分.结果 (1)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性别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增长60岁以上股骨颈T值均逐渐下降.(2)随着骨密度(BMD)的T值降低,骨折发生率增加.结论 骨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BMD),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骨钙素(OCN)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201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特立帕肽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术后第1日给予药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综合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共2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骨科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0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积极处理严重内科合并症,全部病例争取尽快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治疗其原发病骨质疏松症及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随访18~36个月,平均27个月,根据Harris标准评定:优32例,良51例,优良率这78.3%。结论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即手术治疗骨折外,积极处理内科并存症及治疗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42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25例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对症支持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0例入选患者手术成功者96例,4例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失败后改行人工关节置换,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术后随访12~1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优良率82%,平均住院时间为(35.5±7.2)d。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目的包括复位骨折、恢复髋关节功能、预防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及骨质疏松,临床应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91例,均为单侧骨折。将健侧作为对照组,将髋部骨折侧作为观察组,分别行骨密度测定,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依60岁~、66岁~、〉71岁的顺序,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两侧骨密度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健侧骨密度明显高于患侧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60岁~、66岁~、〉71岁的顺序,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发病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419,P=0.012)。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因而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另外,老年人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并实施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6~90岁,平均74岁。股骨颈骨折3例;跌伤4例,车祸伤2例;1例股骨颈骨折并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2.1病情观察老年人呼吸…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Objective: Strontium ranelate (SR)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tic women and reduces vertebral and non-vertebral fracture incidence. Hip fracture reduction has also been observed during 3-year treatment with SR in osteoporotic women at high risk of hip frac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D changes and hip fracture incidence during treatment with SR.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this post-hoc analysis, 465 women aged over 74 years with low BMD at the femoral neck (T-score ≤ –2.4 according to NHANES normative valu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opulation of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Osteoporosis Study – TROPOS). BMD was assessed at the femoral neck at baseline and after a follow-up of 3 years. Hip fractures were reported by study investigators.

Result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body mass index, femoral neck BMD at baseline and number of prevalent vertebral fractures, we found that for each 1% increase in femoral neck BMD observed after 3 years, the risk to experience a hip fracture after 3 years decreased by 7% (95% CI: 1–14%) (?p = 0.04).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a hip fracture over 3 years of treatment with SR, femoral neck BMD increased by (mean [SE]) 3.41 (1.02)% compared to 7.23 (0.81)% in patients without hip fracture (?p = 0.02).

Conclusion: In this post-hoc analysis of women undergoing 3 years of SR treatment, an increase in femoral neck BMD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hip fracture incidence.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虽然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容易愈合;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仍然可能预后功能不良。笔者回顾了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4年5月期间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89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9例,男33例,女5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髋部脆性骨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对108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23个月。探讨Singh分级、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SinghⅢ~Ⅵ级者行内固定术,Ⅰ~Ⅱ级者行人工关节置换,优良率为83.3%;②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7.9%(P〉0.05);③脆性骨折经口服阿仑膦酸钠5个月后,94.4%的患者Singh分级不变;④预防使用抗生素由平均6.9d减为1.7d,术后感染未增多(P〈0.05)。结论Singh指数为基层医院了解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程度的一种方法;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脆性骨折,并发症不少;脆性骨折术后应使用阿仑膦酸钠;限制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易发生骨折的微构筑改变,方法:对12例股骨头颈标本(8例老年股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4例死于其他外伤的青年作对照)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老年组股骨头骨小梁稀疏,变细,穿孔,股骨颈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并出现腔隙,结论:老年人因股骨上端微构筑退变,损伤而易出现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80例(骨折组)和无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80例(对照组)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检测腰椎(L2~L4)和左髋部BMD和T值。结果骨折组腰椎及髋部BMD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两组BMD均逐渐下降。结论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BMD下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对绝经后妇女应重视BMD和胸腰椎X线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元胶囊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凝血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老年髋部骨折60例,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口服红元胶囊3粒,3次/d;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同时用药至术后3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含量(DDI)]、骨质疏松三项(TPINP、β-Crosslaps、N-MID)和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FIB、DDI较术前均降低,而APTT和PT与手术前比较均延长,但两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质疏松三项均升高(P<0.01);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元胶囊可以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对骨折愈合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河中心医院骨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4例高龄不稳定型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FNA组。常规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79.0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骨显微结构退变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 11例对照者进行了髂骨活检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以分为低转换和高转换两种情况。后者除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等改变外 ,骨小梁结构显著退变。结论 因活跃的骨转换活动而导致的骨显微结构退变 ,是部分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尽早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的同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96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同手术期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并对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系统吲顺总结。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与围手术期的高质量护理是密不可分的,96例患者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静脉栓塞,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均在术后2-3周出院。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良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