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甲乙两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的两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16、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16、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16、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乳灵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5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制作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的健乳灵治疗60 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p53表达水平.结果健乳灵能抑制乳腺上皮增生,降低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的p16、p53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乳灵对大鼠的乳腺增生病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C自愈组和D针刺治疗组。除A组外均采用饶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B、C两组大鼠于第26 d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D组大鼠在第26 d开始针刺治疗。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游标卡尺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镜下结构显示造模成功,细胞结构改变明显;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趋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有抑制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健乳灵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健乳灵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乳腺组织p16、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三个药物试验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健乳灵治疗60d,取乳腺组织观察乳腺的病理变化和p16、p53蛋白表达。结果:健乳灵三个剂量组均能抑制乳腺上皮增生,减少小叶和腺泡数目,降低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的p16、p53蛋白表达水平,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健乳灵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sFas、乳腺组织Fas、FasL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疏肝健脾方小剂量组、疏肝健脾方大剂量组5组,每组12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造模的同时,分别以蒸馏水、三苯氧胺、疏肝健脾方灌胃干预治疗30天后,观察乳腺增生大鼠血清sFas浓度和乳腺组织Fas、FasL的表达。结果 Fas在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中表达较低,FasL表达较高,经药物干预后,均能够增加Fas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降低FasL中的表达(P<0.01),接近空白对照组,各组药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Fas在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血清中的浓度增高,经药物干预后能够降低sFas在大鼠血清中的浓度(P<0.01或0.05),各药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Fas/FasL系统有显著的干预作用,通过提高Fas降低FasL蛋白的表达,降低sFas在大鼠血清中的浓度,从而抑制/逆转乳腺增生,降低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苗药皮部熏洗法治疗骨关节炎的部分机理。方法:取42只健康清洁级大鼠,随机选取8只不造模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4只采用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随机选取2只检测模型成功与否,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熏组、洗组和熏洗组,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关节,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p53、bcl-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多数标本未见p53与bcl-2表达,造模后见到散在的p53与bcl-2表达,熏洗后bcl-2的表达有逐渐增强、p53的表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 (:1)通过苗药皮部熏洗防治的干预,对OA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及膝关节活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苗药皮部熏洗通过上调软骨bcl-2的表达和下调p53的表达,来延缓软骨细胞的凋亡。(3)熏洗法治疗大鼠OA比单独运用熏法、洗法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和预防MGH癌变的机理.方法:对空白组外各组均造模.模型组、自愈组不治疗,对抗组于造模的同时行针刺治疗,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行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处死动物.采集各组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BCL-2.结果:PCNA含量治疗组低于自愈组、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对抗组低于模型组(P<0.01).BCL-2阳性表达积分治疗组、对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MGH的乳腺病理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加速其复常,通过阻断乳腺增生向乳腺癌发展的进程,发挥对MGH的治疗作用和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p53和p16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进-步探求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改进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基础的联合造模方案造成胃癌前期病变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胃黏膜p53、p16基因的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各组均为阴性表达;p16染色在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方面,均有-定程度提高。其调节p16基因表达的作用与胃复春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活血方胃安散可提高抑癌基因p16表达,具有-定的预防胃癌前病变发展成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占平  石喆  杜娟 《广东医学》2006,27(8):1161-1162
目的探讨HPV16,18E6和p53蛋白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腺病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E6蛋白和p53蛋白。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PV16,18E6蛋白阳性和HPV16,18E6蛋白阴性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PV16,18E6蛋白阳性组显示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54,P〈0.05)。结论高危HPV16、18型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灭活和降解可能涉及HPV16、18型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转化和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萎胃康颗粒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4只,造模组70只.造模组采用复合造模法,待确定造模成功后,将剩余造模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萎胃康低 、中 、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各组均采用灌胃方式给药,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萎胃康水溶液及维酶素.治疗30 d后,做常规病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大鼠胃黏膜Bax和p53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ax和p53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Bax和p53表达均显著增多,其中以萎胃康高剂量组增多最明显(P<0.05).结论 萎胃康高剂量组疗效最好,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异常增殖有关,萎胃康具有防止胃黏膜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脑组织细胞Rb/p53信号转导通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Rb、p16、p53、p19、p21在衰老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何首乌饮抗大鼠脑组织衰老的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SD大鼠84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何首乌丸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W 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pRb、p16、p53、p19、p21在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Rb、p53、p16、p19、p2 l表达明显增加,pRb表达明显减少(P〈0.05);何首乌饮、何首乌丸组能显著提高pRb的表达,降低Rb、p53、p16、p19、p2 l表达(P〈0.05),何首乌饮高剂量组调节作用大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何首乌饮调节脑组织Rb/p5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 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 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海马区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不同,每组分为3个亚组(n=8).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和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P组P2h组p53蛋白表达增高,P24h组显著增高,P72h组p5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低于IR组(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1).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抗细胞凋亡、下调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针刺对衰老造模大鼠 p5 3、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D-半乳糖注射法建立大鼠衰老模型 ,经电针涌泉穴治疗后 ,用 RT- PCR方法检测 p5 3和 bcl-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能明显改善患鼠症状 ;D-半乳糖造模引起 p5 3基因表达上调 ,经电针涌泉穴后又可使其下调 ;bcl- 2基因的表达不受 D-半乳糖造模和电针的影响。结论 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鼠的 p5 3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cerebral cortex of senile rats with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cerebral IR injury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referring to Pulsinelli 4-vessel occlusion method. Thirty-six SD rats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R group and the IR plus EA (IR-EA) group. The anima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electrocauterization of vertebral arteries in bilateral flank orifice alone with the general carotid arteries unoccluded. To rats in the IR-EA group, immediately and 24h, 48h, 72h after cerebral IR, EA treatment on bilateral acupoint "Zusanli" (ST36) was applied once a day, lasting for 60 minutes. After the final treatment,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ir brains were taken to examine p53 protein expression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Cells with positive p53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高剂量天麻素组和低剂量天麻素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VD大鼠模型,天麻素高剂量组模型大鼠用天麻素80 mg.kg^-1.d^-1灌胃,天麻素低剂量组模型大鼠用天麻素40 mg.kg^-1.d^-1灌胃,连续4周。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海马p5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VD模型组比较,天麻素治疗后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p53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以高剂量天麻素组效果更显著。结论:天麻素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53表达、抑制缺血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3、p63在SD大鼠隐睾中的表达及其在隐睾所致生精障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本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7天脱颈椎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双侧睾丸称湿重,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免疫组化分别检测p53、p6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7天,与正常侧睾丸相比,隐睾侧睾丸重量明显减轻,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与精子的数量减少,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p53在各组睾丸的生精小管的各级生精细胞的胞质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精母细胞胞质中,但在隐睾中表达最强;p63在假手术组表达较少且较弱,而在隐睾组中表达较多且较强.结论 隐睾能导致睾丸内p53、p63表达增高,从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生素C组,筋脉通小、中、大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16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周的体重、血糖;测定第16周时大鼠机械痛阈值;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坐骨神经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组糖尿病大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及血糖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Vc组、筋脉通小、大剂量组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各治疗组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均明最升高(P〈0.01);与VC组比较,筋脉通中剂量组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p22亚基的IOD值明显升高(P〈0.05,P〈0.01);各治疗组p22哑基的IOD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VC组比较,筋脉通中、大剂量组p22亚基IOD值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筋脉通能显著降低大鼠坐骨神经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1BD)新生鼠的神经功能及对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G-CSF组,各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rhG-CSF组的每个亚组分别于HIBD造模后3d、7d和14d连续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对照组于HIBD造模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p53的蛋白表达。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CSF干预组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5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增加HIBD伤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rhG—CSF治疗HIB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