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运动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与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可能关系。方法 :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 (C)、1周运动组 (T1)、2周运动组 (T2 )和3周运动组 (T3)。安静对照组不运动 ,T1组、T2组和T3组以 75 %VO2 max强度进行跑台运动 ,分别运动 1周、2周、3周 ,每周运动 6天 ,每天 1小时。在末次运动结束后 2 4小时以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的表达 ;以常规电镜检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T1和T2组HSP72mRNA表达明显多于C组和T3组。②以C组心肌细胞电镜表现为正常 ,则各组大鼠电镜表现的心肌损伤程度为T1组 >T2组 >T3组。结果提示 :运动不同时期造成心肌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因可能与运动后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量不同有关。HSP72mRNA表达可能为运动后心肌保护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基因和血清cTnI、Mb水平变化,探讨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与诊断方法.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和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建立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测定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4、12及24小时)血清cTnI和Mb含量及心肌cTnI、Mb mRNA表达.结果:(1)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各时相大鼠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血清Mb含量显著升高,12~24小时恢复.(2)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cTnI显著升高,运动后24小时仍未回落;血清Mb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一次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心房肌和心室肌cTnI和Mb mRNA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心房肌cTnI、Mb tuRNA表达的下降趋势较心室肌明显.结论:(1)力竭运动后,血清Mb升高早、持续时间短;cTnI升高较晚,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联合检测血清cTnI和Mb有助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早期、特异性诊断.(2)心房肌和心室肌cTnI基因、心房肌Mb基因在转录水平均以下调方式参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调控.(3)心房肌cTnI和Mb基因显著下调是心房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烫伤后大鼠心肌舒缩功能变化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复制大鼠 30 %TBSAⅢ°烫伤动物模型。观察非烫伤对照组及烫伤后 1、3、6、12、2 4、48、72小时左心室力学参数(LVSP、LVEDP、±dp/dtmax)和血清cTnT、CK、LDH含量变化。结果 :(1)动物烫伤后 1小时 -dp/dtmax显著下降 ,LVEDP明显升高 ;LVSP、+dp/dtmax伤后 3小时显著下降 ,均于 12小时变化最大 ,至 72小时变化仍较明显 (P <0 0 1) ;(2 )cTnT于伤后 1小时显著上升 ,12小时比对照值升高 43倍 ,至 72小时仍保持在高水平 ;而LDH、CK分别于伤后 3小时、6小时开始上升 ,至 72小时已接近正常 (P <0 0 5 )。结论 :(1)烫伤后大鼠左心室舒缩功能明显下降 ,且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早于收缩功能 ;(2 )cTnT是诊断烧伤后心肌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阿霉素(DOX)是一种抗癌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性疾病,但其具有剂量相关的心肌损伤作用,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心肌病。相关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运动可以缓解阿霉素使用后造成的心肌损伤,且不影响肿瘤的大小,相关机制包括:增加了心肌抗氧化酶;改变肌球蛋白重链(MHC)同种型分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维持心脏细胞中的钙离子稳态;减少心肌阿霉素积累;降低阿霉素诱导的自噬/溶酶体信号传导;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心肌中萎缩蛋白和凋亡蛋白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性质和机制,并列出支持运动缓解阿霉素诱导的急性或慢性心肌损伤的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据,以及提出运动治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运动后不同时相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的变化。方法:9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n=10)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n=40)、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n=40),后两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12及24小时取材,应用HE染色和变色酸2R-亮绿染色技术观察大鼠心室肌组织结构和缺血缺氧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PPARα表达。结果:一次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HE染色可见形态结构异常,变色酸2R-亮绿染色可见心肌细胞浆存在点、片状红色缺血缺氧改变;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6小时右心室及室间隔PPAR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部位蛋白表达(P<0.01);反复力竭运动后即刻及24小时,室间隔PPAR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力竭运动后心肌PPARα表达水平与心肌受损程度有关,可能是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连接蛋白43(Cx43)分布模式及含量的改变。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和2周反复力竭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运动组采用游泳运动方式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大鼠心肌Cx43分布及含量的改变进行研究。结果:一次力竭运动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各时相组心肌Cx43分布模式发生明显改变,由端对端连接为主转变为侧对侧连接为主。一次力竭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各时相组左、右心室Cx43含量都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力竭运动后各时相组左、右心室Cx43含量在两种运动形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和反复力竭运动均可造成心肌Cx43的降解以及分布模式的改变,这可能是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心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n=10)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包括一次力竭后即刻组、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每组10只大鼠)、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包括反复力竭后即刻组、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每组10只大鼠),建立一次力竭游泳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后心肌微损伤运动实验模型。两力竭运动组分别于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取材,安静对照组同期安静状态下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HIF-1α表达。结果: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组大鼠左室、右室及室间隔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同部位对照组蛋白表达(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大鼠左心室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6小时组及24小时组(P<0.05),即刻组、12小时及24小时组右心室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力竭运动后心肌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心肌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2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SD大鼠进行低强度 (6 0 %VO2 max)、中等强度 (75 %VO2 max)和高强度 (85 %VO2 max)跑台运动 1天、2天和 3天 ,在末次运动结束后 2 4小时以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的表达。结果 :在安静情况下大鼠心肌细胞存在HSP72mRNA的基础结构性表达 ;低强度运动 1天后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 ,HSP72mRNA表达逐渐增加 ;中等强度运动后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 ,但运动 2天和 3天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 ;大强度运动后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结论 :运动可以造成心肌细胞HSP72mRNA的表达增加 ,不同强度运动诱导心肌细胞HSP 72mRNA表达程度不同 ,且与运动持续时间存在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周期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周期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周期跑台运动为运动模式 ,观察了一周运动、二周运动和三周运动后 2 4h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的表达。结果 :安静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存在HSP72mRNA的基础结构性表达 ;一周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明显增多 ,两周运动后HSP72mRNA表达较一周运动稍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三周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较运动一、二周减少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动可以造成心肌细胞HSP72mRNA的表达增加 ,长时间规律运动可以使HSP72mRNA表达在细胞中累积 ,但一定时间后HSP72mRNA累积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CnAβ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n=40)、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n=40)及安静对照组(n=10),两运动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分别分为力竭运动后0、6、12及24小时组(n=10)。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CnAβ含量。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一次性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心肌CnAβ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反复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心肌CnAβ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运动后即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种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肌CnAβ的积分灰度值比值变化趋势与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CnAβ灰度值变化基本一致。结果提示,反复力竭运动大鼠心肌CnAβ蛋白含量的升高可能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大负荷训练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HSP72表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训练和修复失衡导致了过度训练,近来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2(HSP72)可能是较适合的过度训练监测指标,鉴此,本研究利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6只雄性2月龄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4)和3个力竭性游泳训练组(n=8).训练组大鼠在第1、2周适应性游泳30min至2h,在第3周至第8周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分别取第6、7、8周血样,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和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取同侧比目鱼肌、腓肠肌红肌和腓肠肌白肌测定HSP72蛋白含量.结果:(1)过度训练常规指标的变化:4至6周力竭性游泳训练导致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安静时血红蛋白、血清睾酮和皮质醇浓度下降,肌酸激酶浓度增加,表明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建立.(2)HSP72表达变化:与对照组HSP72表达(100%)相比,训练组第6、7、8周比目鱼肌HSP72表达分别减少2.6%、6.6%、33%;腓肠肌红肌HSP72表达显著增加(P<0.05),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33%、214%、157%;腓肠肌白肌HSP72表达显著增加(P<0.001),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10%、790%、1030%.三种类型骨骼肌HSP72表达的净增量均在第6周最高,随后逐周下降.HSP72表达变化早于激素浓度的变化.结论:长期超负荷训练导致的骨骼肌HSP72表达变化早于过度训练综合征.应激激素变化滞后于HSP72表达变化,提示骨骼肌HSP72表达变化可能关联着过度训练的外周机制,可以考虑骨骼肌HSP72作为过度训练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下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HSP70及血浆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高温暴露1小时组(H)、高温运动后即刻组(HE)、运动后24小时恢复组(E’)和高温运动后24小时恢复组(HE’)6组,每组8只。E、HE、E’、HE’组均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H组在周围环境温度3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高温暴露1小时。C、E、HE、H组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宰杀,HE’、E’组分别在高温及常温下运动后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常温环境下恢复24小时后宰杀。测试大鼠心肌组织HSP70及血浆ANP、血清CK-MB水平。结果:(1)E组和E’组HSP70表达量较C组显著升高(P<0.05,P<0.01),HE’组显著高于H组及E’组(P<0.01)。H组显著高于C组(P<0.01)。(2)E组ANP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HE组显著高于H组(P<0.05);E’组和HE’组分别显著低于E组和HE组(P<0.01)。结论:(1)高温和运动均会诱导心肌HSP70高表达且24小时后表达最高,高温环境增强了力竭运动引起的HSP70的高表达,这可能会对高温及运动后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力竭运动即刻血浆心钠素升高,改善了心肌血液供应,同时也提示心肌有潜在受损的可能,但高温环境并未加强力竭运动所致的心钠素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有氧运动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 大强度力竭运动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 大强度力竭运动组,耐力训练持续6周,力竭运动在最后1次耐力训练后次日进行,各组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运动对CNS脑和脊髓6个部位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中等、大强度耐力训练组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力竭运动组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的耐力训练组,其中中等强度耐力训练 大强度力竭运动组表达增加最显著.结论:耐力训练是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增加的重要诱导因素,运动强度的适应性改变是决定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HSP70表达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小肠铁吸收蛋白DMT1和FPN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小肠铁吸收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表达的变化,探讨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发生机制。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实验组(EG)。实验组进行5周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低血色素模型。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检测两组大鼠血常规和血清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肠上皮细胞DMT1和FPN1表达。结果:(1)实验组H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性低血色素造模成功。(2)实验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DMT1表达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FPN1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3)实验组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合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减少机体肠铁吸收,降低机体运铁能力,是引发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大小的 Gz暴露对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Gz暴露组, 6Gz暴露组, 10Gz暴露组,各组在 Gz暴露后的5h、10h、1d、2d、4d处死,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 Gz暴露组,HSP70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 Gz暴露后5h,HSP70mRNA表达水平开始增加,10h达峰值,4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这一变化趋势.不同 Gz值之间的比较表明, 6Gz组HSP70mRNA表达水平最高,且分布较广泛, 10Gz组最低,且分布较局限,主要位于靠近颅底部的皮层中。结论 Gz暴露对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耐力训练组(n=33)。耐力训练组进行10周的跑台耐力训练,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建模后48h,从两组随机抽取17只大鼠,连续3天进行力竭运动,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处死全部实验动物。记录力竭运动距离和大鼠体重,取大鼠心脏和腰段背根神经节,记录心脏湿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的表达量。结果:10周后,耐力训练组大鼠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和力竭运动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前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力竭运动后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与力竭运动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较力竭运动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CGRP基因表达下调,力竭运动后表达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段的热适应及再经受热应激时大鼠肝细胞HSP70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工热气候室 ,建立热适应 (34℃± 1℃、相对湿度 6 0 % )和热应激 (4 1℃± 1℃、相对湿度 80 % )动物模型。SD大鼠 16 0只 ,分为对照组、热适应组、热适应后热应激组、单纯热应激组 ,每组又分为 2、7、14、2 8d四个时段。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热适应的四个时段 ,肝细胞的HSP70表达强度呈如下趋势 :热适应后热应激组 >热适应组 >对照组 ;单纯热应激组 >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适应时段对HSP70表达强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2d时热适应组和热适应后热应激组的HSP70阳性枯否氏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纯热应激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热应激与热适应都可作为独立因素使肝细胞中HSP70表达增强 ,热适应加热应激则使HSP70表达更进一步加强 ;短时热适应使枯否氏细胞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Survivin、MMP-2、HSP7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媛  赵瑞力  马荣炜  刘苔  李娅 《武警医学》2009,20(6):532-534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Survivin、MMP-2、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研究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伴有转移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11例.应用流式细胞学测定其表达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三者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伴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且伴有转移组含量最高,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含量次之.结论 MMP-2,HSP70及Survivin均在正常组织及发生癌变组织的表达含量有明显差异.随着癌变恶性程度的增加,其含量也出现了规律性变化,即恶性程度越高,含量越高.HSP70及Surviv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