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不同部位的上颌外旋入路切除16例前、中颅底肿瘤,此16例肿瘤均累及多区,范围广泛;采用下颌外旋入路治疗26例鼻咽、口咽、咽旁及颅底肿瘤。结果: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2-5年,生存4年以上3例,3年以上6例,2年以上6例,术后1.5月死亡1例。26例下颌外旋术后随访18个月-6年,4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无复发,22例恶性肿瘤中,2例0.5年内死亡,2例1年余复发,1例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4例存活5年以上,6例存活4年以上,3例存活3年以上,3例存活2年以上,1例存活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 :采用不同部位的上颌外旋入路切除 16例前、中颅底肿瘤 ,此 16例肿瘤均累及多区 ,范围广泛 ;采用下颌外旋入路治疗 2 6例鼻咽、口咽、咽旁及颅底肿瘤。结果 :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 2~ 5年 ,生存 4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6例 ,2年以上 6例 ,术后 1.5月死亡 1例。 2 6例下颌外旋术后随访 18个月~ 6年 ,4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 ,无复发 ,2 2例恶性肿瘤中 ,2例 0 .5年内死亡 ,2例 1年余复发 ,1例术后 2年死于肺部转移 ,4例存活 5年以上 ,6例存活 4年以上 ,3例存活 3年以上 ,3例存活 2年以上 ,1例存活 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患者126例,手术采用上,下颌外旋入路分别为13、17例:耳后C型切口、经颈、颅面联合入路分别为16、48、6例;上颌骨截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5例;经腮、口、颞额、额星期五入路分别为5、6、4、1例。结果:89例良性肿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37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存活不足1年者4例。1年、2年、3年、5年以上者分别为6、12、10、5例。结论:上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下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耳后C型切口入路适用于颞骨肿瘤;额眶入路适用于切除眶顶,蝶骨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患者126例,手术采用上、下颌外旋入路分别为13、17例耳后C型切口、经颈、颅面联合入路分别为16、48、6例;上颌骨截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5例;经腮、口、颈额、额眶入路分别为5、6、4、1例.结果89例良性肿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37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存活不足1年者4例,1年、2年、3年、5年以上者分别为6、12、10、5例.结论上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下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耳后C型切口入路适用于颞骨肿瘤;额眶入路适用于切除眶顶、蝶骨肿瘤.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最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的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的功能受损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6.
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因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5例采用颌下入路,11例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6例采用颧弓入路。结果:11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1年2例,~2年3例,~3年2例,>5年以上4例。结论:颌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和颧弓入路均是彻底切除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完整而安全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总共9例。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1例采用下颌骨升支横行截骨,4例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外旋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其中1例是纤维血管瘤,1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高分化鳞状上皮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颈动脉体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结论: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可选择经腮腺颞下窝入路。肿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时采用下颌外旋入路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至上腭、咽侧及舌根肿瘤切除术的最佳进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腮腺至上腭肿瘤6例.结果:经下颌骨切开外旋,手术视野暴露充分.6例肿瘤得到根治,疗效满意.术中仔细解剖面神经各支,无明显功能受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进路切除腮腺至上腭的巨大肿瘤具有暴露充分、不易损伤面神经、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至上腭的巨大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完整而安全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总共9例.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1例采用下颌骨升支横行截骨,4例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外旋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其中1例是纤维血管瘤,1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高分化鳞状上皮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颈动脉体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结论: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可选择经腮腺颞下窝入路.肿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时采用下颌外旋入路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 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 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 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翻揭或拆装扩大术野行颅底深部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除颅底深部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1)上颌窦前壁拆装;(2)颧弓拆装;(3)鼻锥翻揭;(4)上颌骨翻揭;(5)下颌骨翻揭;(6)唇下面中部翻揭。结果:62例患者术视野充分,肿瘤能完整大块切除,术后头面部畸形不明显,器官功能维护良好。3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对颅底深部肿瘤依据不同位置有用翻揭或拆装手术途径,既能使手术野最大暴露,又可将损伤降到最低程度,符合现代颅底外科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颞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颞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所有病例手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2例较大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2例喉多形性腺瘤采用颈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咽肌上皮瘤和2例较小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采用口内咽侧切开肿瘤切除术。3例喉腺样囊性癌,1例声门上型T1N0M0患者行水平半喉切除术.2例声门下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2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低位气管切开术加行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放疗。结果13例原发性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2,良、恶比例为2:1。肿瘤的位置:咽部占50.0%(6/12)、喉部占33.3%(4/12),颈段气管占16.7%(2/12)。良性肿瘤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咽部4例,喉部2例),肌上皮瘤2例(均位于咽部);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月。恶性肿瘤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4例(喉部3例,颈段气管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位于颈段气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2~12年,失访2例,1例死于其它疾病,余5例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11年,失访1例,余均健在。结论 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有独特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逐渐增大时才影响所在部位的功能。良性肿瘤被覆的粘膜无破溃,色质无改变.边界清楚,大多呈球形或类球形或分叶状.均不影响神经功能.症状均无突然加重现象。恶性组中均位于喉部及颈段气管,肿瘤表面不光滑,淡红色,边界不清。均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8例。前中颅底肿瘤13例,侧颅底肿瘤5例。结果:18例患者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10例中9例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恶性肿瘤8例中,2例鼻咽癌分别随访1年1个月和2年,生存良好。余6例分别随访3年和5年,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6),33.3%(1/3)。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肺部转移,颅内侵犯。结论:根据颅底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既能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又能保护重要的解剖结构,减少或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7例最大径5 cm以上的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效果。17例行颈侧径路,4例颈侧腮腺径路,3例颈侧下颌骨径路,3例颈侧颅底径路切除肿瘤,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巨大咽旁间隙肿瘤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有效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