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余新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37-3638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研究时间4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4周末进行HAMD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进行ADL,SSS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末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S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总体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且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2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4~6周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对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6%,阿米替林组显效率为82%,两者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7,P&;gt;0.05),但西酞普兰起效快于阿米替林。西酞普兰组的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副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90%为症状消失,60%-8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症状消失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症状消失6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3%,有效率为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组汉密顿量表评分比较: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1,2,4,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2.8&;#177;2.1,1.1&;#177;0.7,P〈0.01)。西酞普兰以恶心、口干、嗜睡等副作用为主,且较阿米替林症状轻。阿米替林以便秘、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突出,与西酞普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6%,阿米替林组显效率为82%,两者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P>0.05),但西酞普兰起效快于阿米替林。西酞普兰组的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副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90%为症状消失,60%~8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症状消失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症状消失6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3%,有效率为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汉密顿量表评分比较: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1,2,4,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2.8±2.1,1.1±0.7,P<0.01)。西酞普兰以恶心、口干、嗜睡等副作用为主,且较阿米替林症状轻。阿米替林以便秘、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突出,与西酞普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考虑。  相似文献   

7.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西肽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84.7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头晕、头痛、便秘等,但研究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微、患者多能耐受。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显著且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治疗糖尿病罹患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逐淤解郁汤联合西酞普兰与单纯应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逐淤解郁汤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与单纯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NFD)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结果:治疗第6周末,两组总有效率、HAMD评分及SNFD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淤解郁汤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酞普兰,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促进卒中后抑郁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圆圆 《临床医学》2020,40(1):99-101
目的比较阿米替林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2例。A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幸福感指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幸福感各项评分、UPDRSⅠ、Ⅱ、Ⅲ评分以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幸福感各项评分明显高于A组,UPDRSⅠ、Ⅱ、Ⅲ评分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A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D合并抑郁患者疗效强于阿米替林,可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幸福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分别给予口服西酞普兰和米氮平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痊愈显著进步率分别为83.3%和87.1%,疗效相当。HAMD评分A组治疗2周末,B组治疗1周末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0.05);治疗4、8周末时2组下降更显著(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SS评分在治疗1、2周末时,A组总分稍高于B组,但4、8周末时则明显低于B组。结论:西酞普兰和米氮平均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安全有效药物。西酞普兰副作者轻微,易长期服用;米氮平起效快,对于睡眠差,焦虑明显患者适用。  相似文献   

12.
刘武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162-216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62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w汉密尔顿(HAMD)抑郁评定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和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w,两组患者HAMD及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w;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在PS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将5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分别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6名设为C组。A组和B组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检测P300评价认知功能;C组于入组时检测 P300。结果治疗8周末,A组显效率69.2%、总有效率80.7%,B组分别为57.7%、76.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0.75,P>0.05)。治疗后A组和B组P300的P2、N2、P3潜伏期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或0.01);A 组 P2、N2、P3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1),且 N2、P3波幅显著高于 B 组(P<0.01)。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14.
氢溴酸西酞普兰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氢溴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比评定其疗效。结果氢溴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较治疗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40例和阿米替林组40例。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治疗,早中各服用1片,阿米替林组服用阿米替林(中、晚)50~150 mg,疗程为6周。于服药治疗前及服药后2、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抑郁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结果治疗6周末,黛力新组及阿米替林组显效率分别为85.0%和65.0%,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神经功能康复率分别为87.6%和83.8%。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黛力新组治疗2周末及6周末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阿米替林组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5)。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周末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黛力新组治疗卒中后抑郁与阿米替林组疗效相当,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0.0%、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但研究组口干、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与舍曲林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7.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老年期抑郁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应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但研究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显著、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VI服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观察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大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西酞普兰组治疗1周末较舍曲林组下降更显著(P〈0.05);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为93.3%,舍曲林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均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每日给予米氮平口服,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口服,均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SDS、S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SDS、SSS、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米氮平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PS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2组均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M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90.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0.8%和8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