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创伤后急性肺损伤利用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0月~ 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对照组利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利用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氧合指数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大黄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60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600 kU/d、丹参注射液30 mL/d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创伤后急性肺损伤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设乌司他丁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及预后情况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ALI)疗效。方法选择ALI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3、7 d的血气分析变化,同时观察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与对照组(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在控制急性肺损伤(ALI)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57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n=28)和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另外,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20.69%,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46.43%,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MODS及降低ALI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田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14-1315
取本院呼吸内科于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76例,均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肺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呼吸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临床应用中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后机体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选30例接受CPB患者,分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在5个时间点检测TNF-α、IL-6和GE,并计算相应的呼吸指数,分别为麻醉后CPB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主动脉开放后60min(T3)、120min(T4)、180min(T5)。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病人的指标较基础值(T1)差异有显著性(P<0.01),U组CPB后各时间点细胞因子水平比C组明显下降(P<0.05),而呼吸指数与CPB前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体外循环后TNF-α、IL-6、GE水平,减轻CPB后肺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百草枯(PQ)急性肺损伤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PQ中毒组(B)、小剂量UTI治疗组(C)、中剂量UTI治疗组(D)、大剂量UTI治疗组(E)五组,每组10只。B、C、D、E组大鼠采用PQ一次性灌胃染毒法(80 mg/kg)复制PQ中毒模型,A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0 min后,C组腹腔注射UTI 100 k U/kg,D组腹腔注射UTI 300 k U/kg,E组腹腔注射UTI 600 k U/kg,A、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检测血清ALT、AST、BUN、Cr浓度,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C、D、E组和B组比较,大鼠血清ALT、AST、BUN、Cr浓度及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C、D、E组之间比较,血清ALT、AST、BUN、Cr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UTI对急性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UTI)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机制.方法: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组.A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B组外周静脉注入UTI+NS,C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UTI+NS.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中淀粉酶、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测胰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3组模型建立后血清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上升.B组、C组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最明显.3组模型建立后血中TNF-α、IL-6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B组只在部分时间段下降,而C组在各时间段均下降.B、C组胰腺组织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以C组下调最明显.结论:区域动脉灌注UTI治疗犬AHNP的机制可能有:(1)使UTI早期在胰腺组织中就达到较高的浓度,且维持时间更长;(2)抑制胰酶的分泌;(3)清除氧自由基;(4)下调胰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降低血中TNF-α和IL-6蛋白的水平,阻断促炎因子的瀑布样级联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观察乌司他丁的疗效,对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梗死发生后,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谢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乌司他丁(UTI)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蛋白酶[1],已有研究表明其对外伤、出血等导致的心、肺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3].本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与静脉输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应用Seldinger法行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B组(20例)乌司他丁经静脉全身给药。结果 A组治疗后第3天、第6天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尿素氮、白细胞水平均低于B组(分别为P<0. 05,P<0. 01),而血钙则高于B组(分别为P<0. 05);A组腹痛、腹胀、压痛消失的时间短于B组(P<0. 01);A组的并发症少于B组(P<0. 05)。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较静脉输注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梗死发生后,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谢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乌司他丁(UTI)是一种高效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蛋白酶,已有研究表明其对外伤、出血等导致的心、肺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ALI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疗程为7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病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计算氧合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CD3+、CD4+、CD8+);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统计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下降更明显,氧合指数增加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D3+表达明显上升,CD8+下降;治疗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IL-10水平升高;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水平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LI患者的免疫机能,尤其能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5.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d、第6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严重多发伤常引起患者血液动力学和代谢异常并伴发有细胞免疫力的抑制 ,细胞因子参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 ,弹性蛋白酶、磷脂酶A过度表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micinflamnatoryrespomesyndrom ,SIRS) ,进而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 [1 ] 。目前发现乌司他丁 (Ulinas tatin ,UTI)具有防御组织破坏、抑制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稳定细胞膜和保护血管功能等作用。笔者于 2 0 0 0年 6月~2 0 0 2年 1 2月共救治严重多发伤后MODS患者 6 3例 ,就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一、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31-353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各73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护肝、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生长抑素降门脉压治疗。乌司他丁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77%,观察组为1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释放,降低了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死亡率较高。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院收治了52例,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同时加强心身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NIPPV治疗)和对照组(乌司他丁联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两组血气和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PaO2/FiO2)、pH值、乌司他丁浓度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达到峰值的时间和半衰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NIPPV治疗ALI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气指标、保证血药浓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致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洗胃、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及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O.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3-5d。比较两组动脉血气、X线胸片(第1、3、5天)变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个脏器)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病例的存活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与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PQ中毒后肺损伤患者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