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综合了十多年来艾滋病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重点列出了已造成24例以上真菌感染的少见真菌。这对于在艾滋病患者及免疫功能受损者中发生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HIV阳性病人和其他疾病或化疗后致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特别容易发生真菌感染。表皮真菌感染常发生于HIV感染患者中,其常见的表皮真菌感染有:①脂溢性皮炎:30%~80%的艾滋病病人有脂溢性皮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可能是引起脂溢性皮炎病因之一,用酮康唑乳剂治疗可减少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的数量,同时可改善临床症状。美国空军的一项研究发现,200名HIV阳性的新兵中36%患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HIV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选出100例,均接受X线和CT检查,收集整理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32.0%明显低于CT扫描诊断符合率92.0%,P 0.05;100例患者的病原菌居第一位的是白色念珠菌,占67.0%,其余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征象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结节或肿块、片状阴影、支气管管壁增厚。结论 CT扫描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确切,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征象,利于临床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探索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收集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背景资料,对住院患者的体液、可疑皮损等进行取材,显微镜镜检阳性后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9.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4.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6%)、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及克柔假丝酵母菌(5.9%),其他还有马尔尼菲篮状(2.9%)及新型隐球菌(1.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示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20.6%,其次是伊曲康唑(14.7%)和伏立康唑(13.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深部真菌感染组合并肿瘤、结核及尖锐湿疣较无深部真菌感染组高,且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未接受HAART治疗、CD_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l、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患者的感染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本地区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B敏感。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CD_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l及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更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且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易合并结核、肿瘤及尖锐湿疣疾病。  相似文献   

5.
Eisenstat 和 Wormser 曾报告在艾滋病中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增高,本文作者们的观察肯定了上述结果。作者们自己的和来自 Newcastle 的研究已证明,卵圆糠粃孢子菌(Pityrosporum Ovale)是脂溢性皮炎的原发性致病因子,因而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微生物所致的常见疾病,在具有免疫缺陷的艾滋病中尤为多见,这是因为患者对病毒、真菌感染高度易感所致。艾滋病病毒系亲 T 细胞病毒,T 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许多正常存在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肤病合并皮肤真菌感染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99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皮肤真菌感染的1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皮肤病合并医院皮肤真菌感染发病率为1.00%,占医院感染者的27.03%。结论皮肤病易合并皮肤真菌感染,应加强预防,注意控制各种可能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的逐步开展及艾滋病的迅速增多,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曲霉感染的发病率已仅次于念珠菌感染,列居第二位[1],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真菌界的重视。然而,曲霉感染发病隐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治疗中一些易于造成真菌生长的不当操作、肠道外营养供应、癌症、艾滋病等。复发性和难治性真菌感染也常有报道。真菌是一种与其宿主有相似结构和代谢过程的真核生物,故成功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口腔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滋病是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许多患者发病初期表现出各种典型的口腔损害。本文着重对HIV感染者口腔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致牙周损害,口腔肿瘤以及其它疾病的口腔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艾滋病等患者的逐年增多,少见深部真菌感染相应也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中概述少见深部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和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及抗真菌治疗的最新进展。对合理应用普通的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31例深部真菌病临床和尸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尸解患者中真菌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非选择性总结30年来本院成人(年龄≥16岁)尸检资料,依据病理切片真菌形态确定真菌感染的存在,并进行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396例尸检中发生真菌感染31例(7.8%),其中曲霉感染17例,占全部真菌感染的54.8%。真菌感染受累脏器频率高低依次为肺(83.87%)、肾(48.39%)、脑(35.48%)和心脏(29.03%),其中21例成为直接致死的原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曲霉已成为尸检病例中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的致死真菌。  相似文献   

12.
小儿艾滋病误诊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并进行误诊误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09年收治的3例艾滋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结果3例患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为阳性,其母亲HIV抗体也均为阳性,为母婴垂直传播。患儿发病年龄在1~2岁,病程3个月~2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慢性腹泻、消瘦及口腔真菌感染,其中1例有败血症及马尼菲青霉菌病,在门诊均存在误诊误治。结论儿童艾滋病以发热、慢性腹泻、消瘦及口腔真菌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工作中要高度警惕,以防误诊误治。母婴垂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真菌病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增加约40倍,而且病死率高,占住院患者病死率的29%(无真菌感染者仅17%).这与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普遍开展导管、插管,广泛进行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真菌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分类研究、致病机制尤其是致病真菌基因组研究、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探索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探讨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我们对本地部分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病原真菌和条件性真菌所致的甲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ier.  GE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308-309
近40年间在易感或免疫受损个体中原发性和条件性真菌感染显著增多。其发病率的增加与艾滋病的流行和医疗技术的重大发展,尤其是器官移植、肿瘤及免疫性疾病新的治疗方法相关。在真菌性疾病中,尽管某些人群更易患甲真菌病,但每一个体均可能患该病。虽然甲真菌病呈慢性经过且并不威胁生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甲真菌病的患病率在许多国家似乎呈上升趋势,范围在3%~15%。尽管临床表现可提示有真菌感染,但保证诊断正确和治疗合理仍依赖实验室检查。尽管酵母和霉菌也可成为单独或混合感染的病原菌,但大多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现况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和疾病谱,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 - 12月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5.07%,年龄分布在7 ~ 96岁之间,多为60岁以上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感染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属(93.68%),且以白念珠菌居多;所有患者均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抗细菌药物。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年龄≥60岁、留置导尿、恶性肿瘤性疾病等有关。结论 白念珠菌仍是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侵入性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探讨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我们对本地部分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死亡率。本文介绍了感染HIV后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及与患肿瘤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阐述了艾滋病定义恶性肿瘤及非艾滋病定义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是目前临床上最基本的艾滋病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延缓AIDS进程,显著延长患者寿命。随着制药成本的下降及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施,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能及时获得有效的HAART治疗。然而,在长期用药过程中,HAART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也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广泛关注。所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均能在患者体内引起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包括皮疹、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毒性等。部分严重不良反应可导致HAART治疗的中断,甚至出现机体生理功能的严重损伤,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本文综述了艾滋病HAART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世界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广谱抗生素、介入治疗等的广泛应用,免疫障碍,尤其是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日益多见,本文对其流行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