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圣  董俊  周歧勇 《解剖与临床》2004,9(3):183-184
目的:总结采用AF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患者120例,全部采用后人路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示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弧度完全恢复,脱位纠正;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恢复率达87%;平均随访18个月,有11例断钉,14例伤椎椎体高度丢失10%左右;112例恢复劳动能力。结论:后路AF钉内固定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对椎管间接减压更加简便、有效,无需电视监视条件;为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应严格限制术后早期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月。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共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掌侧缘型8例,背侧缘型5例.随访时间6月~1年,平均10.5月,均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解剖评估优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76.9%.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宋香枝 《医学信息》2009,22(10):2157-2158
对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AF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3.5h,平均1.5h.出血量80—600ml,平均185ml,术后住院3-6周,出院随访3个月-6个月,无一例术中护理并发症发生。提出巡回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术中配合,如患者准备、手术间的布置、体位摆放、严格查对和无菌操作、严密病情观察等,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6.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复位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块复位的解剖学因素及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用新鲜胸11(T11)~腰3(L3)段脊柱,制备成腰1(L1)爆裂骨折模型,记录椎间盘切断而后纵韧带完整,后纵韧带切断而椎间盘完整,后纵韧带和椎间盘均完整三组在恒速纵向拉伸过程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过程中的位移变化,描记出纵向拉伸载荷与骨块复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纵向拉伸载荷与骨块复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在复位前期曲线上升平缓,所需纵向拉伸载荷按I、Ⅱ、Ⅲ组的顺序递增。在复位期曲线急剧上升,纵向拉伸载荷及复位百分率均按I、Ⅲ、Ⅱ组的顺序递增。在后复位期第Ⅲ组仍有明显的复位曲线存在。结论:纵向拉伸载荷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有重要影响,完整的椎间盘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在骨折块的复位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因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手术创伤小,能间接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术后伤口并发症较少,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已成为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侧卧位与仰卧位牵引架牵引:术中通过充分对抗肌肉对抗力后,仰卧位对骨折端前后移位不好控制或纠正;侧卧位更方便纠正断端移位,且减少髋部软组织对手术操作的干扰。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的闭合复位方式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侧卧位应用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通过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仰卧位牵引架组17例,侧卧位人工牵引组17例,侧卧位牵引架组2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3组患者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 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②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侧卧位牵引架组100%,侧卧位人工牵引组82%,仰卧位牵引架组59%,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显著高于仰卧位牵引架组(P=0.002),侧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手术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仰卧位牵引架组及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 < 0.05);④术中出血量:仰卧位牵引架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2)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骨折愈合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30)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 < 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3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表明,应用侧卧位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更少、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RCID: 0000-0002-4621-2653(袁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隆牧 《医学信息》2010,23(5):1317-1318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0例为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可靠,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陆祥元 《医学信息》2005,18(2):153-154
目的观察20例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行AF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X线侧位片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原锥体高度54%,术后平均为96%,Coob's角术前17°-55°,平均为25.5,术后恢复到0°-11°,平均为4.5°,其中2例有Coob's角矫正丢失。手术前后CT对照10例中,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至椎管狭窄按张光铂分类评定:术前狭窄指数平均为2,术后平均为0-1。术后12-18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退钉、弯钉及断钉现象。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B级:2例中有1例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C级:3例中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4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AF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三椎空间内复位理想,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Dick或改良RF器手术治疗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可能性、椎弓根螺钉的抗弯强度和恢复生理前凸对椎弓根螺钉抗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轴向撑开力是爆裂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复位方法则是影响复位效果的关键,在维持脊柱生理前凸条件下,均匀而同时撑开三柱,是最理想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6例分别应用伤椎置钉﹙A组,n=12﹚和非伤椎置钉﹙B组,n=14﹚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后凸角﹙手术前、术后2周、随访末期﹚及骨折椎楔变指数,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A、B 2组在性别、年龄、Frankel分级、后凸角及骨折节段分布等无统计学差异﹙>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优于B组,但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丢失优于B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0.05﹚,出血量也多于B组﹙<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后凸矫正丢失,虽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增多,但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和骨筋膜室综合症,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按照Johner—Wruhs的评价标准,优1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对局部软组织干扰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治疗有适应症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分析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中与后突骨折块复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创伤导致的单个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在后路内固定撑开复位手术前使用CT进行扫描,测量椎体前、中、后的高度,正中椎管矢状径、横径,局部Cobb畸形角度,后突骨折块翻转角度、水平旋转角度,并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压缩比率,椎体前、中、后压缩比率。使用AO分类方法对骨折分型,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骨折块复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总计有60名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术后CT显示后突骨折块均复位。术前椎体前缘压缩比率(26.9%±15.8)%,中间压缩比率(27.1%±12.3)%,后缘压缩比率(14.3%±11.8)%,正中椎管矢状径压缩比率(46.2%±22.4)%,后突骨折块翻转角度(38.3±10.8)°,水平旋转角度(6.3±17.5)°,局部Cobb角(11.7±4.2)°,正中椎管矢状径(8.9±3.9)mm,横径(24.1±8.8)mm。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伤椎椎体前壁压缩比率(=0.027,OR=4.864)和椎管正中矢状径压缩比率(=0.025,OR=4.991)与后突骨折块复位明显相关。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中,椎体前壁压缩比率和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的压缩比率对术前判断骨折块能否复位有着明显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合并椎体畸形脱位和脊髓损伤,骨折极不稳定。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28例经CT证实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复位、植骨及四椎体8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三维固定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Gamma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Gamma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经X光照片检查骨性愈合后才能负重行走.结果 术后有8例病人出现切口感染,经过抗炎治疗,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所有病例无断钉及螺钉退出.随访6~24个月,396例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270例,良100例,可26例.结论 Gamma钉固定术创伤小,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骨折愈合好,康复快,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AF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随访2年,无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椎体椎间植骨不仅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而且能提供脊柱即时和晚期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在微创髓内针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运用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对20例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在髋部前外侧做辅助小切口微创切开后,使用剥离子或者斯氏针辅助复位后,再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70分钟,平均4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 L,平均180m L。术后DR复查情况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8.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7例,良3例。结论对于移位较大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髋部前外侧辅助切口,使用剥离子、斯氏针等协助复位,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结果,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膈肌脚的形态特点及其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中的作用。 方法 成人胸腰段躯干标本3具,胸腰段横断面标本4套及矢状面标本1套,观察膈肌脚的形态及其与椎体、前纵韧带、椎间盘的附着关系。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资料64例(T12 12例,L1 31例,L2 14例,L3 7例),所有患者均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不同节段(T12、L1、L2、L3)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矫正量、前缘压缩率矫正量。 结果 左、右膈肌脚位于T12~L4椎体前方为腱肌混合结构,与前纵韧带融合。伤椎Cobb角矫正量,T12为23.9±10.5°,L1 20.4±10.7°,L2 14.5±11.4°,L3 11.9±8.7°,T12与L2、L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矫正量,T12为0.48±0.13,L1 0.45±0.17,L2 0.37±0.20,L3 0.30±0.18,T12、L1与L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12、L1伤椎骨折复位率优于L2、L3,膈肌脚可能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单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组)和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治疗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和术后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Cobb角丢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好,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11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l例。按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2例,IV型6例。结果疗效依照Kuderna改良Merle D,Aubigne标准评估,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PFNA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