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幼犬牙齿是否有效以及对幼犬牙槽骨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方法:选用6只本地雄性幼犬,在每只犬的一侧下颌第二前磨牙(P2)第三前磨牙(P3)颊舌侧龈下10mm处分别植入微型种植体,2周后用链状橡皮圈越过颌面连接双侧的种植钉(皮圈力量为150g),分别压低P2、P3,每2周加力1次,共8周。对侧下颌骨不种植为对照组。实验前后测量同一条幼犬两侧下颌骨的长度及4个部位的宽带和高度值。结果:实验侧和对照侧在种植前后下颌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生长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幼犬实验侧受力牙齿P2被平均压低1.47mm,P3被平均压低0.98mm。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压低牙齿进行有效移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牙齿对幼犬牙槽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同时用XIVE种植体修复对(牙合)缺失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2.5mm种植修复的患者.在对颌伸长的第一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1枚微型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体上,以压低伸长的对颌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临床检查.同时缺牙区植入XIVE种植体,常规种植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6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3mm,平均压低时间为5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较多的病例,微型种植体支抗和种植体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压低前牙和磨牙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例由于前牙过长,唇齿关系不协调露龈笑的病例及5例由于对颌牙缺失导致磨牙伸长,义齿修复困难的病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或磨牙.比较压低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测量上下颌中切牙切缘和磨牙边缘嵴相对于腭平面、下颌平面的压低量.结果:压低前牙的9例患者,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切缘平均压低4.2 mm,露龈笑明显改善.5例压低磨牙病例,4例实现了磨牙的绝对压低,平均压低4.1 mm,缺牙区成功进行义齿修复.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垂直方向的支抗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在老年对颌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的患者60例60颗牙,所有患者均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的后牙,观察正畸矫治后的效果、压低伸长牙的压低量以及根尖吸收情况。结果 60颗后牙的正畸压低效果均较好,有49例患者完成了种植修复,其中有2名患者还未结束正畸压低,有5枚种植体支抗在后牙的压入移动完成之前发生松动脱落。治疗前伸长磨牙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是(27.53±1.77)mm,治疗后的垂直距离是(25.17±1.36)mm,平均压低伸长磨牙为(2.16±0.19)mm,治疗后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牙齿冠根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对老年对颌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效果较好,可显著压低过长后牙,根尖无明显的吸收,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切牙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介绍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评价自攻型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压低前牙的有效性.材料方法在26例采用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的临床病例中,选择3名患者(年龄20-25岁),均表现为上颌或下颌前部牙齿槽发育过度,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种植体植入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的牙槽间隔或下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牙槽间隔,每侧以50克力压低前牙.比较压低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切缘的压低量和转矩的改变量.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切缘平均压低4.3毫米,转矩平均增加9.8度.治疗过程中所有微型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能够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压低前牙,改善覆(牙合)和龈笑.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可即刻加力,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前磨牙压低的加速效应和牙根、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 8只比格犬的下颌骨两侧随机分为实验侧、对照侧,实验侧用骨皮质切开术和微种植体支抗(MIA)压低第三前磨牙(P3)和第四前磨牙(P4),对照侧用MIA压低P3和P4。在术前和加力后2、4、8、12周分别拍摄锥形束CT,分析P3、P4的压低量、根分叉和根尖区的牙根吸收量以及周围牙槽骨高度降低量。结果 实验侧牙齿的压低量明显大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和对照侧牙齿根分叉、根尖区的牙根均出现吸收,加力后12周实验侧根尖区牙根吸收小于对照侧(P<0.05);牙槽骨高度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加力后8、12周时,对照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明显小于实验侧(P<0.05)。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能加速磨牙的压低,同时能减少压低过程中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7.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压低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例高角或高角倾向伴前牙Ⅲ°深覆,上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上唇与上前牙关系严重不调的患者,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上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克的牵引力压低上前牙。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6-PP距的改变量、上中切牙压低量和转矩改变量。结果6-PP距的变化均值为0.27±0.05m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压低6.12±0.16mm,临床牙冠平均缩短0.66±0.05mm。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无松动和脱落。结论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上前牙,操作简单,异物感不明显,上前牙明显压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种植体和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与修复中的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下颌磨牙缺失时冶牙伸长需要做种植的患者。缺牙区植入ITI种植体,常规种植治疗。同时在对猞伸长的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一枚微型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体上,以压低伸长的对日冶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陆床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23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2.4mm,平均压低时间为5.6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磨牙缺失对骀牙伸长的病例,种植体和微型种植体支抗的联合应用,能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在压低磨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患者(包括3例开殆患者和两例因对殆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比较磨牙在矫治前后的压低量。结果:矫治结束后开殆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殆覆盖,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磨牙平均压低3.1mm。结论:应用种植体作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某些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过程中种植体-骨界面结合状况及种植体稳固度。方法4条成年Beagle犬分别于双侧下颌前磨牙根尖下植入国产微螺钉种植体共8枚。植入后即刻以种植体为支抗对下颌前磨牙施以压低力,力值100g,时间3个月。加力结束后进行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被加载的8枚种植体均保持良好稳固度,无移位。下颌前磨牙垂直高度平均减小3.12mm,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颊侧倾斜,未见明显根尖及根分歧牙骨质吸收。加载种植体平均骨整合率为39.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以完成牙齿的压低移动并可保持良好稳固度。骨整合主要发生在种植体-皮质骨界面,松质骨中极少发生骨整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role of the tooth in eruption was studied radiograph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after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of the crowns of permanent mandibular premolars in dogs. Crowns were removed and dead crown shells or metal or silicone replicas were substituted into dental follicles just prior to scheduled eruption. These replacements erupted on schedule after formation of the usual eruption pathways and formation of trabecular bone from the base of the bony crypt. Removal of crowns, but without adding replacements, also exhibited these same hallmarks of eruption. We conclude that tooth eruption is a series of metabolic events in alveolar bone characterized by bone resorption and formation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dental follicle and the tooth does not contribute to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