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型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大型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现场勘查等方法,收集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和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国家重点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2004-2009年的螺情、病情资料,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疫情变化情况。结果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后,2009年4个工程区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16.22%、100%、34.45%、49.19%,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81.42%、100%、53.17%、26.90%,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92.73%、100%、47.27%、50.00%,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为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3.64%、100%、99.10%、92.65%,家畜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80%、100%、85.17%、92.99%。结论在血吸虫病疫区,因地制宜建设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控制对策。方法采取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的技术措施,把工程灭螺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等综合治理相结合。结果措施实施后荆南四河和四湖流域水系试点钉螺面积平均下降了59.50%和72.40%,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88.80%和83.40%,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至0.72%和1.22%,下降了90.00%以上,耕牛感染率平均下降至2.78%和1.68%,钉螺面积每降1hm2费用平均为10.95万元和10.87万元。结论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工程灭螺与生态环境改造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钉螺,适合在血吸虫病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岳阳县麻塘大堤段水利血防工程灭螺效果进行血防效果评估。方法收集岳阳县2008~2017年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设计资料和周边环境钉螺调查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综合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工程实施前至2017年春季,麻塘大堤北闸沉螺池涵闸改造防螺工程实施后垸外洲滩钉螺密度下降94. 1%,沉螺池闸内及下游渠道钉螺降为0;麻塘大堤块石护坡防螺工程实施后垸外易感地带钉螺密度下降72. 0%,大堤护坡沿线钉螺降为0。两处血防水利工程实施后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岳阳县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防灭螺效果显著,各项指标达到血防要求,但工程实施后仍需加强工程维护与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4.
水利血防工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国家重点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疫情消长情况。结果工程建设后,4个工程所在区域钉螺面积分别下降83.69%、21.62%、66.20%、28.36%,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98.41%、86.07%、61.63%、78.96%,活螺密度分别下降99.55%、89.70%、55.10%、76.19%,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4%、100%、60.00%、10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77.56%、71.94%、88.60%、24.46%,家畜(牛)的感染率也相应下降。结论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有积极作用。工程竣工后须加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洲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我们于1991—1993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六合县玉带乡,采取重点滩块查灭螺和重点对象查治病的防治对策,以观察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钉螺分布调查1.l 钉螺分布以八卦江滩为调查点,每年4月份,以滩块为单位,采用框距10m×10m棋盘式系统抽样法查螺,结果大堤内圩区未发现活螺,大堤外30块芦草滩块块有螺.3年中有螺面积分别为319.3、368.8、379.5万m~2,有螺框出现率35.5%—61.5%,活螺密度(只/m~2)1.36—3.55.1.2 感染性钉螺分布以1992年查出的5块感染性钉螺洲滩统计,感染性钉螺服从负二项分布.30块滩中,28块发现感染性钉螺,3年中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8%(249/28 408)、0.64%(293/45 810)和0.82%(99/12 028).1.3 钉螺感染率与野粪污染的关系 每年对试区的东江外滩进行野粪污染滩地和钉螺感染率调查,前者依次为0.445、0.858、0.207份/万m~2,后者依次为0.065%、1.390%、0.211%,两者等级相关显著(r_s=0.943,P<0.01).2 重点滩块和重点对象防治措施2.1 重点滩块灭螺 凡查到有感染螺的滩块,实施高水量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果,在八卦洲试区内,1991—1993年阳性螺面积分别为166 083、167 477、145 406m~2,阳性螺密度(只/m~2)分别为0.024、0.026、0.012,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湘江洲滩翻耕种植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适合长沙市湘江洲滩的灭螺方法,要求灭螺效果可靠,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根据洲滩退水期早、适合秋种的特点,采用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方法灭螺,其中还对部分洲滩的下稀螺带先作降滩抬洲处理,然后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结果从2003年起,已连续实施8年,至2011年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83%,降滩抬洲结合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100%。2006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31%,下降了93.84%,2010年为1.03%。疫水测定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可控制江滩钉螺密度,降滩抬洲可提高翻耕种植的灭螺效果。长沙市湘江洲滩经过连续8年耕种灭螺已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990-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渠道钉螺消长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0-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查灭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0年四湖地区潜江市渠道钉螺面积下降31.05%,钉螺密度下降92.08%,钉螺感染率下降87.69%。结论四湖地区潜江市20年间渠道主要螺情指标有所下降,其原因与开展药物和工程灭螺、洪涝灾害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有关,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江苏省邵伯湖南端滩群切滩整治工程灭螺效果。方法 调查了解邵伯湖南端滩群切滩工程概况,比较切滩工程前后钉螺分布,分析切滩工程灭螺效果。结果 江苏省邵伯湖南端滩群切滩面积928.33 hm2,切滩土方为1 717.00 m3,弃土堆填面积为425.76 hm2,切滩高程为3.2 m,降滩至常水位下1.0 m。2011年切滩工程前有螺面积为44.69 hm2,2018年残存钉螺面积为1.78 hm2,较2011年下降96.02%,残存钉螺分布在未切滩面。结论 江苏省邵伯湖切滩工程通过“抬洲降滩”消除了原呈“冬陆夏水”的湖滩钉螺孳生环境,是湖区灭螺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垸外易感地带药物灭螺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药物灭螺消除湖区垸外易感地带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效果。方法在东洞庭湖北岸选择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大致相同的易感地带洲滩作为药物灭螺试验区和对照区,对比观察螺情和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等疫情指标。结果试验区药物灭螺后15 d效果考核,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4.13%,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药物灭螺后50 d进行小白鼠感染性测定,感染率为100. 00%,平均虫荷56.6条/只;未灭螺的对照组小白鼠感染率亦为100.00%,平均虫荷147.8条/只。结论在面积较大的江湖洲滩,局部药物灭螺不能达到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的目的,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长江洪灾后每年按常规方法进行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调查,同时对沿江洲滩钉螺消长情况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纵向观察。结果洪涝灾害后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检查阳性率分别维持在0.65%~1.71%和0.14%~10.62%;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增加,且后者随前者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具有显著性(r=0.866,P=0.005);洪灾后2年感染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第3年开始恢复性上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与此三项指标的相关具有显著性(r1=0.836,P1=0.010;r2=0.773,P2=0.024;r3=0.893,P3=0.003)。调查资料显示距长江口愈近,洲滩淹水时间愈长,平均潮差愈大,钉螺分布愈少,江阴及其下游未发现钉螺。结论长江洪涝灾害可引起钉螺扩散、急性血吸虫感染增加,而这种影响在灾后逐渐显现,具有延迟性;加强洪灾前后的预防控制措施均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一级支流富水流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监测点村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监测点村居民感染率从2008年的3.83%降至2012年的0.23%; 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 并实现 了无牛村;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明显下降, 连续5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结论 该地区 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持续好转趋势, 但仍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疾病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江苏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疾病控制效果。方法:按照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策略,于1992-1998年在全省项目地区实施防治规划,并同步进行纵向观察,对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钉螺自然感染率、阳性钉螺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项目后,流行范围大幅压缩,34个项目县(市、区)中,先后有16个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4个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14个未控制流行;项目地区流行人口减少了59.85%;人群感染率下降48.10%,家畜(牛)感染率下降51.85%;而易感染地带面积、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均明显上升,特别是阳性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上升了111.08%和93.71%;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明显较内陆、山区严重。结论: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实施后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沿江地区尚未能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项目结束后,如果防治措施有所放松,将会出现疫情反弹,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便民河句容段为实验区,采用混凝土护坡和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选择3个监测点,对主、支流河道螺情,人、畜血吸虫病情,河水感染性等情况进行监测;设对照区采用常规防治措施加以比较.结果实验区2003年主河道连续4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有螺面积较治理前下降了72.62%,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87.31%,钉螺感染率下降了100.00%;未检出血吸虫病人、病畜,河水感染性监测为阴性.对照区主河道钉螺面积2003年较1998年增加51.49%,有螺框出现率下降46.32%,钉螺感染率为0.27%;支河道有螺面积增加2.41%,有螺框出现率下降58.64%,钉螺感染率为0.29%,人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30%;牛血吸虫病患病率为5.66%,河水哨鼠感染率为59.00%.结论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荆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2χ=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率降至0(2χ=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2006~2008年,分年度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长江、九华河流域,以及升金湖流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以上流域的40个流行村中随机抽取13个流行村,观察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后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价综合防治策略效果。结果2008年秋浦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5年分别下降了68.60%、96.00%和96.00%;长江、九华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6年分别下降了51.55%、71.15%和68.97%;升金湖流域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7年分别下降了49.58%、73.58%和51.78%。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后,以上流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明显减少。结论在湖沼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糖原、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采集一定数量钉螺,测定并比较不同环境钉螺糖原、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 结果  3个观察试点林地环境钉螺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较相邻近的对照草滩环境钉螺蛋白含量降低21.5%、11.5%、15.0%;糖原含量分别降低5.5%、5.7%和5.3%。3个试点中,安庆和铜陵林地钉螺的氨基酸含量分别较邻近草滩(芦苇滩)钉螺低47.1%和51.5%,而无为林地和草滩钉螺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 结论 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生物体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钉螺营养不良,可能是螺口密度下降的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