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对癫痫的潜在治疗作用已经逐渐得到认可。本试验对低频rTM S治疗1例因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持续部分性癫痫(EPC)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1例31岁的右侧肢体EPC女性患者,病程持续15年但无全身性发作。M R I显示,运动区皮质周围局部巨脑症提示皮质发育不良。共8只磁性线圈放置在患者的手部运动区皮质表面,给予强度为运动阈值90%、频率为0.5H z的刺激共100次,EPC在rTM S结束后立即消失。治疗效果维持约2个月,再次治疗获得相似的效果和维持时间,给予患者低频rTM S治疗是安全的,并且耐受性良好。以上试验结果支持r…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往的研究显示,频率为1H 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对抽动秽语综合征(GTS)患者的抽搐症状无明显疗效。通过调整rTM S方案,对以往研究出现阴性结果的方法学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单盲、安慰剂对照的交叉研究方法,研究5例没有强迫行为的GTS患者。本研究旨在验证,采用长串(1800次)1H z(有效运动阈值的80%)rTM S作用于前运动皮层或双侧半球,是否可以改善GTS患者的抽搐症状。采用耶鲁整体抽动严重程度等级量表、M OVES自身等级量表和影像分析对数据进行测量。结果:给予左侧前运动皮层单独刺激,或是左侧刺激后给予右侧运动皮层…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虽然早先的一些证据显示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在卒中康复中的价值,但高频rTM S的治疗效应以及rTM S诱导的支持运动学习的皮质兴奋性生理学机制尚未被认识。本研究探讨在慢性卒中患者中rTM S诱导的皮质兴奋性和相关运动技能的获得。方法:15例慢性轻偏瘫性卒中患者(男性13例,平均年龄53.5岁)在经历10H z或假rTM S刺激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后,利用其轻瘫手指进行一项复杂的连续手指运动任务。在干预前后通过运动精确度、运动时间和运动诱发电位(M EP)振幅等指标检测患者行为和运动皮质兴奋性的改变。利用单独的重复测量AN…  相似文献   

4.
有关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的神经机制和环路尚不清楚。对一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运动区(SM A)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探讨SM A兴奋后的调节功能是否可改善因持续注入阿朴吗啡而引起的运动障碍状态。结果发现,频率为1H z的rTM S可以显著改善药物诱导的运动障碍,而5H z rTM S的治疗作用仅有轻微而不明显的增加。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辅助区rTMS的调节治疗诱发的运动障碍@Koch G.$Dr.Fondazione Santa Lucia, IRCCS, Laboratorio di Neurologia Clinica e Comportamentale, Via Ardeatina 306, 00179 Roma, Italy @…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运动皮质区的兴奋性。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可调节皮质的兴奋性,能诱导突触功能的短期增强,故本研究采用rTM S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方法:在一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者中,采用局部rTM S(发送包括10次刺激、频率为5H z和120%rM th强度的10个刺激串)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 EP)及其阈值的变化和皮质静息期(CSP)的持续时间。在进一步的试验中,rTM S发送的频率为1H z(包括10次刺激和120%rM th强度的刺激串)。结果:尽管对照受试者由5H z rTM S引出的正常M EP…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患者处理时间的能力受损。本试验旨在研究高频(5H z)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对执行时间复制任务的PD患者的作用。研究发现,当rTM S诱导透过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 LPFC)而不透过补充运动区进行时,患者对时间的处理有显著改善,这说明包括基底节和DLPFC的神经回路可能构成对时间感觉有益的神经网络。高频rTMS对于帕金森病时间感觉的改善作用@Koch G.$Fondazione Santa Lucia, IRCCS, Lab. Neurol. Clin. e Comportamentale, Via Ardeatina 306, 00179 Rome, Italy Dr. @Oliveri M. @Brusa L. @张玉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改良式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病人进行肢体感觉在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及其神经功能重塑的研究。方法:以改良式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病人为实验对象,使用3.0T磁共振仪行大脑运动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受检者分别刺激手部,使用BOLD序列,检测双侧上肢感觉在健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投射区。结果:6例行改良式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病人有5例检测出对侧肢体运动fMRI代表区,其中3例得到双侧上肢在健侧大脑皮质的运动代表区。结论:在人类一侧大脑半球切除后,存留大脑半球存在同侧肢体感觉功能的感受区,有神经感觉功能的重塑发生。  相似文献   

8.
左侧语言优势半球损害患者的语言网络神经影像研究,表明了右侧额下回(IFG)的激活现象。通过神经影像引导下的反复经颅磁刺激(rTM S),扰乱脑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右利手患者两侧IFG的语言功能,从而检测右侧IFG激活的功能相关性。所有受试者的左侧IFG都对TM S敏感。在患者中,这种左侧敏感性与其语言左侧化的程度相关,那些具有最小单侧优势的患者也对右侧IFG相应语言功能的右侧TM S敏感。脑肿瘤患者右大脑半球的基本语言功能@Thiel A.$Max-Planck-Inst. for Neurol. Res., Gleuelerstrasse 50, D50931 Cologne, Germany Dr. @H…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局部运动皮层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未行药物治疗的PD患者对应于右手的左侧运动皮质区进行反复经颅磁刺激(rTMS),比较阈下rTMS(0.5Hz,600脉冲或10Hz,2000脉冲;由“真”或“假”线圈产生)与单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及限时运动任务进行临床评估,使用单一或配对脉冲TMS技术对皮质兴奋性进行神经生理学测定。结果:10或0.5Hz的真rTMS可改善运动功能,假rTM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无作用。高频rTMS可改善刺激区对侧上肢的僵硬和运动迟缓,而低频rTM…  相似文献   

10.
史静卉  蔡忠云  龚利 《中医学报》2016,(11):1819-1822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步态周期、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双支撑相、健肢摆动相、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健侧踝关节等多项参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健肢摆动相3项参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运动神经网络重组的横向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卒中患者被动运动任务时大脑的激活差异。方法对20例卒中患者分别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I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不同恢复程度的卒中患者患肢腕关节被动运动激活脑区不同:恢复较好者,以对侧感觉运动区(SMC)、同侧小脑、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显著;恢复不好者,远隔部位激活较显著。患者健肢激活脑区及面积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侧SMC及SMA对运动功能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健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对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25例由一侧大脑半球病损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按Engel手术分级标准,25例手术患儿中23例获得Ⅰ级效果,2例为Ⅱ级。所有患儿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术后无明显加重。术后脑电图随访显示,23例痫样放电消失,2例得到部分改善。术后MRI显示健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生长,同侧硬膜下腔明显缩小。结论对一侧半球广泛性病损所致的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3.
龙安国  刘慎梅 《中外医疗》2011,30(33):64-64,66
目的 经颅磁刺激(TMS)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为TMS治疗组(60例健侧刺激组、50例患侧刺激组),对照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并对3 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4.
徐蓉  李曦光  王明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91-1792,1795
目的 研究肌张力低下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持续电刺激的情况下进行步行重建的可行性,以期达到缩短治疗时间、重建步行机能的目的 .方法 选取14例初患脑卒中的患者在步行训练中对股直肌进行持续电刺激,在刺激前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解析和表面肌电图的测试方法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刺激后重心移动速度和健侧膝关节的角度明显提高,偏瘫侧的步幅明显提高、健侧支撑相的时间大幅缩短,偏瘫侧股直肌的肌肉活动量明显增强,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电刺激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改善步态,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虽然帕金森病(PD)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很高,但是对于PD患者抑郁与抗抑郁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联系却知之甚少。目的:采用SPECT检查氟西汀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 S)对PD和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26例患者被分配至2个治疗组:一组接受有效的rTM S及安慰剂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M TLE)患者在进行W ada试验或颈内动脉给予异戊巴比妥(IAP)时,不同类型的记忆刺激能否提供不同的信息。方法:89例适合外科手术的确诊M TLE患者,在实施IAP手术之前选择性地对其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优势区进行语言及双重编码刺激以评估其记忆能力。结果:行IAP后无论大脑半球的哪一侧损伤,左侧大脑半球的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右侧大脑半球。该现象可以被解释为,左侧大脑半球的优势是编码所有刺激信号,而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局限于编码语言表达的刺激信号。更为重要的是,该现象表明在损伤部位的同侧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查,探讨皮层下卒中患者强制性治疗(CIMT)的康复机制.方法 对5名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在CIMT前行一次脑功能性成像(BOLD-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两次临床评分,在治疗后再行一次BOLD-fMRI及临床评分.对实验数据行后处理.结果 5名患者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可见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OLD-fMRI发现:患者CIMT前,患手与健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IMT前、后,患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进行前后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MT前:健手运动时,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及同侧小脑激活,部分患者运动前区及其他运动区激活;患手运动时,多数患者对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双侧次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等)激活,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在CIMT后:健手运动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患手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伴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结论 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发生了脑功能重组.皮质脊髓系统完整性的损害与残余运动系统的重组有关.CIMT可以促进脑功能重组,并产生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双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对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且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侧rTMS组(15例)、单侧rTMS组(15例)和假刺激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双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两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单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患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健侧大脑半球假性刺激,假刺激组接受与双侧刺激组相同参数的两侧大脑半球假刺激。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治疗前,双侧rTMS组和单侧rTMS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假刺激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假刺激组,且双侧rTMS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单侧rTMS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单侧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双侧高频rTMS联合传统吞咽康复治疗可有效治疗单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卒中后偏瘫(HA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H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肢体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FAC、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应用于HAS患者,可提高FMA、BBS、FAC、SIS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