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0T MRI鼠脑C6胶质瘤模型弥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3.0TMRI行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病灶中心区及对侧正常尾状核区的ADC及eADC值。方法32只正常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在右尾状核区接种C6胶质瘤细胞。用3.0TMRI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0,1000s/mm2。在ADC及eADC图上测量病灶中心区及对侧正常尾状核区的ADC及eADC值。结果鼠脑C6胶质瘤模型病灶中心区及对侧正常尾状核区的ADC及eADC值如下:右尾状核C6胶质瘤中心区ADC平均值为(0.805±0.12)×10-3mm2/s,对侧正常尾状核区ADC平均值为(0.666±0.13)×10-3mm2/s,两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右尾状核C6胶质瘤中心区eADC平均值为0.451±0.06,对侧正常尾状核区eADC平均值为0.519±0.08,两者差别亦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用3.0TMRI对鼠脑C6胶质瘤模型行DWI成像切实可行,并且,通过测定病灶中心区及对侧正常尾状核区的ADC及eADC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正常志愿者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测量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提出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并探讨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38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45岁和<45岁分为2组,并按性别分为男、女2组.采用3.0T核磁共振仪行DWI扫描,并采集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正常人肝脏ADC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 448.75±313.31) mm2/s、(1 221.29士258.54) mm2/s、(1 153.53±218.21)mm2/s;同一 b值时,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段或同一性别间,其b值=500 s/mm2时,均与b=800,1 000 s/mm2时存在差异(P<0.05),而b=800 s/mm2与b=1 000 s/mm2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可以对正常肝脏的水分子扩散进行定量分析,对正常肝脏ADC值的范围正常参考值的提出,可为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肾脏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b值及测量平面提供依据,并探讨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正常值的影响。方法对48例健康志愿者行DWI扫描,b值取100、500和800s/mm2,测量双侧肾脏上极、中部、下极皮质和髓质的ADC值。结果正常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2.40±0.18)mm2/s和(2.34±0.22)mm2/s(b=800s/mm2,中部层面)。b值为800s/mm2时,肾脏中部皮质ADC值大于两极,而髓质ADC值各部位间无差异。肾脏皮、髓质的ADC值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结论 b值为800s/mm2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皮髓质分界可辨的前提下更好的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理想的测量层面应选择肾脏中部层面。肾脏的ADC值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的ADC值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8例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和26例恶性骨肿瘤行DWI.采用单激发EPI序列,3个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500、1000 s/nun2.在ADC图上测量每个病变的最低、最高和整体ADC值.结果 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最低ADC值[(1.28±0.49)×10-3mm2/s]高于恶性骨肿瘤[(0.92±0.35)×10-3mm2/s,t=2.839,P<0.01],整体ADC值[(1.62±0.51)×10-3mm2/s]也高于恶性骨肿瘤[(1.21±0.36)×10-3mm2mm/s,t=3.092,P<0.01],但两者都有很大重叠.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最高ADC值[(2.02±0.55)×10-3mm2/s]与恶性骨肿瘤的最高ADC值[(1.71±0.65)×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9,P>0.05).去掉以囊腔为主的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例,则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最低、最高和整体ADC值分别为(1.11±0.31)×10-3mm2/s、(1.88±0.49)×10-3mm2/s和(1.45±0.35)×10-3mm2/s,与恶性骨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8、0.964、2.012,P值均>0.05).结论 ADC值不能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5.
MR表观扩散系数值评价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分析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肾脏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依据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肌酐将病例组分为肌酐正常组(15例)和肌酐升高组(16例);测量选定部位的ADC值;比较3组间ADC值异同并分析ADC值与肌酐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肾脏ADC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ADC值低于正常肾脏,肌酐升高组ADC值低于肌酐正常组。b值为1200s/mm2、1500s/mm2时肾脏ADC值与血清肌酐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DC值可以评价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ADC值预测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I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34例)和无复发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DC值差异,同时分析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5)、(0.92±0.1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在ADC值分布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年龄<35岁患者的中位ADC值低于年龄≥35岁患者(P=0.029),直径2~5 cm肿瘤的中位ADC值低于肿瘤直径> 5 cm者(P=0.040),ER阳性肿瘤的中位ADC值低于ER阴性者(P=0.04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取0.907×10-3mm2/s (≤0.907×10-3mm2/s具有复发和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儿童小脑常见后颅窝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临床治疗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患者中,髓母细胞瘤24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MRI检查,在重组的ADC图像上比较肿瘤实质与正常小脑实质的信号强度,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三组肿瘤实质的ADC值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ADC图像上24例髓母细胞瘤中,9例肿瘤呈低信号、12例呈略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0.70±0.11)×10-3mm2/s。所有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呈高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1.80±0.30)×10-3mm2/s。9例室管膜瘤中,5例肿瘤呈略高信号、4例呈高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1.16±0.18)×10-3mm2/s。髓母细胞瘤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AD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P值(0.01)。髓母细胞瘤较室管膜瘤的AD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9,P值(0.0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室管膜瘤的ADC值增高,差异... 相似文献
8.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和17名无直肠病变的自愿者行盆腔T2WI和DWI,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采用肓法随机进行MRI阅片后对比分析单纯T2WI与T2WI结合DWI对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并对直肠癌和正常肠壁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单纯应用T2WI与T2WI结合DWI检出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873与0.978(P<0.05)、0.905与0.986(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两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60和0.828,P<0.05).直肠癌和其癌周正常肠壁ADC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93±0.14)×10-3 mm2/s、(1.40±0.17)×10-3 mm2/s,直肠癌与正常肠壁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P<0.01).结论 3.0 T MR DWI能较直观地显示直肠癌,其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对直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淋巴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 DWI及ADC值在淋巴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8.7岁.其中10例化疗后进行复查;健康志愿者10名,男5名,女5名,平均年龄48.4岁.在3.0 T MRI上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采用PSS 11.0统计软件,对淋巴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淋巴结的ADC值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DWI与常规T2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753.33±31.28)×10-3 mm2/s,化疗后复查,平均ADC值(1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1264.20±71.60)×10-3 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5),治疗后ADC值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结论 3.0 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瘤、不同级别的透明细胞型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16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实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扫描(b值为800s/mm2)。分别测量肿瘤及肾脏实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瘤、不同级别的透明细胞型肾癌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肾脏实性肿瘤的平均ADC值(1.24×10-3 mm2/s)低于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1.59×10-3 mm2/s)。透明细胞型肾癌ADC值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肾脏肿瘤,除与嗜酸细胞腺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同病理类型肿瘤ADC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54,以1.355×10-3 mm2/s为阈值,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78.5%。不同级别的透明细胞型肾癌ADC值随细胞级别的升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DWI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瘤、不同级别的透明细胞型肾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常规MRI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3.0 T高场强超导型MR机,应用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44例膀胱癌患者,共71处病灶行MR检查,观察其DW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1处病灶中,有蒂型病灶占60.56%(43/71),在DWI上均表现为C形或拱形样结构,其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5.35%(41/43)。DWI诊断膀胱癌T分期的准确度非常高,其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3%、84%、91.3%。DWI对膀胱癌T分期准确性优于T2WI(71.83%),但联合T2WI,可提高其对分期诊断的准确性(90.14%)。结论 3.0 T高场强MR DWI所表现C形或拱形样结构,可作为早期膀胱癌较特征性的诊断征象。联合其他序列,可提高DWI对分期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ADC值与rADC值诊断脑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rADC)诊断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9例拟诊脑肿瘤患者除常规序列及增强扫描外加作DWI,并测算肿瘤实质及肿瘤实质对侧镜面正常区的ADC和rADC值.结果 低级胶质瘤42例,高级胶质瘤15例,脑膜瘤12例.3组肿瘤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F=13.882,P=0.000,rADC:F=19.858,P=0.000);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脑膜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499和6.4714,P<0.01),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脑膜瘤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1344和7.7569,P<0.01),高级胶质瘤与脑膜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q=1.4697,P>0.05,rADC:q=1.7915,P>0.05).结论 ADC值和rADC值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利用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乳腺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隆乳术后26例,乳腺癌6例,乳腺良性病变4例,均行常规MR T1WI、T2WI和压脂序列T2WI,1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13例行扩散加权成像,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6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能显示显示乳腺结构及邻近组织情况,图像清晰无变形.22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注入物于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上显示最清晰,呈均匀高信号;4例角鲨烯注射液隆胸术后,注入物在T1WI和T2WI上呈小颗粒状脂肪信号影.6例乳腺癌于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曲线呈早期信号快速上升,中晚期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表现;4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乳腺良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呈逐渐上升改变.结论:3.0T磁共振结合体部相控阵线圈可显示隆胸材料的性质和分布,常规MRI扫描结合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DWI)质量的影响。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b值为500、1000、1500、2000、2500及3000 s/mm2,进行MR DWI检查,选取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及背景等部位进行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T1WI和T2WI检查。结果: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背景噪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的信号强度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结论:在1.5 T场强条件下,b值为1000和1500 s/mm2时扩散加权图像上组织对比较好,清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直肠癌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探讨直肠癌术前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合理b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直肠癌36例,术前行3.0 T MR DWI,b值取500、800、1000、1200、1500 s/mm2.分析各b值对肿瘤信号强度(ST),肿瘤信噪比(SNR),肿瘤与直肠系膜(CNRT/F)、肿瘤与盆壁肌肉(CNRT/M)等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以及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结果 ST、SNR、CNRT/F及CNRT/M分别在b值为1000 s/mm2~1200 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22,P=0.119,P=0.102,P=0.161),而在b值<1000或>12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判定中,主观评分在b值为1000 s/mm2~ 1200 s/mm2之间及1200 s/mm2~1500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67、P--0.110),而在b值<10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b值取1000或1200 s/mm2时,既能获得良好的DWI图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可作为直肠癌术前3.0 TMR扩散加权成像的合理b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E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实质内EC的常规MRI和DWI的信号特征。定量测定EC、正常脑白质和脑脊液(CSF)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值,并比较常规MRI和DWI各自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4例位于幕下小脑实质内,其中1例合并蛛网膜囊肿。1例呈巨块状跨左侧额、颞叶实质,另1例位于左颞叶内;(2)2例为均匀性长T1、长T2信号,类似CSF信号,4例表现为不均匀性囊实性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漩涡状或卷发状短T1信号。所有病灶D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等低、等高信号,部分病灶内信号不均;所有病灶均无灶周水肿信号;增强后均无异常强化;(3)所有EC的mADC值均较CSF值显著减低(t=39.97,P<0.001),较脑实质值显著增高(t=4.73,P<0.01);(4)单纯常规MRI对EC的诊断正确率为50%(3/6),结合DWI后的正确率为100%(6/6)。结论DWI有助于确诊脑实质内EC,对预防术中化学性脑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DWI应作为颅内囊性病灶检查时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20例、囊变坏死性脑肿瘤50例、表皮样囊肿20例和蛛网膜囊肿35例,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和DWI检查.结果: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0.67±0.178)×10-3mm2/s;脑肿瘤囊变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2.48±0.156)×10-3mm2/s,脑脓肿ADC值明显低于脑肿瘤囊变坏死灶ADC值(P<0.01).表皮样囊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1.19±0.157)×10-3mm2/s;蛛网膜囊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3.01±0.321)×10-3mm2/s,表皮样囊肿ADC值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ADC值(P<0.01).结论:DWI和ADC值测量可有效鉴别脑脓肿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DWI和ADC值测量能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共振波谱(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4例胶质瘤术后复发和20例放射性坏死患者采用Siemens Verio 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DWI、PWI或MRS检查.分别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rADC值、PW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MRS的代谢物参数,利用两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并联合筛检DWI、PWI和MRS各自的最佳参数.结果 rADC值、rCBV和Cho/NAA分别是DWI、PWI和MRS的最佳诊断参数,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Youden指数最大值作为诊断临界点,rADC值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2.9%.rCBV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94.7%.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联合rADC值、rCBV和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100%.结论 DWI、PWI和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最佳参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MR扩散加权成像(DWI)时腹部实质性器官和肝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9例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包括正常对照组17例,恶性病变组12例(肝细胞癌6例,胆管细胞癌2例,转移癌4例)。对每例受试者分别采用2种扫描方案行DWI扫描,方案A采用b值为0、500和1000s/mm2,方案B采用b值为0、200和400s/mm2。测量并比较两种方案DWI扫描时腹部各器官及肝脏病灶的ADC值。结果:采用A方案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50±0.11)×10-3mm2/s,采用B方案时为(1.13±0.19)×10-3mm2/s,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058,P<0.001)。采用这2种扫描方案其它器官的ADC值测量结果:脾脏分别为(0.94±0.08)×10-3mm2/s和(0.86±0.08)×10-3mm2/s,胰腺分别为(1.43±0.13)×10-3mm2/s和(1.36±0.15)×10-3mm2/s,肾皮质分别为(2.19±0.15)×10-3mm2/s和(2.21±0.19)×10-3mm2/s,肝内恶性病灶分别为(1.11±0.14)×10-3mm2/s和(1.02±0.13)×10-3mm2/s;除肾皮质外,脾脏、胰腺和肝脏病灶的两次ADC值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值差大时的测量结果均明显高于b值差小者。结论:DWI成像时b值的不同会影响ADC值的测量结果,大b值差时的测量结果较小b值差时更准确且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