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贾晓辉 《临床荟萃》2012,27(7):612-6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细胞免疫特异性激活,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强,导致造血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异常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十一酸睾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例,效果较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功能衰竭伴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 ,随着近年来对再障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治疗方法也有所改进 ,我院从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4月在常规 SAL (雄激素、山莨菪碱、左旋咪唑 )基础上 ,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再障 2 6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选本院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4月收治再障患者 49例 ,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 ,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6例 ,年龄 14~ 6 3岁 ,平均 31岁 ,男 16例 ,女 10例。其中慢性再障 2 3例 ,急…  相似文献   

3.
<正>总结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本院骨髓涂片诊断为骨髓转移癌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现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7例患者中,男1例,女6例。年龄1 4~75岁,均为发现骨髓转移癌后,寻找原发灶。2.临床表现贫血合并发热2例,发热合并骨痛2例,皮肤出血1例,单纯贫血1例,皮肤肿块1例。以中度贫血、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至2015年,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对收住的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生血合剂200 ml,口服,2/d;司坦唑醇2 mg,3/d;吗替麦考酚酯成人1.0 g,2/d;骨髓腔输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0000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450μg、重组人白介素-11 4.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骨髓腔注射,1周1次,共4次。治疗1月,观察血象和骨髓。出院后巩固治疗3-6个月,观察疗效,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疗1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Hb、WBC及Plt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好转(P0.01),有效率90.57%(48例);骨髓增生活跃者46例(86.79%),与治疗前9例(16.98%)相比,有好转(P0.05);治疗3-6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明显进步3例(5.66%)、无效2例(3.77%),基本治愈率和缓解率90.57%(48/53例),明显进步率5.66%,总有效率96.23(51/53例),治疗后检查无明显毒副作用。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缺铁性贫血应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药物治疗,将采取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取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整体疗效、纠正贫血所耗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纠正贫血所耗时间为(17.66±3.63)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62±4.18) d(P0.05);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缺铁性贫血,可快速纠正患者贫血症状,并恢复其血红蛋白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体内TCRδ基因克隆性重排及在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9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及39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标本,使用巢式PCR检测TCRδ基因重排。结果 (1)再生障碍组59例共有6例(10.17%)TCRδ基因重排阳性,MDS-RCC组34例中6例(17.65%)阳性,5例MDS-JMML中无阳性。(2)再生障碍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TCRδ基因重排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再生障碍组中1例首次初筛阳性患者复发后TCRδ基因重新转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中2例初筛阳性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效差伴骨髓TCRδ基因重排持续阳性。结论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有部分患者可出现TCRδ基因克隆性重排,监测克隆性重排可能应用于监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6例,均符合1982年FAB诊断标准。其中6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即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Hpo-MDS),占16.7%,现将骨髓象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6例Hpo-MDS患者中,男2例,女4例,男:女=1:2,年龄27岁至69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难治性贫血(RA)3例占50.0%;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2例,占33.3%;转化中的RAEB2.2骨髓象6例患者均经2个及以上部位骨髓穿刺,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象呈现不同程度病态造血,4例为三系病态造血,占66.7%,2例为两系病态造血,占3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本组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具有一定的疗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抗血小板膜蛋白 (GMP 14 0 )单克隆抗体检测 60例血液病患者血浆GMP 14 0的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5月~ 1999年 3月 ,血液科住院治疗病人60例。男 2 6例 ,女 3 4例。平均年龄 3 3 .6(12~ 67)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AL) 2 0例 (初治 17例 ) ,强化治疗 3例 ;ALL 6例 ,M2 5例 ,M3 3例 ,M1、M4 、M5各 2例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5例 ;;贫血 2 5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 (IDA ) 2 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 5例。上述病例均经骨髓或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 2 0例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们 1990年 4月~ 1999年 3月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5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症、血常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结果,按照 FAB所提出的 MDS分型及诊断标准 [1],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MDS 55例中,男 37例,女 18例,年龄 18~ 73岁。 (1)分型:难治性贫血 (RA)16例 (29.1% ),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22例 (40.0% ),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T)16例 (29.1%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L)1例 (1.8% )。 (2)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症状 52例 (98.0% )。皮肤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查结果对不明原因贫血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通过联合检查,有160例患者(74.4%)明确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98例(45.58%),巨细胞性贫血15例(6.98%),溶血性贫血10例(4.65%),急性白血病6例(2.79%),慢性病性贫血18例(8.37%),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例(1.39%),淋巴瘤5例(2.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2.33%),另外55例(25.6%)贫血的原因不能明确。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同时进行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在确定贫血类型和对症治疗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对大部分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对20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男11例,女9例,中数年龄为66岁)进行了13-顺-维甲酸(13-CRA)治疗。所有病例符合FAB协作组制定的MDS末梢血和骨髓形态学标准;具有典型增生异常改变但骨髓环钻活检增生低下者除外。计难治性贫血(RA)或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S)16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2例,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t)2例。所有患者在13-CRA治疗前都用过维生素B6,叶酸和甲基强的松龙而无任何临床改善。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13-CRA剂量原计划均为100mg/m~2/天,至少用4周,但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了解2007年至2013年7年间贫血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至2013年7年间457例攀钢集团总医院贫血待诊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常规涂片,瑞-姬染色和骨髓铁染色,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铁染色结果,并结合临床,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3年间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结果缺铁性贫血、白血病性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主要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128例(28%),增生性贫血91例(20%),白血病及MDS贫血占82例(18%),巨幼细胞性贫血占64例(14%),感染性贫血29例(6%),其他为描述性诊断骨髓象、骨髓坏死及骨髓转移癌等。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查找贫血病因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C)为一种罕见遗传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均半数DC患者可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DCAAA),雄性激素、强的松、脾切除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s)治疗DCAAA均疗效不理想。作者报道应用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治疗8例DCAA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8例DCAAA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中数年龄23岁)临床上均表现为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6例接受HLA匹配同胞兄妹骨髓,其中4例预处理方案为CY(200mg/kg),另2例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例接受非血缘亲骨髓,预处理方案为CY(120mg/kg)加TBI(1200cGy)。GVHD预防采用氨甲喋呤(MTX)(2例)或MTX加环孢霉素A(CsA)(6例)。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预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切除的效果,报道19例ITP,包括男性4例,女性15例,年龄12~66岁,中数36岁。术前作骨髓巨核细胞数和~(51)Cr血小板转换率等项测定。摘脾选择的标准:1.血小板数<4万;2.无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例外);3.排除脾机能亢进症;4.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5.除外骨髓再生低下;6.排除骨髓浸润性病变;7.排除DIC;8.排除药物性血小板减少;9.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无改善;10.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包括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贫血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本组患者中107例(89.17%)能确诊病因,其中较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31例(25.83%)、急性白血病23例(19.17%)、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10.83%)。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明确贫血原因及其类型、对症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贫血患者的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与临床病因。方法对2013年7~11月在该院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的老年贫血患者175例进行外周血常规、骨髓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论分析。结果 175例老年贫血患者病例中,对贫血类型进行分析,可见大细胞性贫血36例(20.1%),小细胞性贫血65例(37.1%),正细胞性贫血74例(42.3%)。对临床病因进行分析,可见营养不良性贫血66例(37.7%),血液系统恶性肿瘤45例(25.7%),继发性贫血40例(22.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5.1%),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7例(4.0%),溶血性贫血4例(2.3%),造血功能减退3例(1.7%),脾功能亢进1例(0.6%)。结论老年贫血患者就医时多为中到重度贫血,常见临床原因以营养不良性贫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继发性贫血为主,应加强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CD11a、CD49d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表达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测定2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6例急性再牛障碍性贫血(AAA)患者和20例非血液病的外科手术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粘附分子CD11a、CD49d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NC的CD11a及骨髓MNC的CD49d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外周血MNC的CD49d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NC的CD11a及骨髓、外周血MNC的CD49d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在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所不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降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纠正再障患者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以改善其骨髓造血动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04-4605
目的观察环孢素A治疗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在2012年3月~2016年4月中所收治的46例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皂矾丸加十一酸睾酮治疗,观察组在复方皂矾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胶囊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6.52%,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临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再生障碍性患者给予环孢素A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高骨髓造血效率,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增殖特性.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骨髓hMSCs,对其进行培养并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项目:细胞生长情况,第1、2、3代细胞传代时间,扩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时间.20例患者分组:A组(11个月~3岁)6例、B组(4~20岁)6例、C组(21~40岁)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