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过敏反应导致头部和全身皮肤异常疼痛。同时,结构和功能突变会导致皮质下白质受损,感觉信息处理皮质区增厚以及由皮层扩散性抑制诱发的神经重构。本论文将近期关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解剖数据、以及脑干、下丘脑和皮质对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月经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约65%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其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大部分月经期头痛加重,每月发作1次或1次以上,或月经期发作,或月经前1~7天发作,或月经后1~2天发作,即为月经性偏头痛。狭义的月经性偏头痛指患者头痛发作只在月经期发生,其他时间不出现头痛。月经性偏头痛往往有家族遗传史,它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现将月经性偏头痛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一、雌激素水平失调的影响研究认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引起偏头痛的发生,此时若补充雌激素可以控制和预防偏头痛的发生。田新良等进行了月经性偏头痛与女性激素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原理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偏头痛患者在应用硝酸甘油后,出现延迟性偏头痛发作,且特征与自发性偏头痛相同,立足于此现象建立了动物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硝酸甘油可能通过NO、CGRP等递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形成。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1],对其发病有血管说、扩散性抑制说、5-HT说、三叉神经血管说、线粒体机体异常说、镁缺乏说等学说。[2]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发作时头痛剧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失能性原发性头痛,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偏头 痛的致病原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者围绕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伤害感受通路构 建了多种动物模型,在这些动物模型中使用电生理学、视频影像学、免疫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和行为学评估 等进行偏头痛的相关研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偏头痛动物模型有三叉神经刺激模型、皮质扩布去极化/ 抑制诱发模型及转基因动物模型等,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影响女性偏头痛患者发病因素的探讨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女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主要因素并对此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为偏头痛组,5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CL-90与EPQ评定和社会因素及个性特征的采集,再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偏头痛组SCL-90测定结果与常模组比较,两组之间SCL-90的9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差,个性特征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偏头痛的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因素,常诱导偏头痛发作,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月经期和更年期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补充雌激素。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尚未能建立一种公认的能完全模拟偏头痛发病过程的模型。目前,被大家认可的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血管源性学说、神经学说及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人们依据这些学说建立了离体及在体的血管性偏头痛模型、皮层扩布性抑制的皮层刺激模型、三叉神经离体培养模型、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模型以及硝酸甘油模型,此外还有5-羟色胺耗竭模型、基因相关模型等多种偏头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常用偏头痛实验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探讨这些模型的造模方法、理论依据及模型特点,为今后偏头痛研究模型的选择、开发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钧  李国强 《临床荟萃》2000,15(12):567-569
1 概述偏头痛(Migrail)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病,是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发作时伴有众多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表现,历时数分钟或半小时。好发于6~9月,常有多种诱发因素,如天气、疲劳、月经期、精神因素等。2 病因及发病机制偏头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但常与各种诱因有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发病机制有关:①与颅外动脉血管活性物质效应和受体有关。有资料显示,偏头痛患者的颅…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复杂,有临床研究显示多巴胺在偏头痛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多巴胺的合成与代谢,多巴胺与偏头痛的发生及其遗传易感性,多巴胺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及药物治疗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在三叉神经颈复合体分布有多巴胺受体,偏头痛病人出现多巴胺水平、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及多巴胺相...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瞬目反射检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偏头痛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2例偏头痛发作期和32例间歇期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瞬目反射(BR)检测。结果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作期的ACA、BA、VA的Vm明显高于间歇期(P<0.05);两期Vm异常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BR检测提示脑干功能障碍和三叉神经传入通路、面神经传出通路功能障碍,发作期34例(81%),间歇期24例(75%),两期异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着脑干和以三叉神经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这很可能是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脑功能异常,其患病率女性约为18.2%,男性约为6.5%[1],根据有无先兆症状可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MA患者头痛发作之前伴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MO患者只有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畏光等伴随症状。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远未完全明确,目前一般认为其先兆可能和皮层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有关,而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则为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导致。离子通道病(channelopathy…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至今尚无定论。近年来提出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可以很好的解释偏头痛的各种临床表现,但也未能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一种活性极强的小分子一氧化氮,可能通过扩张脑血管、介导血管周围神经源性炎症、易化伤害觉冲动的中枢传递参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水盐代谢障碍,精神受刺激,情绪不良及女性在月经期易发,研究观察到发作期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减少,继而引起血管扩张及动脉血管内缓激肽淤积,颅内受体的痛阈下降而出现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痛”、“偏头痛”等范畴。方法 西药麦角胺,咖啡因、VB1、VB6等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毒副作用多,只能短暂见效,远期疗效差。结果 中医辩证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结论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治疗偏头痛的《海络通》胶囊,经观察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偏头痛的实验模型多是基于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等发病机制而建立,实验模型多选择大鼠,本文以发病机制学说为分类依据,对当前国内外偏头痛实验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是第Ⅴ对颅神经 ,是一对含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混合神经。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 ,又叫痛性抽搐。本症多发于成年及老年病人 ,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数为单侧性 ,仅少数为双侧性。1 病因与病理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后者可因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病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近年来研究发现 ,神经节内有神经细胞消失、炎症浸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脱髓鞘病变等。2 临床表现2 .1 发作情况 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 ,为…  相似文献   

16.
正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列为四大慢性致残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偏头痛患者中月经相关性偏头痛占35%~54%,纯月经期偏头痛占3.5%~21.0%[1],因此对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定义1.1西医方面偏头痛[2]的特征是发作性的,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72 h,可伴恶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原发性帆管神经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头痛为特征。青壮年期患病率最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约50%有家族史。偏头痛发病率高,反复发作,每因气候、精神因素、妇女经期、劳累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病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少阳头痛”等范畴,针灸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谢华  何丽丽  李小燕 《临床医学》2005,25(11):74-74
偏头痛是影响飞行员战斗力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年来一直是航空生理专家主要攻关课题之一,就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偏头痛的血管原性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脑血管的舒缩异常有关。偏头痛的先兆期为颅内血管收缩,头痛期为颅内血管扩张,但是,血管原性学说难以解释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是一种简便、非损伤性可直接取得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动态信息的先进技术,对涉及颅内动脉血流状态改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有资料报道利用TCD检查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紊乱性疾病,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近年来主要有3种理论:一是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与颅外血管扩张有关。二是神经元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不同神经递质介导的脑内不同区域神经元活动所致。重点是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现象,用皮层神经元扩散性去极化解释偏头痛先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Wolff 首次提出脑部循环控制系统的损害是偏头痛的一个原因。之后的研究表明,偏头痛发作之前,先有脑血管收缩或伴随着脑部血管舒张。然而,在偏头痛症中很少有外周循环研究的报道。Appenzeler 等以及 Downey 和 Frewin 报道了手部的异常血管反应;Blau 和 Davis 观察了头痛发作期间球结合膜红细胞凝集和血管收缩或扩张。68例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同时患有周期性头痛的病人,23位属于偏头痛,45位属于其他头痛。根据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前以及术后12~18个月后的自己填写的调查表,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头痛,这四个方面是头痛发作的频率、严重性、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在偏头痛组,术后四方面的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