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风,又名“卒中”,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刘河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喜怒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常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一时难以恢复的后遗症。由于其病程较长,病人情志变化较大,因此,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情志调摄有着其他疗法难以替代的作用。情志调摄主要是指医生以语言、举止或事物等为手段,通过对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等的影响,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态心理,从而促使其身心康复的一类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语言机能与活动机能的…  相似文献   

2.
田兴荣 《河南中医》2003,23(2):70-70
我院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中风病人 16 6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重点加强对情志、饮食、起居等的护理措施 ,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致残率 ,减少了中风病人复发率 ,效果满意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情志护理中风病人应避免过喜、大怒和长期精神抑郁 ,应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稳定。元代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指出 :“中风者 ,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 ,多有此疾” ,强调了精神因素是中风病的发病诱因。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中风病人 ,易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 ,躁动不安。常易造成再次脑出血 ,促使病情恶化 ,甚则死亡。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刘慧君 《陕西中医》2012,(10):1439-1440
<正>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和失语等,生活能力丧失或减退,出现一系列的情志变化,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做好中风病人的情志护理,对于病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志调理是主要的护理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晓缺 《河南中医》2005,25(3):87-87
中风是发病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经救治幸存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及功能障碍。笔者近几年在护理过程中,对中风病人进行饮食、情志及功能锻炼方面的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素珍 《光明中医》2013,28(5):1041-1042
运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中风病人残留的并发症进行全方位的功能训练和情志护理,有效防止和减少致残率,提高中风病人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中风常因忧、思、惊、怒等情绪波动或饮酒暴食诱发导致病情加重,且变化迅速.因此,除对中风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之外,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志变化,适时恰当地实施情志护理,有助于中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钱艳波 《光明中医》2014,(6):1294-1295
目的:探讨对中风患者采取的中医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针对中风病人的情志变化采取相应的中医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中医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志变化。结论对中风患者采取中医心理护理是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情志"治则对缺血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门诊及病房共68例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情志"辨证用药的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少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情志"治疗缺血中风后抑郁是有效的,而且对缺血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提示"调情志"是治疗缺血中风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03-506
中风后情志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康复。对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不同情志障碍的阶段性发展的研究与报道并不多。现代医学常将它分为中风后抑郁与中风后焦虑,中医学则认为常见的病理情志包括恐、忧、悲、怒,并且通常按照此顺序先后出现。这种转化的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是中风后患者气机变化,但现代医学机理并不明确。从生物学的角度,中风后情志障碍的发生与中风时机体生物胺胺含量的下降、Hcy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的激活有关;而反应性机制认为相关事件作为刺激因素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了中风后情志的转化。文章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中风后情志障碍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多有发挥,其内涵经历了由“外风”向“内风”的转变。刘完素首创“内风”论,认为其发病“多因五志,有所过极”,论述了情志急剧波动、情绪反应过强、持续时间过久可诱发中风且影响深远。如患者性刚易怒,久而化热,耗伤肝阴,易生内风;猝然暴怒则肝阳升而无制,亢而化风;“暴喜”多见亢奋激动,气血上冲可引发中风;思、忧、悲日久易气阴两虚甚则肾精亏虚,并见血瘀、痰浊成为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风患者也常伴抑郁焦虑等情志异常,约1/3中风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可以认为情志不调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诱因之一,也是其病后常见症状,引导该病患者对情志的适度调控,对于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遗症病人恢复期的护理兰绮荷(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214001)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蹇涩为主要症状。常因情志不调,酒食不节,精气亏耗而引起。其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尤以老年患者为多,因此对...  相似文献   

12.
孙国柱 《河南中医》1997,17(1):18-18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孙国柱河南省封丘县中医院(453300)对中风急性期病人,我们以通腑泻热,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在病因方面有风、火、痰、气、血之分,其病机是在肝心脾肾四脏阴阳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由于情志、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中风病人情志护理重要性.方法:采用护士对410例清醒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贯穿住院全程,观察疗效.结果:促进患者康复.结论:良好的情志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风又名“卒中”。以口眼斜、言蹇语涩、半身不遂 ,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认为 :中风的发生涉及肝、肾、心、脾四脏 ,在病理上与虚、风、痰、火四者关系最为密切。此病经过辨证救治 ,神志清醒后 ,大多伴有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对此类病人我们要在辨证施护的同时 ,做好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促进病人早日康复。1 情志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而自卑、烦恼、悲观失望、沉闷不语而影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 ,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 ,加倍关心体贴病人 ,帮…  相似文献   

15.
骆凤英 《光明中医》2012,27(2):376-377
目的 遵循中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结合现代护理理念,探讨对中风病人施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流,采用音乐疗法、图片等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宣教,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主动配合治疗.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压疮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银凤 《河南中医》2008,28(1):88-88
压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疾病,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笔者认为,正确的护理,能使压疮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将笔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情志护理压疮的发生与长期卧床、不改换体位有关。因病情漫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致使病人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易怒的不良情绪。这些情志变化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设法了解病人的感觉,鼓励病人表达其感受,耐心倾听并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精神安慰。由于疾病的影响不能自我…  相似文献   

17.
试从“毒损脑络”学说谈中风病精神障碍的病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精神、情感、心理、人格等精神障碍表现,中医学归属情志异常。中风病人中以此为主症表现者已属不鲜,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精神障碍性疾患愈发受到关注。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是治  相似文献   

18.
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康复层面得到专家和患者的肯定。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中风康复护理干预重点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从情志、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督导。中医中风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中医七情理论对中风后情志失调的病机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情志失调导致中风的发生发展,在中风发生后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情志失调之病理基础,肾精亏虚、精不养神、情忐失调,脏腑虚实病机不同,情志失调各异,治疗结合运用病证结合、审五脏之虚实、条畅气机、调畅情志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的“三高”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为平素气血虚弱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等诱因所致。下面就我科收治的128例急性中风病人的发病诱因类别进行了统计,旨在探讨情志状态在预防中风的作用。1 一般资料128例中风病人均由CT确诊。男71例,女57例;年龄34~84岁,平均59岁。按年龄分成青年组21~35岁2例,中年组36~59岁53例,老年组60岁以上73例。128例有高血压病史81例,糖尿病史7例。我们将发病诱因分为躯体性因素和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