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周克菊  徐惠成  常青  梁志清 《重庆医学》2004,33(10):1560-1561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青春期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患者13岁,因反复异常阴道流血,B超宫腔内发现不均质回声行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腔底部发现4cm类息肉样组织.切除的标本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低度恶性间质肉瘤(ESS).随后患者行全子宫切除、双输卵管切除及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切除子宫标本发现残留病灶.结果患者的最后诊断为:子宫内膜低度恶性间质肉瘤Ⅰ期.结论 ESS为一罕见疾病,不易诊断,应重视青春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由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肿瘤可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两种。而后者又分为低度恶性的和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又称淋巴管内间质异位或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核分裂相少,通常少于3/10HPFs。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核分裂相多,通常超过10/10HPFs,平均25/10HPFs,最多可达78/10HPFs。两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核分裂相、DNA倍体数及临床行为等方面。如前者远处转移发生较少,10年生存率近100%;而后者恶性程度较高,多数患者于3年内死亡。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手术治疗是…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例子宫内膜间质起源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讨论,认为在分类上应首先考虑肿瘤的分化程度,同时兼顾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数。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但也常出现一些特殊形态而造成诊断上的错误。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病人,女,24岁.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经期腹痛60d入院.病人以往月经规律,经期4~5d,近60d无明显诱因经期延长至7~15d,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伴下腹阵发性坠痛,持续至月经干净.查体:外阴(一),宫颈(一),子宫前位,如16周妊娠大,质硬,表面不平,双侧附件(一).B超检查:子宫前位,明显增大,约为14.0cm×10.3cm×8.5cm.宫腔内可探及8.3cm×7.7cm×6.8cm大小实性包块,与子宫前壁界限欠清,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可见极小的液性暗区,近宫底部肿块向腔外呈结节样突出,最大4.6cm× 2.9cm.双侧附件(一).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子宫肉瘤的一种,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组织学分型分为:①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②低度  相似文献   

8.
膀胱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发病年龄范围大,从20~80岁均可发病,虽多见绝经前后妇女,但近年来日趋年轻化.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宫颈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因"白带增多3年,阴道不规则出血4月余"求诊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拟诊"宫颈囊肿"于2010年6月24日收入院.入院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见少许暗红色血.宫颈前唇可见一乒乓球大囊肿,质软,遮盖宫颈口,与宫颈组织界线欠清.  相似文献   

10.
<正>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极为少见,我院在10万例活检中只发现两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59岁,病理号86579。闭经10年,阴道血性分泌物6天。门诊B型超声检查发现子宫体部形态异常而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无诱因发现阴道流水样分泌物,量多,无明显臭味。入院前3天变成血性分泌物,伴腰酸不适,某院曾诊断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间质结书观察,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多误诊为平滑肌瘤,肿瘤表现出肿块状、息肉状、浸润状多种病理大体形态,核分裂相多少与病变程度不一致,所以,核分裂相不能作为单一诊断恶性程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Vi-mentin阳性结果。4例MSA阳性结果,说明该肿瘤有向平滑肌分化趋势,3例病例肿瘤组织中伴有卵巢性索样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24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21例CD117和18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75%。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科1966—1985年间收治的44例子宫内膜癌的疗效,重点分析放射与手术综合治疗的38例,其五年及十年存活率各为80.65%与71.43%(校正十年存活率75%)。讨论了术前、术后放射的意义及晚期病例的综合治疗措施,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因素,认为临床期别越晚及子宫肌层浸润越深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常见为低度恶性内膜间质异位症;与高度恶性间质肉瘤主要不同点在于前者瘤细胞异形性小,核分裂相少、生长缓慢,复发及转移发生较晚,预后较好。由于两者预后有显著差别,必须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注意区分其恶性程度。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内膜间质肿瘤A1AT及A1ACT多阳性,与平滑肌肉瘤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495例的组织分型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95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形态特点、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的分析。病例在组织学上可分为内膜样腺癌、腺角化癌、透亮细胞癌、分泌型腺癌、鳞腺癌、浆液乳头状腺癌和粘液型腺癌等七型。根据肿瘤组织形态及生长部位,认为他们均起源于子宫内膜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苗勒管上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各型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情况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所不同;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组织分型是一项估计预后的病理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6.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l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增生过长标本46例,应用图象分析技术进行AgNORs形态定量及以免疫组化法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作检测。结果表明:图象分析AgNORs颗粒大小、形态、分布结合颗粒面积、平均面积的综合分析评价,较光镜检查人工计数更客观、精确、可靠地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再结合ER,PR含量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重新认识食管、胃、肠道闻叶源性肿瘤的组成。方法:用CD117、CD34、SMA、S100蛋白4种抗体对45例食管、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确诊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间质瘤18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1例;小肠间质瘤14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间质瘤6例。食管内胃肠道间质瘤少见,胃、肠道间质瘤较多见(88.1%),但仍有平滑肌瘤(7.14%)和神经来源的肿瘤(4.76%)。结论:食管、胃、肠道间质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需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是诊断间质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讨论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50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作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SMA、NSE表达.结果:70%的GIST发生于胃和小肠,腹膜后及盆腔亦占一定比例.GIST可分别或同时表达SMA、NSE.良性15例,恶性20例,潜在恶性15例.结论:GIST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或上皮样间叶源性肿瘤多系GIST,食管、腹膜后及盆腔梭形细胞肿瘤或上皮样间叶源性肿瘤应常规作免疫组化与GIST鉴别,其良恶性需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GIST进行标记,观察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站果:在48例GIST中,CD117阳性率为89.6%(43例),CD34的阳性率为83.3%(40例),SMA的阳性率为31.3%(15例),S-100的阳性率为14.6%(7例)。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而且联合使用才能提高GIST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