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及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儿科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KD中典型43例,不典型28例.男4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9个月至13岁,<1岁3例,~3岁38例,~5岁17例,>5岁13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9个月.早期误诊22例.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均为冠脉扩张.结论 典型KD早期易诊断,预后好,不易发生冠脉损害.不典型KD早期易误诊,易发生冠脉损害.KD发病10 d内用丙种球蛋白(1 g/kg)单次给药效果好,大部分患儿24 h内热退.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是由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多样。现将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 2月收治的 IM患儿中资料完整者 4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 IM 41例 ,诊断以具有 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 (异淋 )≥ 1 0 %或 <1 0 % ,但 E-BVIg M均阳性为标准[1 ] 。41例中男 2 1例 ,女 2 0例 ,年龄 9个月~ 1 1岁 ;0~ 1岁 2例 ,~ 3岁 1 4例 ,~ 7岁 1 6例 ,~ 1 1岁 9例。1 .2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 5天以上 40例 ,淋巴结肿大 41…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误治。我们分析了263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IM的诊断及重症判别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2年和2016年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2012年和2016年收治并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点,比较患儿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结果 2012年和2016年死亡的患儿分别为122例和119例.2012年死亡病例中,男71例(58.2%),女51例(41.8%);其中0~28 d的新生儿20例(16.4%),29 d至1岁70例(57.4%),>1~3岁13例(10.7%),>3~6岁10例(8.2%),>6岁9例(7.4%);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3/122,43.4%)最多,感染性疾病(38/122,31.1%)次之,意外伤害(17/122,13.9%)居第3,血液病和肿瘤(14/122,11.5%)居第4.2016年死亡病例中,男70例(58.8%),女49例(41.2%);其中0~28 d的新生儿24例(20.2%),29 d至1岁60例(50.4%),>1~3岁20例(16.8%),>3~6岁8例(6.7%),>6岁7例(5.9%);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5/119,46.2%)最多,血液病和肿瘤(47/119,39.5%)次之,感染性疾病(11/119,9.2%)和意外伤害(6/119,5.0%)居第3和第4.2012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14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1例(7.1%)、2例(14.3%)、4例(28.6%)、7例(50.0%);2016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47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29例(61.7%)、10例(21.3%)、4例(8.5%)、4例(8.5%).与2012年比较,2016年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显著减少,血液病和肿瘤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012年相比,2016年感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比例明显下降;血液病和肿瘤占比显著升高,且年龄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 fectious m ononucleos is,IM)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经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较少见于婴儿,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典型病例多,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为了加深对其认识,本文总结了1998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婴幼儿IM患者130例,分析它的特点。1一般资料130例均为本院1998年3月至2005年2月住院患儿,诊断依据按张之南主编[1]《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岁,男81例,女49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部充血占94.60%(123/130),持续发热为1周~4周占87.70%(114/130),浅表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们收治急性阑尾炎941例,其中5岁以下小儿阑尾炎47例,占同期病例数的4.9%。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28例,女19例。<1岁2例,1~2岁9例,3岁21例,4岁9例,5岁6例。最小10个月,最大5岁。 2.就诊情况:多数患儿发病后12小时内即就诊。因首发症状不典型先后曾误诊上感、肠虫症、肠炎、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住院27例。由儿内科转入12例,其中4例以肠套、肠梗阻住院。本组术前明确诊断38例(80.9%),误诊9例(19.1%)。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17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17例 ,为吸取误诊教训 ,提高诊断水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中 ,男性 12例 ,女性 5例 ;年龄 3个月~ 8岁 ,其中≤ 4岁 14例 ,占 82 .4%。1.2 诊断17例诊断均符合日本 MCL S研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1 ] 。发病至确诊时间 4~ 18天 ,平均 9.71天。确诊前住院 0~ 13天 ,平均 2 .94天。误诊情况见表 1。1.3 临床表现17例均有发热 ,口唇潮红、皲裂甚至出血。入院时热程 4~ 10天 ,体温 39.0~ 41.0℃ 14例 ,37.5~ 39.0℃ 3例。出现皮疹 13例。球结膜充血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热程与EB病毒DNA(EBV-D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IM患儿32例,分析其热程与E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的关系.结果 儿童IM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为68.75% (20/32),拷贝数平均为1.39×107/ml(中位数8.36×104/ml),检测时发病时间平均6.6天(中位数8.0天).患儿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4天91.67%、5~8天61.54%、9~12天33.33%、13~16天0.热程1~4天EBV-DNA的检出阳性率和拷贝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患儿EBV-DNA的阳性率随着热程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相关系数R=0.99(P<0.05).结论 在患儿发热早期(1~4天)检测EBV-DNA对儿童IM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而发热9天以后,该项检测在临床诊断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自7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临床表现较复杂,目前主要仍靠临床诊断。本文分析我院1982年以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8例患者,探讨本地区发病的一些特点。 临 床 资 料 一、诊断标准:根据文献介绍的诊断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本组的诊断依据是:1.有或无前驱症状;2.多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有较多样化的神经系统方面的改变。3.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轻度异常或无改变。4. 排除神经精神系统的其它疾病。 二、一般资料:78例中男35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1:1.23,年龄最大71岁,最小9个月。7岁以下7例(9%),8~15岁11例(14%),16~35岁37例(47.4%),36~50岁13例(16.7%)。50岁以上10例(12.8%),以青少年多见。各个月都有病例报告,但以5、6、7月份最多,共38例,占48.7%。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该院362例6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病年龄、发病情况(散发、群发)、发病季节、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362例患儿中男192例,占53.0%,女170例,占47.0%;年龄以3~6岁为主占219例(60.5%);以散发病例为主,占239例(66.9%);好发于冬季[160例(44.2%)]和春季[126例(34.8%)];病程多在2~3 d(51.4%).临床表现以腹泻[328例(90.6%)]、恶心呕吐[263例(72.7%)]为主,126例(34.8%)患儿出现发热,52例(14.4%)患儿出现脱水征象,231例(63.8%)患儿白细胞总数正常,82例(22.7%)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以低钠低氯、低钾为主.86例(23.8%)患儿住院治疗,住院时间1~4d,平均2.4d,所有患儿均治愈,无死亡患儿;其余患儿[276例(76.2%)]均在家中隔离,未经药物治疗,均自愈.结论 6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3~6岁高发,好发于冬春季节,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而需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 (MM )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 ,常侵犯多个系统 ,临床表现多样化 ,极易误诊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就我们近年来所收治的 11例M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统计病例 30例 ,均是按诊断标准确诊为MM的患者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5 2~ 74岁 ,平均年龄 6 2 .4岁。发病至确诊时间 7天~ 4年。其中误诊 11例 ,误诊率36 .7%。误诊时间 3个月~ 4年不等。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如表所示。11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表症状误诊疾病例数乏力纳差慢性胃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 ,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于此病临床表现多样 ,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疾病早期易误诊 ,因此 ,早期诊断对川崎病患儿的治疗及防治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0例川崎病为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2月住院患者 ,男 5 5例 ,女 2 5例 ,男∶女 =2 .2∶1,发病年龄 :2个月~ 10岁 ,其中 <1岁 2 4例 (30 .0 % ) ,1~岁 2 7例(33.75 % ) ,2~岁 6例 (7.5 % ) ,3~岁 10例 (12 .5 % ) ,4~岁 4例 (5 .0 % ) ,5~岁 2例 (2 .5 % ) ,>6岁 7例 (8.75 % )。诊断标准依据 1984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上海地区2008年1月至10月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4 727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例及其中323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90%以上)多见,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7月份;57.6%患儿发病前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36.2%),心肌损害(15.5%),肺炎(14.6%)和肝功能损害(1.6%),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一般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盆、腹腔的其它肿块易误诊为卵巢囊肿。本文就我院1988年1月至1994年6月56例误诊卵巢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吸取教训,提高诊断正确率。1 临床资料 我院1988年1月至1994年6月术前诊断为卵巢囊肿行手术共368例,其中手术证实误诊56例,误诊率15.22%。56例患者,21~30岁32例(57.2%),31~40岁12例(21.4%),41~50岁6例(10.7%),51~60岁5例(8.9%),62岁1例(1.8%),平均31.6岁。患者盆、腹腔均可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早期诊断、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的治疗及特点.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按照《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确定诊断.患儿的发病年龄:<28d 4例,28d~(岁)8例,1~(岁)18例,3~(岁)20例,≥8岁6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 ,常侵犯多个系统 ,临床表现多样化 ,极易误诊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就我们近年来所收治的 11例M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统计病例计 30例 ,均是按诊断标准确诊为MM的患者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5 2~ 74岁 ,平均年龄 6 2 4岁。发病至确诊时间 7天~ 4年。其中误诊 11例 ,误诊率 36 7%。误诊时间 3个月~ 4年不等。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详见表。表  1 1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表症状例数误诊疾病例数乏力纳差 8慢性胃炎 2慢性…  相似文献   

17.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误诊较多。本院从1976年1月~1991年4月共收治小儿化脑(不包括流脑)81例,其中婴儿49例(占60.5%),而婴儿化脑误诊26例,误诊率达53%。现将26例误诊患儿作一分析。 1.临床资料男14例,女12例,新生儿3例,~3月3例,~6月6例,~9月7例,~1岁7例。误诊时间最长20天,平均8.6天。  相似文献   

18.
城区哮喘儿童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其病 因复杂,个体差异甚大,喘息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哮喘的规范化 治疗和管理教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院儿科自1997年2月起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对部分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教育,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城区在我院儿科哮喘门诊诊治的60 例哮喘儿童.全部患儿均符合哮喘诊断 标准[1].男37例,女23例,男女之比1.6∶1.年龄:3岁以下10例,3~6岁20例 , 7~9岁10例,10~12岁10例,13~15岁10例.哮喘分度:轻度10例,中度49例,重度1例. 平均6.87岁,病程<6个月10例(16.7%),7个月至2年23例(38.3%),>2年27例(45%) .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对我院11年来(1979~1990)住院的208例逐例作了诊断审定,并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分型、年龄和性别根据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1986杭州)分型标准,208例14岁以下的患儿出院时诊断为急性型(病程<6个月)者178例(85.58%),慢性型(病程>6个月)24例(11.53%),反复型6例(2.88%)。男性124例,女性84例,(1.5:1)。发病年龄1岁以内者16例(7.69%),1~3岁75(36.06%)。4~7岁97例(46.63%),8~14岁20例(9.62%),最小1例生后25天,以3~5岁发病率最高,占急性型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4月~1996年1月经B超检查诊断为肠套叠的42例患儿的资料,对其超声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儿,男23例,女9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1.4岁。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者19例(45.2%),12~24小时者12例(28.6%),24小时以上者11例(26.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吵、腹痛29例(69.1%),呕吐30例(71.4%),血便22例(52.3%),腹部包块20例(47.6%),少数病例有发热、腹泻及上感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