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拟观测肺手术病人在仰卧下行双肺通气(TLV)和单肺通气(OLV)时气道峰压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判断双腔导管位置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麻醉行双腔导管择管(DLT)时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路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时的价值。方法:选择右肺疾病的开胸手术40例,ASAI~Ⅲ级,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麻醉,采用听诊法与纤维支气管镜检(FOB)相结合确定导管所处位置,并同时监测左、右支气管的呼气末CO2值(Pet-CO2)及波形的变化。结果:DLT在气管内位置改变,左、右呼吸音亦出现改变,同时所监测到的值及波形也出现相应的变化。结论:DLT插管全麻中两路ETCO2监测在引导DLT插管、定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气管插管过程中快速判断插管位置。方法 :插入气管导管后立即连接呼出气二氧化碳 (ETCO2 )传感器监测ETCO2 波形及呼出气二气化碳分压 (Petco2 ) ,ETCO2 波形及Petco2 >30mmHg表明气管插管位置在气道内。结果 :2 3例病人利用监测ETCO2 均能有效判断插管位置。并且监测胃管末端无ETCO2 波形及Petco2 为零。结论 :ETCO2 能快速而有效地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静脉诱导后插入Robertshaw双腔管,连接西门子KION麻醉工作站行机械间隙正压通气(IPPV),频率15次/min。根据双腔、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环(P-V环)环体的变化及气道压力的变化反复调整导管,获得满意P-V环形状后再用传统听诊法判断其管端位置,最后用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通气15min后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支气管管端位置不当时,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甚至畸形,气道压显著增高。肺顺应性环形状满意,经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管端位置符合的15例,再行调整5例。结论:通过对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及气道压力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正确到为率。  相似文献   

5.
胸腔手术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视频辅助的胸腔镜技术(VATS),这要求通过单肺通气对术侧视野进行充分暴露.以往一般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Univent导管[1-3]、Fogarty导管[4-5]或普通气管导管插入支气管等来实现单肺通气.以上几种技术各自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麻醉术中已广泛使用,管端正确定位一方面是为获得满意的肺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单肺通气(OLV)时的有效肺泡通气面积,防止缺氧。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DLT定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使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本研究通过肺部听诊法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法进行DLT定位,然后分别用FOB进行定位来评估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军利  刘有才  王宁  刘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0,(3):72-72,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位,占总例数的69%。2例定位失败,占2.9%。侧卧后或手术中有6例需要调整深度,占9.1%。单肺通气的时间(62±15)min。结论应用DLT插管可隔离两肺通气,有利于手术野暴露。若遇单肺或双肺呼吸音听不清,如肺大泡(或合并气胸)的病人,常使肺部听诊法定位失败。插管后改变体位应保持头部、颈部、躯干部位的相对位置与平卧位一致,尽量避免DLT在气管内的位置移动。手术中气道压力和SPO2变化对判断DLT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多次调整DLT仍无法行单肺通气时,应小心施行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11.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 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 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 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 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相似文献   

12.
李珊珊  汪亚宏  王忠慧 《重庆医学》2018,(18):2495-2497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再置入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并发症及苏醒情况.于双肺通气后5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120 min(T3)、双肺通气后30min(T4)、拔管前(T5)、术后1 d(T6)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T1~T5时点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dyn),以及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BB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明显低于DLT组(P<0.05),T2~T5时BB组Pplat、Ppeak均低于DLT组,T2、T3时BB组的Cdyn高于DLT组(P<0.05);T2~T6时BB组PaO2、PaO2/FiO2均高于DLT组(P<0.05);BB组插管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DLT组(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在食管癌根治术麻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建议首选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13.
Univent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王平  钟泰迪 《浙江医学》2005,27(9):695-697
与肺、食管、胸主动脉、胸椎等器管疾病有关的开胸手术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胸腔镜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院选择单肺通气的患者48例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用于DLT插管的辅助定位治疗。结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到位率与准确率大幅提高。结论纤支镜在DLT定位检查时直观、可靠,是快速、准确判断双腔管位置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中麻醉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芝  罗艳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5):359-361,I0003
目的 观察比较单肺通气( OLV)和双肺通气(TLV)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根据是否开胸分为OLV组和TLV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或单腔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并记录每组病人各个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 BIS)、七氟醚吸入气浓度(Fi)和呼出气浓...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王警卫  杜文涛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76-1376
<正>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我院自2009~2010年对30例开胸患者进行了双腔支气管导管(DLT)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开胸手术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广泛采用的是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保证双腔管位置正确,是维持单肺麻醉时良好通气和氧合状态的前提。气道峰压作为判定双腔管位置改变的一个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即观察了气道峰压监测对双腔管定位的意义,旨在为应用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提供临床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雄  朱光贤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6-2707
<正>随着胸科手术的发展,对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肺部手术要求将双肺分隔,保护健侧肺,而且一些胸内其他手术也要求术侧肺萎陷,以方便手术操作[1],目前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使健康肺和病侧肺隔离通气,或一些其他胸内手术,行单肺通气,使术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临床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的常用方法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支气管封堵器、支气管堵塞等。DLT因其具有肺隔离有效、便于双侧吸引及行支气管镜检查等特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DLT管径较粗,由于其特殊形状及曲度,在插管时往往需旋转2次,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如定位不准确则需要反复进退导管调整,对气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大,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同时DLT位置不正确也是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导致低氧血症的最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 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 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 cmH2O共22例.在TLV 15 min后(S1),右侧OLV 5 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 15min(S3).结果 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 cm.S2 OLV后124±39 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 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 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