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义戈  刘华 《医学综述》2007,13(24):2014-201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几经改进后应用于眼科临床。OCT的工作原理类似超声波,但其用光波代替声波。OCT利用低相干光对生物组织进行横截面扫描,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再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提供量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弱视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几年来眼科学者的研究重点,研究弱视的发病机制对弱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网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研究中,利用OCT技术检测,表明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一定的改变,本文综述了OCT技术在弱视中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黄斑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是 2 0世纪90年代研制出的非接触、无损害、高分辨率 (可达 10 μm)的活体组织切面显微检测系统 ,能对视网膜进行横断面扫描 ,对检测黄斑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使用OCT对诊断为黄斑病的 85例共 92眼进行检查 ,总结各种黄斑病的OCT图像特征及其在黄斑病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7~ 12月 ,在我院经眼底镜、三面镜、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确诊有黄斑病的患者 85例 92眼 ,其中男 5 0例 5 2眼 ,女 35例 4 0眼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测定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77眼)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组患者138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0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72例,采用频域OCT对上述3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患者进行黄斑部扫描,比较各组患者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 NDR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和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NPDR、PDR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糖尿病分期呈相关性,随着糖尿病病变的程度加深,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逐渐增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新型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凭借其安全无创、快捷、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优点,在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泽斌  陈子林 《医学综述》2012,18(10):1575-1577
黄斑病变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但由于其伴随的广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使临床观察较为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黄斑部结构改变。OCT的应用使临床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观察变得更加可能,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现对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的特点.方法 分析62例(68眼)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OCT图像,依据Gass分期的原则进行分期.结果 68只患眼Gass分期:Ⅰ期4只眼,Ⅱ期14只眼,Ⅲ期32只眼,Ⅳ期18只眼.结论 OCT能精确地显示IMH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地对其进行分期和追踪观察,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排除眼底本身疾患而出现的黄斑裂孔。好发于老年人,对中心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它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追踪观察及治疗时机选择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传统的检查方法容易造成该病的漏诊、误诊,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接触性的、非侵入性的、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在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相干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动态观察疾病发展过程、对组织微细结构作定量分析的光学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眼科疾病术后疗效跟踪观察、组织结构的定量测定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52例54眼临床诊断为黄斑裂孔的患者行OCT检查,每眼作6个方向快速线性扫描。结果OCT检查证实37眼特发性黄斑裂孔中,Ⅰ期裂孔11眼,Ⅱ期3眼,Ⅲ期11眼,Ⅳ期12眼.外伤性黄斑裂孔5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10眼;其他原因所致的裂孔2眼。结论OCT能准确进行黄斑裂孔分期,是监测黄斑裂孔进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典型图像特征.方法 对23例(46眼)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患者进行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23例患者OCT均表现为后极部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呈“拱桥样”高度隆起,通常被薄的间隔分成几部分,呈囊样或多囊样,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914.64±391.30) μm.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和高度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完全吸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消失,OCT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60.88±29.49)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P<O.01).结论 Vogt-小柳-原田病O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并能够直观地呈现其视网膜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及视力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4—6月152例(201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海德堡频域OCT检查、眼科B超检查及眼底彩色照相,对三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眼科B超阳性病例12眼(6%),包括视网膜脱离1例、后巩膜葡萄肿6例、玻璃体后脱离4例、玻璃体积血1例;眼底彩照56眼(27.8%)获取有价值图像,阳性病例21眼(10.4%),包括高度近视眼底9例、黄斑裂孔1例、老年黄斑变性5例、视网膜脱离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OCT获取有价值图像176眼(87%),阳性病例41眼(占20%),包括黄斑裂孔1例,视网膜脱离1例、老年黄斑变性15例、轻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改变8例、黄斑水肿11例、黄斑前膜3例、黄斑萎缩性改变2例。三种检查结果采用配对Х^2检验,P〈0.01。结论频域OCT对白内障术前眼底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眼底照相及眼科B超,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13.
OCT是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它通过测量生物组织的光反射,对生物组织的内部结构进行断层成像,具有分辨率高、灵敏性高、无损伤、非接触等特点。1 OCT的构造和原理:OCT原理类似于超声成像,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42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黄斑劈裂组和非黄斑劈裂组的年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比较。观察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OCT扫描发现黄斑劈裂17例25眼(32.1%),其中黄斑劈裂合并黄斑前膜2眼,合并玻璃体牵拉2眼。有视物变形、暗影、视力下降等症状26例51眼高度近视发现黄斑劈裂14例22眼,无症状16例27眼发现黄斑劈裂3例3眼。年龄、视力、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对黄斑劈裂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心凹,以外层劈裂多见,均累及2~4个象限不等。外层劈裂15眼,混合性劈裂10眼。外层劈裂可单独存在,中、外层劈裂及内、中、外层劈裂可共存于同一患眼。近视屈光度对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随访12~20个月,出现黄斑前膜2例2眼,2眼有玻璃体牵拉的黄斑劈裂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黄斑裂孔1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定期OCT检查有助于黄斑劈裂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能明确黄斑劈裂发生的层次和清晰显示黄斑劈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25例(5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血流情况。以分光谱振幅去相关O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及视乳头大血管直径,分析与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平均缺损度的相关性。结果:伴有晚期青光眼视野损害的25眼视盘毛细血管平均密度为(7.56±1.44)μm,视盘大血管直径为(91.16±12.12)μm;伴有早期视野损害的对照组数据为(8.68±1.65)和(99.56±11.55)μm。视盘旁毛细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血管成像可以方便无创观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血流情况,可以作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6—12月需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63例,均行术前常规检查:使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对后极部视网膜进行检查,获取横截面图像;使用Canon眼底彩色照相设备拍摄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视网膜疾病的检出率。结果:163例患者共获取有效OCT图像115例(70.55%),其中存在视网膜疾病25例(15.34%),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例,玻璃体后脱离4例,黄斑前膜3例,病理性近视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3例,黄斑囊样水肿2例,黄斑裂孔2例,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采集有效后极部视网膜图像84例(51.53%),共发现视网膜疾病12例(7.36%),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 例,黄斑裂孔1例,病理性近视1 例。两种检查方法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眼底彩色照相比较,可以提高白内障手术前视网膜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术前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评估,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OCT检查指标与患者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07例(121眼)IME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测量黄斑中央中心凹厚度(CFT)、体积(V)、平均厚度(AT)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FT).分析OCT各项指标和临床检查结果与患者LogMAR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IME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与视网膜呈紧密粘连或分离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有程度不同的中心凹水肿增厚.121眼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为0.67(0 ~2),CFT为(481.34±68.13) μm (206~572μm),FT为(311.57±124.76) μm(134~ 639 μm).CFT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密切相关(r =0.761,P<0.05),而V、AT、FT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合并视网膜水肿、板层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劈裂及感光细胞内外节损伤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均无相关性.结论 OCT诊断IMEM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并可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IMEM引起的黄斑区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傅立叶域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值。方法:用RTVue100-2 OCT的MM6扫描模式对18-40岁的正常人55例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结果: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左右眼无关(P〉0.05),男女黄斑各区比较除内环上方及内环颞侧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区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水平密切相关,建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标准值利于为黄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降低新生内膜形成,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远期可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病理学显示血管修复延迟导致的支架小梁未覆盖与支架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精确评估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预测支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探讨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来检测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技术特点以及其他腔内影像技术的优缺点,进一步强调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未来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OCT)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来云浮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E患者42例56眼,激光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OTC进行检查,分析其治疗前OCT影像特点及治疗后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距黄斑中心凹500μm范围内,局限性渗漏22眼,弥漫性渗漏20眼,囊样水肿14眼;治疗后3个月视力上升患者例数显著多于视力平稳与视力下降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52.44±116.11)μm,较治疗前的(326.22±115.21)μm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CT用于DME激光治疗患者的检查,可在早期对病情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并进行疗效监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