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刺五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PH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以上3种输液配伍后外观,澄明度,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澄明度,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及光谱无明显变化。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在上述三种输液中稳定,在临床上能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信息。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利用GWJ-4型微粒检测仪计数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在两种溶媒中含≥10μm不溶性微粒数均有增加,含微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其中在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含≥10μm及≥25μm微粒明显增多。结论:呋布西林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比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更为适宜,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下,不同放置时间对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显微镜法测定在不同温度下(4、25、36℃)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放置不同时间(0、60、120 min)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整体上不溶性微粒数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4℃的环境下,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在25℃的环境下,不溶性微粒数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在36℃的环境下,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则变化不明显.结论生理盐水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为丹参注射液较为适宜的配伍溶液,在低温及常温环境下,尽量现配现用,输液时可对液体适当加温.  相似文献   

4.
张玲  孔志峰  徐迎春 《护理研究》2005,19(25):2278-2280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静脉输注时不溶性微粒污染情况.[方法]用两种不同的配药方法,将香丹注射液分别与生理盐水、5%葡萄糖、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6%右旋糖酐-40注射液配伍,在配伍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时测定液体中不同微粒直径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液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尤以在6%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中增加最为显著;配药方法、放置时间与不溶性微粒密切相关.[结论]选择适宜输液液体、规范配伍程序、现用现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娜 《家庭护士》2008,6(7):573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不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因上述输液的pH值均偏低,泮托拉唑钠与之配伍后,会降低稳定性而致输液变色,降低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建议注射泮托拉唑钠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且应即配即用。注射用泮托拉钠使用注  相似文献   

6.
张玲孔志峰  徐迎春 《护理研究》2005,19(11):2278-2280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静脉输注时不溶性微粒污染情况。[方法]用两种不同的配药方法,将香丹注射液分别与生理盐水、5%葡萄糖、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6%右旋糖酐-40注射液配伍,在配伍后5min、30min、60min、120min时测定液体中不同微粒直径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液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尤以在6%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中增加最为显著;配药方法、放置时间与不溶性微粒密切相关。[结论]选择适宜输液液体、规范配伍程序、现用现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痰热清注射液与五种溶液配伍的微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通过对痰热清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五种溶液做配伍前后的微粒数测定,选择出最适宜与痰热清配伍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8.
王娟  容杰英  黎丽芸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14-2216
目的考察多因素对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合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影响,优选配伍方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溶液中微粒含量为观察指标,利用显微镜法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结果优选的配伍条件为温度25℃、剂量30ml、放置120min、与0.9%氯化钠配伍。结论优选的配伍方案稳定,重复性好,建议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微粒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胰岛素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以提高临床医生用药的开阔性和合理性。方法: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规格长春西汀注射液,然后再分别加入胰岛素注射液4 IU,标记为A、B、C组,同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4 IU作为对照,标记为D组。检测配伍液的p H值、稳定性、不溶性微粒、准确度等。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配伍后的输液稳定性良好,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配伍液为无色澄明液体,室温(20~25℃)下放置6 h,所有样品颜色均未发生改变,性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未检出明显可见异物和细微可见异物;配伍后的输液在不同时间点的pH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长春西汀与胰岛素配伍稳定性相对良好,为临床合理使用长春西汀及其配伍液提供进一步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4种溶媒配伍后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数据参考。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分别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分别放置在5℃、25℃环境下,并分别在0、2、4、8、24 h取样,观察配伍溶液外观,测定pH值、头孢唑林钠含量,评估其稳定性。结果: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点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不同溶媒中外观无明显改变,均为澄清溶液;在5℃、25℃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随时间延长pH值略微升高,且在5℃时各时间点pH值略微高于25℃时各时间点pH值;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时,溶液呈弱碱性,pH值偏高;不同温度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不同溶媒中随时间延长头孢唑林钠含量均降低,在5℃放置时,与不同溶媒配伍后各时间点头孢唑林钠含量均>98.5%;在25℃放置时,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头孢唑林钠含量降低较为明显,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各时间点头孢唑林钠含量均>97.5%。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pH变化较小,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培氟沙星与7种常用药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了解培氟沙星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的稳定性,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测定pH值和色谱仪分析,对培氟沙星与5%葡萄糖注射液、止血芳酸、维生素B6、硫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配伍稳定性试验,结果:培氟沙星除不宜与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外,和其他5种药液均可伍用,但随配伍溶液放置时间的延长,药物含量的峰面积越来越越小,且不断出现新的杂峰,结论:该药配伍后宜在1-2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2.
β-七叶皂甙钠对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宁宁  杨晓春  陈洁 《护理学报》2005,12(9):10-11
目的 研究β-七叶皂甙钠配置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加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热到20℃、30℃、35℃、40℃、45℃后,8 h内配伍液中β-七叶皂甙钠的含量及吸收曲线的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数并观察药液外观.结果 在以上5种温度条件下,8 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pH值、不溶性微粒数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中β-七叶皂甙钠的含量、吸收曲线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β-七叶皂甙钠溶于5%葡萄糖液中温度在20~45℃时,8 h内稳定,可供临床加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对输液中微粒的滤过量.方法 采用微粒分析仪进行检测5组配伍药液及药液流经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微粒数.结果 流经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液体的微粒与原输液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流经普通输液器的液体微粒超过了中国药典要求,但流经终端过滤输液器的液体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 选择带终端过滤的输液器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的一个环节.建议临床尽快普及使用带终端虑器一次性输液器,以有效地截留微粒,防止微粒进入人体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刘玲  陈玉平 《现代护理》2007,13(23):2158-2159
目的对比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对输液中微粒的滤过量。方法采用微粒分析仪进行检测5组配伍药液及药液流经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微粒数。结果流经一次性终端过滤输液器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液体的微粒与原输液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流经普通输液器的液体微粒超过了中国药典要求,但流经终端过滤输液器的液体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选择带终端过滤的输液器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的一个环节。建议临床尽快普及使用带终端虑器一次性输液器,以有效地截留微粒,防止微粒进入人体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细菌、微粒含量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输液反应。药品配伍及操作不当往往使液体中微粒的含量增加,本文对60组临床输注的液体中微粒含量进行了前瞻性的监测,旨在了解不同配伍及同一药品不同安瓿数量对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影响,为探讨控制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抽取临床当日大输液60组为检测对象,其中溶剂为5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20组,500ml平衡盐注射液20组,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组(均为本院药厂生产),所配伍的药品按医嘱执行,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与的生理盐水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酸度剂,注射液微粒分析仪等仪器分别考察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2小时内的外观、PH值、微粒数的变化;模拟临床滴注观察输液管及滤片上是否有沉淀物质,结果: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输液管及滤片上无沉淀物质。结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2h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52种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对配伍后pH、外观、不溶性微粒、含量有无显著性变化加以归纳整理: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氨苄青霉素、氨茶碱等注射液因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不可配伍使用。结论除少数注射液不可配伍外,左氧氟沙星与大多数常用注射液按临床常用量或实验用量,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配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串联管在西林瓶水针制剂的创新应用。方法选取72支康艾注射液(规格10mL)与12袋0.9%氯化钠注射液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袋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6支康艾注射液,观察组采用创新加药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加药法进行配药,对比两组配制好的液体中的微粒数与药液残余量,以及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使用创新方法配置的液体微粒数明显低于常规方法,此方法显著降低了针头穿刺胶塞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新的配置方法大大降低了针头穿刺胶塞引起的微粒数和药液残余量,同时减少配置人员的手部推拉动作,减轻了工作过程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不同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常用输液配伍时的稳定性。方法:观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用不同输液配制成溶液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配伍,4h内相关指标无明显改变;与10%葡萄糖注射液及250ml和500ml输液配伍时,相关指标有改变。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配伍稳定性与输液的种类、pH、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0.9%的氯化钠、5%及10%的葡萄糖以及转化糖、复方的氯化钠这五种注射剂溶媒,将其根据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浓度进行重新配制,对其酸碱度以及微粒数目进行测定。五种溶媒跟丹红注射剂相互混合之后,发现直径不同的不溶微粒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其中5%及10%的葡萄糖注射剂配伍之后,不溶微粒增加的数目不明显,而与另外三种注射剂相互配合之后不溶微粒增加的数目很明显。在对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的注射时,应当强化监测注射剂中所形成的不溶微粒量,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