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人类许多严重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有着密切关系.已经肯定HPV在宫颈癌[1]、肛周癌[2]、AIDS病[3]、口腔癌[4]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消化道肿瘤中,HPV与食管癌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即在食管癌高发区如中国、南非等,HPV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而在食管癌低发区如西欧、北美等,HPV与癌相关性较差[5].近年…  相似文献   

2.
吸烟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杰  蔡全才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10):622-625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阶段演进的过程,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尽管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可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关于吸烟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主要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吸烟致结直肠癌的可能机制,包括免疫抑制、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结肠传输时间延迟、微卫星不稳定和高甲基化、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Eph-ephrins系统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晓天  邹扬  汪昱 《山东医药》2007,47(5):85-86
Eph家族是最大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亚族,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其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基因。关于Eph及其配体ephrins(Eph-ephrins系统)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存在争议。本文收集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1Eph-ephrins  相似文献   

4.
李娟  张小燕  郜恒骏 《胃肠病学》2010,15(9):571-573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演进过程,基因表达异常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mi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iRNA与结直肠癌天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其发生、发展与免疫状态有关。Foxp3属叉头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化、发育,可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oxp3~+Treg细胞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性肝病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8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27例伴脂肪肝.763例无脂肪肝.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资料、肝转移及术后近期死亡情况等临床资料,同时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期、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肝转移7例,明显少于非脂肪肝组(102例,P=0.012).脂肪肝组肿瘤平均直径[(4.15±1.80)cm]小于非脂肪肝组[(4.77±2.25)cm,P=0.0016].脂肪肝组主要为Dukes A期(41/121,33.9%)和B期(40/121,33.1%)患者,而非脂肪肝组以Dukes B期(247/732,33.7%)和C期(232/732,31.75%)患者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术后7年内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4).结论 脂肪性肝病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率低,脂肪性肝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肝脏转移性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王甜甜 《山东医药》2009,49(48):104-105
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随着环境因素的恶化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将呈上升化、年轻化趋势,本文就有关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旨在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R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研究认为CRC是一种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遗传不稳定性长期积累、共同作用所致的异质性疾病,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MSI与CR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菌群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便秘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的预警症状.尽早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和适时干预,有助于发...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CR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CRC的转归和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CRC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而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因此开展CRC筛查,以期及早发现并治疗早期CRC和癌前病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就CRC的早期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基于粪便的检查和内镜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HPV与人结直肠癌的关系陈建华,于皆平,沈志祥(湖北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消化系病研究室湖北430060)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imaviruses,HPVs)与鳞状上皮细胞癌(如食管鳞癌)的病因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近来文献报道,人乳头瘤...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干细胞(CCSCs)是结直肠癌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的一个亚群,它能够启始和驱动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放化疗抵抗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MicroRNAs是一类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MicroRNAs在CCSCs自我更新、增殖、分化、耐药等多种...  相似文献   

13.
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上皮细胞在某些特定因素下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EMT发挥重要作用。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运动和肿瘤远处转移与EMT密切相关,EMT可能成为未来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一个新的靶点,为肿瘤治疗开辟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朱元民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2,17(4):242-244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联系,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均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摄入益生菌制剂是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功能较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和炎症、抑制致病菌定植和繁殖、修复肠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致癌化学物活性以及抗氧化作用等.对结直肠肿瘤产生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益生菌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慧 《胃肠病学》2013,18(3):188-19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由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本文就结直肠癌发生机制包括染色体不稳定(CIN)、微卫星不稳定(MSI)、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T抗原检测对结直肠癌普查的价值,用Shamsuddin和Elsayed介绍的半乳糖氧化酶法,对156例不同对象的直肠粘液标本进行T抗原检测。结果发现,32份结直肠癌和55份结直肠息肉病人的标本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和29.1%,与69份对照组标本的阳性率(7.2%)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和P<0.01)。T抗原检测在已确定的结直肠癌中,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8%。T抗原检测方法简便,结果易重复,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颇具潜在的结直肠癌筛选普查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结直肠息肉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JC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C病毒为小双链DNA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只有一种血清型,可分为30多个基因型。JC病毒可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严重免疫抑制患者感染JC病毒后可引起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而CD4+、CD8+T淋巴细胞对感染后是否发病起关键作用。JC病毒对培养细胞和实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潜能,与人类肿瘤存在一定关联性。对感染者的尿液、脑脊液、血液及病变组织进行JC病毒DNA检测和对活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等为确定JC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而抗体检测并非确证存在活动性PML的可靠方法。目前没有针对JC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来获得免疫重建是治疗HIV/AIDS患者感染JC病毒引起PML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JC病毒t抗原的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患者脑脊液中扩增JC病毒t抗原,测序正确后再克隆入pET32a(+)质粒,构建pET32a(+)-t表达重组体,并诱导表达t抗原融合蛋白.大量制备该融合蛋白并以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然后以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pET32a(+)-t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00左右的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后3.5~20.0 h融合蛋白均高水平表达.Western印迹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BALB/c小鼠后,成功制备了鼠多克隆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表达纯化t抗原融合蛋白,成功制备了JC病毒小包膜蛋白t的抗体,为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及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们往往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脾曲为界,将结直肠癌分为近段结直肠癌和远段结直肠癌,不同发生部位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特征。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关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不同发生部位结直肠癌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发现近段和远段结直肠癌在肠...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miR-483位于IGF2基因第7号内含子中,与宿主基因共表达,但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目的:检测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5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样本,以real-time PCR检测miR-483-3p、miR-483-5p表达并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性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483-3p、miR-483-5p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00 1),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0.554 5,P0.000 1)。miR-483-3p和miR-483-5p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截点分别为9.22和11.61,相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67%、62.67%和50.67%、85.33%;如两者联合检测(并联试验),诊断敏感性可提高至89.48%。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两者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