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8,(4):326-327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以巩义市中医院眼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16例(143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73眼)和对照组58例(70眼),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角膜散光恢复情况和不同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等情况。结果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恢复(P<0.01),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疗效趋同(P>0.05);术后两组Ⅰ~Ⅲ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Ⅴ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密度大于对照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说明超声乳化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两种眼科疾病手术方式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均有显著效果,后者对膜内皮细胞的手术损伤程度更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飞  托西丽 《新疆医学》2012,42(3):35-37
目的:为了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0例(46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散光度数小于B组,术后3月两组散光均较术前有所减小(P<0.05)。术前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损伤更小,散光更小、更安全等优点。2.选择在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部分术后散光,对所在于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不同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96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随机分为A、B和C 3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反眉弓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3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1周时分别是(2.08±0.96)、(1.36±0.83)、(1.69±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后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所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机械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对251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127眼(A组),其中Ⅱ级核28眼,Ⅲ级核69眼,Ⅳ~Ⅴ-级核30眼。采用传统的超声针头斜面向上乳化劈裂技术124眼(B组),其中Ⅱ级核31眼,Ⅲ级核65眼,Ⅳ~Ⅴ-级核28眼。对两组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及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对照研究。结果A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Ⅱ级核(2.7±0.5)秒;Ⅲ级核(11.9±2.1)秒;Ⅳ~Ⅴ-级核(30.2±8.1)秒。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Ⅱ级核(5.1±0.6)%;Ⅲ级核(8.9±0.4)%;Ⅳ~Ⅴ-级核(12.5±1.6)%。B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Ⅱ级核(2.6±0.4)秒;Ⅲ级核(12.2±2.5)秒;Ⅳ~Ⅴ-级核(31.7±8.9)秒。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Ⅱ级核(5.0±0.5)%;Ⅲ级核(11.2±0.8)%;Ⅳ~Ⅴ-级核(20.6±1.4)%。Ⅱ级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级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乳化术中采用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对于硬核白内障的超声乳化,采用此技术更有利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2眼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改良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了解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同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观察组减少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可造成损伤,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可以有效减少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华  张新  蒋渝 《四川医学》2009,30(6):855-857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角膜散光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22例(44眼)双眼儿童白内障随机选择1眼(A组)通过巩膜缘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出并后囊环形撕开;对侧眼(B组)行上述手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散光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87±0.13)D和(0.84±0.76)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57%、7.44%,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内皮细胞丢失个数平均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31.8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无严重影响,内皮细胞的丢失与其他术式相比无明显差别,并且可明显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水肿分级、术后角膜散光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结果:由Ridit检验可知,观察组角膜水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分级明显更优,视力更高。  相似文献   

11.
罗正才  杨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32-3734
目的分析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Ⅳ~Ⅴ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Ⅳ~Ⅴ级白内障患者,将接受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治疗的150例患者纳入MSICS组,接受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参数(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4周,两组患者散光值均较术前降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观察组散光值低于MSICS组,视力高于MSI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MSI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应用于Ⅳ~Ⅴ级白内障患者,可降低术后散光值,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132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眼,分别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情况、术中并发症及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中后囊破裂3眼、悬韧带断裂3眼,ECCE组无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9个月术源性角膜散光Phaco组与EC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行ECCE比Phaco更安全,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及角膜情况与Phaco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4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5例(77只患眼),接受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73例(74只患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90天,两组患眼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眼内皮细胞损失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4天,两组患眼散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眼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并且可以减少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陈光胜  王冬梅  杜毅  黄红波 《海南医学》2013,24(21):3161-3163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讨0.7 mm与2.65 mm切口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13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共46例(65眼)、B组共44例(65眼)。A组行2.65 mm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行0.7 mm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进行随访,收集并分析两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角膜散光值、角膜细胞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14,P=0.11);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角膜散光值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2,P=0.03);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个月细胞密度、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0.7 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视功能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俊杰  卢勇攀  许伶伶  叶倩倩 《浙江医学》2018,40(12):1361-1364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48例148眼,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小切口组69例69眼和超声乳化组79例79眼。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0.5的患者所占比例、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超声乳化组中核硬度≥Ⅳ级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计数均明显少于小切口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和1个月BU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和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发生率和术后角膜水肿、眼部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超声乳化吸除术相当,但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和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2-973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术前依据角膜散光状态将102例白内障患者(102眼)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于患眼11:00方位施以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相比,均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术前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为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各散光轴位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2.2mm角膜切口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研究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力水平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但研究组内皮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9.30%)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可减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降低幅度,改善角膜散光度,利于提高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的患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降低了术后角膜散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