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口腔癌变过程中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喂养Wistar大鼠9-32周建立大鼠舌癌变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大鼠舌癌变过程不同病理阶段组织中SDH的表达水平。结果:轻度异常增生、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癌组织病理分级中,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癌组织中SD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黏膜(P〈0.05或P〈0.01)。SDH表达与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相关(P〈0.01)。结论:SDH基因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相关,三羧酸循环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大鼠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4一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SD大鼠9~36周建立大鼠舌癌变模型,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大鼠舌癌变过程中生存素、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36例止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仅1例,而11例异常增生组织中其表达为6例,11例口腔癌组织中其表达为10例.生存素蛋白在正常舌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及舌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常增生及口腔癌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0.01).在17例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的大鼠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12例,p53蛋白阳性表达8例;生存素蛋白表达与Bcl-2、0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增高和口腔鳞状上皮的异常增生、癌变有关,提示生存素可能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发展;生存素、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Notch1在大鼠舌癌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10只)和实验组(B、C、D组各10只),使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饮用水喂养实验组 SD大鼠,用蒸馏水喂养对照组 SD大鼠。B、C、D组分别于8、16、24周取大鼠舌体组织;A 组在8、16、24周同时各取3只、3只、4只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Notch1在病变不同阶段的舌粘膜内的表达。结果:4NQO可以有效诱导大鼠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不同的给药时间点,可以诱导大鼠舌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Notch1在正常舌黏膜、癌前病变、舌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部位逐渐由基底层向表层扩展,且 Notch1的膜型表达逐渐增多。结论:Notch1的高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集中表达可能与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口腔癌变过程中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2×10-5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喂养Wistar大鼠9~32周建立大鼠舌癌变模型,提取30例大鼠舌癌变过程不同病理阶段的舌背组织线粒体,酶标仪检测SDH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大鼠舌白斑癌变过程中,线粒体SDH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重度异常增生、鳞癌组织中SDH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黏膜(P<0.05). SDH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结论:SDH酶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相关,三羧酸循环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 HSF1)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0.001%~0.004%4NQO递增性喂养大鼠8~28周,对照组则用普通自来水喂养,分别于8、16、20、24、28周处死大鼠,通过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大鼠舌部组织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HSF1在大鼠舌癌变全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递增,大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颗粒状、白色斑块、疣状突起、菜花状新生物和溃疡状改变。诱导后8、16、20、24、28周,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20.0%、50.0%、66.7%、100%。HSF1在对照组大鼠舌背黏膜上皮中不表达或者微弱表达,而在实验组大鼠随着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HSF1表达明显增强;在原位癌中,HSF1弥漫分布于整个癌巢中;在舌黏膜浸润癌中HSF1在癌上皮中表达有所降低,而在癌基质成纤维细胞中HSF1表达增强。结论:4NQO饮水法可诱导大鼠舌黏膜发生癌变,成功建立大鼠舌癌模型,同时HSF1在大鼠舌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口腔鳞癌中核转录因子кB(NF-κB)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6例口腔鳞癌、48例正常口腔黏膜中NF-κB和HPA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NF-κB和HPA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和63.7%,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NF-κB和H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NF-κB的表达与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1,P<0.05)。结论:NF-κB与HPA协同作用,促进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标本5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1.0软件包,采用x2检验分析NF-κB和COX-2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低分化TSCC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48%,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的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TSCC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42.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TSCC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8.0%,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COX-2阴性表达的患者中,NF-κB阳性表达率为3.8%(1/26),显著低于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NF-κB阳性表达的比率(P<0.05).结论:NF-κB和COX-2在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且两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NF-κB和COX-2可能参与了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RIP,NF-κB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17例口腔扁平苔藓﹑19例口腔白斑﹑12例正常黏膜中RIP和NF-κB表达情况。结论:RIP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分别为50%(6/12),76.5%(13/17),84.2%(16/19),94.9%(37/39)(P〈0.05);NF-κB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也依次递增,分别为75%(9/12),82.4%(14/17),84.2%(16/19),92.3%(36/39)(P〈0.05)。结论:RIP,NF-κB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NE-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由一个复杂的体系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кB在肿瘤的抗凋亡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NF-кB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密切相关.NF-кB的激活是肿瘤细胞抵抗TNF介导的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而抑制NF-кB的激活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大量凋亡.通过基因治疗来抑制NF-кB的活性,再辅以常规的化疗将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口腔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病变形成、发展及癌变与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过程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录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κB是细胞分化、凋亡等信号通路的交汇点,调控细胞凋亡与抗凋亡过程,成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重要分子。本文就该因子及其与口腔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过程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人口腔癌发生相似的口腔癌动物模型。方法:0.001%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 itro-qu 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16周后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28周后30.0%为中度异常增生,5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10.0%为早期浸润性癌。用药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8周时,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4.3%、18.2%、28%,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诱发小鼠舌癌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靶器官代表性强;0.001%浓度4NQO饮用16~20周是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要在一定时间内建立发癌率更高的舌癌动物模型,用药的浓度需要加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检测实验性大鼠舌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p16CDKN2A基因exon 1的甲基化状态 ,探讨关键基因甲基化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0 .0 2 g/L 4 硝基亚氧喹啉 (4NQO)饮水饲养清洁级SD大鼠 3 0只 ,分别于第 13、16、2 4周切取其正常组织、中重度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上述组织中p16CDKN2A基因exon 1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所有实验标本均扩增出 12 3bp的非甲基化产物 ,但未检测出甲基化产物。结论 :应用 4NQO成功建立实验性SD大鼠舌癌模型 ;抑癌基因 p16CDKN2Aexon 1在该实验性大鼠舌癌模型中未发生甲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核转录因子-κB与口腔扁平苔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病变形成、发展及癌变与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过程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录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κB是细胞分化、凋亡等信号通路的交汇点,调控细胞凋亡与抗凋亡过程,成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重要分子。本文就该因子及其与口腔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过程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蓝颗粒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的大鼠舌癌变的抑制及对Bcl-2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癌变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芪蓝颗粒干预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以4NQO饮水喂养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同时给予芪蓝颗粒干预癌变过程,取9、18、27、36周舌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Polymer法检测大鼠舌组织中Bcl-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芪蓝颗粒干预的各组大鼠的癌变率均低于癌变模型组(P〈0.05)。芪蓝颗粒干预各组及正常对照组中Bcl-2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癌变模型组(P〈0.01)。结论芪蓝颗粒可抑制口腔粘膜癌变,对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蛋白和P53蛋白的调控可能是其抑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快速、准确的建立与人舌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0.001%和0.002%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溃疡等改变。饮用0.001% 4NQO 16周后的小鼠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饮用0.002%4NQO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0周的小鼠,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0%、25%、37.5%、45.5%,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及癌前病变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0.001%是诱发小鼠舌癌前病变的理想浓度,0.002%是诱发小鼠舌癌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诱发动物肿瘤模型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系统。本文综述了水溶性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发大鼠口腔癌变的机理与特征。认为该模型诱癌过程自然,靶器官选择性强,生长缓慢,生物学特性与人类口腔癌相似,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口腔癌模型。  相似文献   

19.
NFK-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由一个复杂的体系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在肿瘤的抗凋亡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NF-κB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密切相关。NF-κB的激活是肿瘤细胞抵抗TNF介导的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而抑制NF-κB的激活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大量凋亡。通过基因治疗来抑制NF-κB的活性,再辅以常规的化疗将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口腔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法测量不同浓度EGF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EGF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EGF(0ng/mL,10ng/mL,40ng/mL,80ng/mL)作用于两种细胞系后,随着外源性EGF浓度的增加,GNM和TSCCa细胞中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有增加,NF-κB的活化明显增强,VEGF和NF-κB的活性与EGF有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相同的浓度内TSCCa细胞较GNM细胞VEGF和NF-κB的活性增加较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GF可能是通过增加VEGF的活性和阳性表达,调节NF-κB的信号传导路径来促进OSC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