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毅  郑稼  赵炬才 《中国骨伤》2004,17(8):477-478
目的:探讨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总结1998年至2002年期间收治的25例有2-3个节段突出的脊随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术,结果: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植骨全部融合,无钛网移位脱落,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应用前路钛钢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有2-3个节段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正>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术式,通过选择端盖钛网,可达到降低钛网发生率的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临床对于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据此,本研究选取92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应用端盖钛网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5月诊治的92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均予以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并根据手术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JOA改善率≥50%,n=69)与不良组(JOA改善率<50%,n=2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食管肿胀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11-2018-07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51例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8个月、术后12个月食管肿胀面积.结果 1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计算术后6、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8.8分±1.0分,术后6个月为12.8分±1.6分,术后12个月为13.2分±1.4分,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56.6%±9.8%和57.9%±10.1%。术后3个月31例(86.1%)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36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出现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7年6于我院行ACCF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6个月,将钛笼下沉者设为下沉组,其余设为未下沉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影像检查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颈椎ACCF术后出现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0例发生钛笼下沉,下沉率19.61%;两组钛笼直径、椎体撑开程度、钛笼倾斜角、钛笼前缘与临近椎体前缘距离、钉板夹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钛笼直径(OR=2.321)、椎体撑开程度(OR=1.897)、钛笼倾斜角(OR=2.043)、钛笼前缘与临近椎体前缘距离(OR=2.248)是颈椎ACCF术后出现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CF术后钛笼下沉发生率较高,钛笼直径、椎体撑开程度、钛笼倾斜角、钛笼前缘与临近椎体前缘距离等均会增加钛笼下沉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是常见病,2000-2005年我院采用钛网包容椎体的自体碎骨块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同时利用Zephir钢板系统增强钛网及前柱的稳定性,对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及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良  孔鹏  徐展望 《中国骨伤》2016,29(3):211-215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4.6岁;2个节段病变35例,3个节段病变7例,4个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记录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ROM、JOA、VAS及SF-36评分,观察融合程度和椎管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术前病变最严重处椎管矢状径为(5.13±1.32)mm,术后12个月为(9.94±1.22)mm,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4);椎管减压程度为(92.15±2.3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其中相邻两节段者46例,相邻三节段者32例。行单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46例;两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32例。结果随访6~48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为73%,优良率为85%,有效率为95%。结论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减压安全有效,减压彻底,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可靠。  相似文献   

10.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Orion钛钢板加钛网融合器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对14例脊髓型颈椎疾病患者使用填满切取松质骨的钛网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加Orion钛钢板固定联合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分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椎间丢失高度,并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植骨融合率和术后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椎间丢失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6.43%与对照组的82.14%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改善率86.94±3.52%高于对照组的83.77±4.16%(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N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3D打印解剖型钛笼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CCF)术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5-12行C5椎体ACCF的56例脊髓型颈椎病,27例ACCF术中应用3D打印解剖型钛笼(观察组),29例ACCF术中应用传统钛笼(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3 d及末次随访于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观察钛笼下沉距离、骨融合及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 56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5.34±3.61)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5.42±2.9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观察组21例钛笼下沉,下沉0.3~0.7(0.52±0.21)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5例钛笼下沉,下沉2.3~4.2(2.93±0.42)mm,3例严重下沉;观察组钛笼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69.5%,对照组为67.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解剖型钛笼在ACC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应用能够获得与传统钛笼相似的临床效果及骨性融合率,并且可以有效减少钛笼下沉现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23-2127
[目的]比较钛网与自体髂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和经济支出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86例行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为单节段或双节段患者。其中49例采用钛网植骨内固定,男31例,女18例;年龄39~71岁,平均49.8岁;另外37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男23例,女14例;年龄36~64岁,平均51.3岁。[结果]两组患者颈部切口和髂骨组患者取骨区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脑脊液漏以及伤口感染。随访时间28~39个月,平均33.6个月。髂骨组手术时间长于钛网组(P0.05),而住院费用低于钛网组(P0.05)。所有患者均于6~9个月获得骨性融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两组在各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开始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的改变髂骨组较钛网组明显(P0.05);术后9个月之后的融合节段前缘高度(HAB)值相对于术后即刻改变两组间有差异(P0.05),髂骨组变化较大。[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论采用钛网还是自体髂骨植骨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者经济支出较高,但其在维持融合节段椎体高度以及颈椎曲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网裁切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术中钛网修剪的技巧以获得更好的接触面.方法4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单间隙7例,双间隙4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O-rion钢板内固定.术中根据钛网结构和所需长度进行设计,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切.结果47例中43例获6~18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未见钛网下沉、颈椎椎间高度及曲度改变.结论通过针对不同长度的特殊设计和钛网剪切,增加钛网接触面积,可以减少因接触面原因导致的钛网下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颈椎正侧位片及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下沉与否分为下沉组和非下沉组进行观察,分析术后钛笼下沉与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临床疗效、病变节段撑开角度、和安置位置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时86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钛笼下沉(25.6%),下沉组和非下沉组患者术前平均年龄、性别、手术节段(C5-C7)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融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撑开角度<30°者共63例,下沉组12例(19.0%),撑开角度≥30°者共23例,下沉组10例(43.5%)。撑开角度<30°与撑开角度≥30°对于下沉发生率的影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缘与钛笼前缘间距<1mm者共66例,下沉组13例(19.7%),椎体前缘与钛笼前缘间距>1mm者共20例,下沉9例(45.0%),椎体前缘与钛笼前缘间距>1mm与椎体前缘与钛笼前缘间距<1mm对于下沉发生率的影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撑开角度和安放位置可能是影响钛笼术后下沉的重要因素,此外年龄、性别、手术节段(C5-C7)、骨密度、BMI对钛笼下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钛网(titanium mesh cages,TMC)沉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实施ACCF手术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52.4±10.1岁(34~76岁),随访时间26.6±12.5个月(6~42个月)。根据术后3个月时融合节段高度下降是否超过2.0mm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未沉降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椎体间撑开距离、融合节段高度;在术前颈椎CT上测量手术节段近端及远端椎体的CT值,评估骨质疏松情况,记录术前、末次随访的JOA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将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及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钛网沉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3例,平均随访时间2a,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早期下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早期下沉的原因。方法: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单间隙9例,双间隙17例,3个间隙4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辅以Orion钢板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均在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4例患者在术后4周发生钛网下沉,颈椎高度降低,颈椎曲度减小,但患者无任何主观症状,3个月后复查见一例患者仍有进一步下沉。结论:钛网植骨比自体骨植骨有优越之处,但有下沉的可能。正确处理终板,合适的撑开高度,正确的钛网截切技术及锁定钢板的选择,可以减少钛网下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压迫最重的节段施行单椎体或双椎体次全切,椎体次全切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费城颈托外固定保护3个月。[结果]42例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6分,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情复杂,选择性采用单椎体次全切或双椎体次全切减压治疗,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